白晶晶 樊華麗



摘要文章闡述了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與職業教育的互補機制為驗證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職業教育中的有效性文章以“在線學習服務”課程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實驗比較的方法對高職學生學習態度和“1+X”證書取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得出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且能有效縮短高職學生入職適應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職業教育互聯網
中圖法分類號:G719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based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in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I Jingjing,FAN Hual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Urumqi 83004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based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and its complementary mechanism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et-based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of “online learning servi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1+X” certificate collection. The study concluds that the Internet-based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can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learning efficacy, help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stablish an equal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areer adaptation period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et
1? 引言
2020年 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提出,要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推動職業學校“課堂革命”,將課程教學改革推向縱深。同時,其提出了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2.0建設行動,鼓勵職業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1]。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的創新應用,希望能為提升高職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當學習者達到一定的目標后,可以撤走原有支架。支架式教學是借用建筑行業中腳手架的引申比喻來形象地說明的一種教學模式[2]。而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實施支架式教學模式時,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更新及時的教學支架。
2?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與職業教育
2.1?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除了具有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等傳統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還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支架形式多樣
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教學支架能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單一或組合呈現。以多種媒體形式呈現的支架,讓教學支架在內容和出現的時機上都有更大范圍的選擇。
(2)獲取教學支架更方便
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支架。學生在使用教學支架時,可以閱讀紙質材料,也能通過移動終端和計算機使用數字支架。由于獲取教學支架十分方便,支架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教學支架更新及時
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教學支架大多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借助網絡途徑進行傳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及時更新教學支架,以對接就業崗位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的動態生成情況重新設計支持學生突破眼前困難的支架,促進學習者的認知建構活動。
2.2?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對職業教育的支持
通過分析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圖1),發現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能有效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可為職業教育提供新的實踐視角。
相較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具有以下特點:(1)對接就業。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是為就業服務的,職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對接就業崗位。為促進學習向工作轉變,職業教育要擁有大量的場景和案例,基于場景案例來提高專業訓練水平;(2)適應變化。科技和市場需求不斷變化,要求職業教育的專業學習能站在技術轉化應用的前沿,跟上外界變化;(3) 技能積累。技能的積累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要求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重視行業企業對人才技能更新的需求,實現教學和生產的對接。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通過搭建對接就業崗位與接近實際工作場景的情境支架,能夠增加職業教育的臨場感,讓職業教育的內容更貼近實際崗位需求。支架式教學模式強調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搭建教學支架,學生達到相應水平即撤走支架,在新的“最近發展區”搭建新的教學支架。經過“搭建→撤走→重新搭建”的循環過程,學生的能力得到持續提升。而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支架,其搭建、獲取、更新都更為方便、及時,使得職業教育能夠適應外界快速更新的技術和變化的市場需求。綜上,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有助于職業教育對接就業崗位,有利于職業技能的積累,而且能夠適應崗位技術的變化和崗位需求的變化。為驗證以上假設,本文以“在線學習服務”課程為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使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職業教育教法改革的新方向。
3?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在線學習服務”課程是為幫助學生考取“1+X”證書,在培養方案中設置的配套課程。本文以“在線學習服務”課程為例,探索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職業教
育中的實踐效果。
3.1? “在線學習服務”課程支架的類型
(1)情境創設支架。其提供類似于實際工作場景的任務情境和具體案例,讓教學基于大量的場景和案例,豐富學生對崗位工作內容的認知,建立學習和工作實際的聯系。在職業教育中,情境創設支架所占的比例最大。
(2)信息加工支架。其作用是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各類教學資源,包括如何獲得學習支持、如何使用教學支架及教師的學習建議等,減輕學生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的認知負荷。
(3)協作探究支架。其主要作用是為學生的協作學習提供幫助。
(4)效果評價支架。其主要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和過程提供自我評價的工具。
(5)課程思政支架。其主要作用是為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法律法規意識等。
以上各類支架可以表現為供學生鑒賞、參考、模仿、練習、研究、反思、制作及查閱的方案集、工具書、小提示、方法庫、流程圖、概念圖、圖片庫、問題鏈、數據表、案例集、視頻集、作品集、評價表等。課程支架一部分來源于任課教師、企業導師和同學等有能力的他人,另一部分來源于技術及其構成的學習環境。
3.2? “在線學習服務”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對比研究
把高職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二年級4 個平行班作為研究對象,4個平行班的“在線學習服務”課程均為每周3 課時,每班人數分別為40人左右,男女生比例相當;將4 個平行班中的2 個班作為實驗組,另外2 個班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對照組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為控制無關變量,4個平行班的任課教師使用的教材、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作業、測試方式和測試題均相同。
3.2.1? 單次課的支架式教學實驗
在“在線學習服務”課程的第一單元第二節內容的教學中,應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實驗組進行單次課(3課時)的教學實驗,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通過針對該課程的一次測試和隨機訪談來初步了解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課程結束前10分鐘開展一個與本課程相關的小測試,共10題,其中基礎知識6 題,情境判斷4 題,每題1 分,對總分和各單項分數進行記錄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得分情況如表1 所列。
統計各項平均分可看出,僅通過一次課程,實驗組相較對照組已經有得分上的優勢,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在線學習服務”課程教學中具有一定效果。
課后,在實驗組隨機選擇12名學生進行單獨訪談,了解學生對于支架式教學的接受程度。9名學生表示喜歡這種教學方式,上課有參與感,學習結束后有獲得感;3名學生表示新模式下任務多、問題多,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上課比較“累”。因此,教師決定循序漸進,逐步開展支架式教學。
3.2.2? 為期一學期的支架式教學實驗
在為期一學期(16周 )的課堂教學中,在實驗組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按照何克抗教授(1997)歸納的支架式教學的五大環節,即“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的模式進行教學[ 3] 。
開學初,對4 個平行班進行一次在線學習服務能力的測試作為前測。到學期結束,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選用難度與開學初的測試卷難度相當的測試卷作為后測,對比在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線學習服務能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否有較明顯的不同。
獨立樣本 T 檢驗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前測中的成績無顯著差異。如表2 所示,兩組在實驗前關于在線學習服務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差異相當。在后測中,兩組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這表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學習評價、學習方案制訂四個單項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除了數據采集,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數據分析、學習評價、學習方案制訂三個單項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可見,支架式教學有助于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高職學生在線學習服務的單項能力。
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分為支架式教學對學習能力的影響、對自信心的影響、對學習興趣的影響、對師生關系的影響等。問卷采用李克特五分法計分,劃分為非常同意( 5分)、比較同意(4 分)、一般( 3分)、不怎么同意(2 分)、非常不同意(1 分)5 個等級,學生根據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感受對問題描述的情況做出判定。共發放 81份問卷,回收81份,其中有效問卷80份。學生得分情況如表4 所列。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自信心、學習興趣、師生關系幾個維度的評分都在4 分以上,在學習能力維度的評分也大于中間值3 分。實驗組的學生認為支架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反思能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幫助,而且有利于他們樹立掌控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課程學習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部分同學參加了在線學習服務職業技能認證考核,實驗組考核通過率為89.6%,對照組考核通過率為78.3%。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通過率對比說明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職業技能積累。
4?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與職業教育耦合性的論證
4.1? 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使教學支持的提供和獲取更為及時。通過實驗組問卷第3 題“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有可以尋求幫助的途徑(均值4.10)”和第 5題“本課程的教學形式,能增強我學習的自信心(均值4.12)”的打分情況,可以發現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鼓勵學生橫向聯系和師生間的縱向交流。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和情感的激勵,學生在有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懈,學習的成就動機更強。
4.2?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依托互聯網進行學習支架的構建和傳播。學習者借助移動終端,可以在需要幫助時隨時、反復調取各類支架。因為基于互聯網進行教學支架的搭建更為便捷,所以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豐富的教學支架,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實施支架式教學模式后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思考,學習投入增加,成為學習的主體。
4.3?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也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教學熱情甚至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當教師積極回應學生,成為學生的學習支持者、學習伙伴時,師生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更為平等和諧。實驗組問卷第9 題“我遇到困難后能得到來自老師的有效指導”、第12題“我愿意和老師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第18題“老師更像一個學習的指導者和伙伴”得分在4.1~ 4.35,也說明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建立了更為緊密的關系。
4.4? 積累職業技能
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的教學支架表現力更強,能夠更為生動形象地展示真實的工作場景。而借助互聯網,學生可以更為方便地獲取教學支架,學習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加深職業理解,促進角色轉換。本文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線學習服務“1+X”職業技能等級考核的通過率進行了對比,也用數據說明了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積累。
5? 啟示
高職教育的使命決定了它要走產教融合、工學結合道路,而由互聯網技術支持的支架式教學模式,讓高職學生在學校就基于大量場景、案例進行學習,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習向工作轉變?;诨ヂ摼W的教學支架可以保持學習方向、簡化復雜任務,使問題或任務處于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內,學習者的學習更加簡單有效。在基于互聯網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提供現成答案,學生全程參與,主動探索,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學習方式的優化和轉變。學生還可以將這種方式、方法遷移到自己的日常學習和今后的工作中,必要時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或構建支架來支持自己的學習,對學生入職后的獨立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以有效縮短入職適應期。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 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1):35?48.
[2] 張建偉,陳埼.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 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75?82+108.
[3]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作者簡介:
白晶晶(1984—) ,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