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錦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著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目前高校在生態文明教育方面存在學生生態意識不足、輔導員生態文明理論欠缺、課程設置單一等問題。分析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和問題,思考高校輔導員在引導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探究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可行路徑。
一、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現狀
黨的二十大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具有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認知程度、使學生自覺形成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高校學生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比較欠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活動的意識還不強,如何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重要任務,高校輔導員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重要意義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高校輔導員在培養學生生態自覺意識和生態文明實踐能力上具有引領作用,找準高校輔導員在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發揮朋輩引導的紐帶優勢,有助于增強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學生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引導學生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高校輔導員在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方式,有助于推動生態教育進一步融入思政體系,完善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課程設置。
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輔導員可以將教學內容和時政熱點相結合,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發揮學生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研究思考的積極性,實現將生態意識內化為生態自覺,再將生態自覺外化為生態實踐能力。
三、高校輔導員促進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對策
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可以在班會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理論教育,也可以通過舉辦各類實踐活動、志愿活動,引導學生自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大力加強生態文明理論教育。輔導員應當通過班會等活動,與思政元素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讓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從思想上要對學生進行科學、良好的教育規范,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意義。
第二,建立健全學生生態教育管理制度。在實踐活動中,應當將學生綠色社團工作納入學生社團活動管理范圍,對校內外的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構建網絡宣傳體系,打造學生生態環境教育體系,對典型實踐案例進行宣傳推廣,引導更多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第三,增強輔導員生態教育實踐能力。高校生態文明教育不僅需要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也需要輔導員增強知行合一的能力。例如,在具體活動中,可以組建生態文明志愿隊伍,定期開展志愿活動;開展生態文明作品征集展示活動,舉辦生態文明藝術設計比賽,引導學生從垃圾分類、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等具體角度入手,不僅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也能引導廣大學生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創建生態校園,自覺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實踐者。
(作者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