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全 吳棣飛
每年5~6月為天牛成蟲羽化高峰期,此時加強天牛成蟲的防控,防止其交配后在樹木上產卵是天牛防治的關鍵期。天牛一旦在樹體內產卵,其危害早期往往難以發現,后期防治更加困難,即使能夠有效地防治天牛,也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當下開展天牛成蟲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天牛為鞘翅目多食亞目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別稱天水牛、八角兒、牛角蟲等,咀嚼式口器,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全世界約有超過20000種,中國也有2200種左右,分布廣泛,為害普遍,幾乎每一種樹木都受不同的天牛種類所侵害。
天牛是植食性昆蟲,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樹皮、嫩枝、葉、根、樹汁、果實、菌類等不同習性。天牛為林業、果園、園林植物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蟲,會危害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蘋果、桃和茶等樹木,一部分棉、麥、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作物,是園林上重要的蛀干害蟲。
一、天牛有哪些危害?
天牛的幼蟲蛀食樹干和樹枝,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使樹勢衰弱,導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風折斷,受害嚴重時,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藝價值。天牛在幼蟲期蛀蝕樹干、枝條及根部,有一部分為害草本植物,幼蟲生活于莖或根內,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在溫州地區主要易受天牛危害的園林樹種有槭樹科的雞爪槭、羽毛槭、紅槭、北美紅楓;薔薇科的美人梅、日本晚櫻、東京櫻花、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梅、桃、紫葉李;楊柳科的垂柳;木犀科的女貞;懸鈴木科的二球懸鈴木;蕓香科的柑橘、柚、文旦等。
二、溫州常見危害園林植物的天牛有哪些?
1. 星天牛
星天牛是溫州地區最常見的天牛,成蟲5~6月出現。幼蟲主要危害梅花、女貞、楊樹、柳樹、棗樹、榔榆、板栗等多種樹木,也是柑橘類、懸鈴木的主要害蟲(圖1-5)。
2. 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寄主枝干內越冬。主要危害桃樹、梅花、山楂、雞爪槭、美國紅楓等。
成蟲于6~7月間出現。羽化后的成蟲在蛀道內停留幾天,再外出活動。成蟲羽化后在樹干蛀道中停留3~5天后外出活動。雌成蟲遇驚擾即行飛逃,雄成蟲則3天后開始交尾產卵。常見成蟲于午間在枝條上棲息或交尾。卵產在枝干樹皮縫隙中。幼壯樹僅主干上有裂縫,老樹主干和主枝基部都有裂縫可以產卵。一般近土面35厘米以內樹干產卵最多,產卵期5~7天。產卵后不久成蟲便死去(圖6-7)。
3. 桑天牛
又名粒肩天牛。我國各地均有發生。是多種林木、果樹的重要害蟲,對無柄小葉榕、桑、無花果、山核桃、毛白楊等危害最烈,其次為柳、刺槐、榆、構、樸、楓楊、海棠、沙果、梨、枇杷、櫻桃、柑橘。寄主被害后往往生長不良,樹勢早衰,木材利用價值降低,影響桑果產量,無柄小葉榕則會枯枝梢。
溫州地區1年1代。以幼蟲在枝干內越冬,5~7月間為成蟲發生期。成蟲多晚間活動取食,以早晚較盛(圖8-9)。
4. 薄翅鋸天牛
分布于中國全國各地。成蟲出現于夏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幼蟲會蛀食腐朽杉木;成蟲夜晚具趨光性。危害梨、山楂、棗、柿、栗、核桃等。幼蟲于枝干皮層和木質部內蛀食,隧道走向不規律,內充滿糞屑,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成蟲羽化期于6月下旬~7月上旬。交配期在7月中旬,產卵期7月中下旬,成蟲交配后,喜于主干和大枝的木質半腐爛的樹疤或樹縫處產卵。約經一周后卵孵化為幼蟲。由于孵化后幼蟲聚集在同一樹洞中蛀食為害,常將小疤蛀成大洞,幼蟲蛀食時在銅內排糞,經3~5年蛀食,全株大樹即可折斷死亡(圖10)。
5. 云斑天牛
又名多斑白條天牛,其成蟲為害新枝皮和嫩葉,幼蟲蛀食枝干,造成花木生長勢衰退,凋謝乃至死亡,國內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受災最為嚴重。
云斑天牛白天棲息在樹干和大枝上,有趨光性,晚間活動取食。
該蟲1~2年發生1代,5月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于翌年5~6月羽化飛出,補充營養后產卵。卵多產在距地面1.5~2米處樹干的凹槽內,卵期約15天。成蟲喜19:00-22:00集中在樹干4米以下爬行求偶,新出孔成蟲直至死亡前都能交尾。6月為產卵盛期,每株樹上常有卵10~12粒,多者達60余粒。幼蟲期達12~14個月,成蟲壽命約9個月。是一種危害性很大農林業害蟲(圖11-13)。
6. 竹紅天牛
主要為害已采伐的竹竿或2~3年生以上的竹竿,毛竹受害重。幼蟲在竹竿內蛀食,被害處有圓形羽化孔,可導致竹材內部積水,久之腐敗;嚴重受害竹材遍布為竹屑堵塞的蟲孔,僅剩竹皮,地下可見蟲粉。
一至兩年發生1代,以幼蟲或成蟲在被害竹干中越冬。翌年4月至5月成蟲交尾產卵,卵散產在竹節上方。幼蟲孵化后在小枝干中取食,被害植株癥狀不明顯,第2年春后被害植株枝葉萌發數量明顯減少。隨著幼蟲逐步蛀入竹竿,竹子的輸導組織嚴重受損,造成竹子枝葉枯黃。園林綠地觀賞竹種植區需要重點監測((圖14)。
7. 苧麻雙脊天牛
主要為害苧麻、木槿、扶桑、木芙蓉、桑等。一至兩年發生1代,以幼蟲蛀食危害寄主植物莖干(圖15)。
8. 松墨天牛
是中國松樹的重要蛀干害蟲,也是松樹的毀滅性病害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媒介昆蟲。在松材線蟲的擴散和侵染的過程中,松墨天牛起著攜帶、傳播和協助病原侵入寄主的關鍵性作用。其成蟲補充營養,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蟲鉆蛀樹干,致松樹枯死。
此蟲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木質部坑道中越冬。次年6月,成蟲羽化后咬一直徑8~l0毫米的圓形羽化孔外出,啃食嫩枝、樹皮作為補充營養,晝夜都能活動,且具弱趨旋光性。5月為活動盛期。成蟲性成熟后,在樹皮上咬一眼狀刻槽,然后于其中產1粒至數粒卵。該天牛是傳播松樹毀滅性病害——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被列為國際國內檢疫性害蟲。
三、如何開展天牛綜合防治?
1. 人工捕抓
利用天牛成蟲活動笨拙的習性,清晨露水未干時,在天牛喜歡的樹木主干和主枝上尋找捕抓。
2. 化學防治
利用天牛集中大量裸露危害期(4月下旬~7月),噴施高效長效的藥劑進行防治。可選用噻蟲啉、綠色雷威等。常量噴霧:稀釋300~400倍。超低量噴霧:稀釋100~150倍。將稀釋后的藥液噴灑在地面以上樹干、大枝和其他天牛成蟲喜出沒之處。施后有效成分既可釋放,進入蟲體殺死害蟲,又可通過害蟲爬行黏附于害蟲附節等處、或在取食過程中觸破囊皮,持效期長達40~60天,從而減少農藥使用次數,減輕對環境污染。若施藥后6小時內遇雨,藥效會大大降低。需要補施。
3. 天牛幼蟲的防治
防治天牛幼蟲的方法很多,可通過觀察樹木樹干基部,枝丫處有無木屑,后排查垂直上方有無蟲孔。若發現蟲孔,可用藥棉堵孔法、蟲孔注藥法、毒簽法防治。
此外可用樹干噴霧法、樹干插瓶法、根部埋藥法、天敵防治法(管氏腫腿蜂、花絨寄甲、蒲螨)、餌木誘殺法、人工勾殺法等等。這些方法操作復雜、用藥成本高、且效果慢,因此關鍵是要做好天牛成蟲的早期監測與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