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緣
當今時代,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掌上閱讀也成為了新時尚、新潮流。這讓我們產生困惑:紙質閱讀是否會慘遭淘汰,淡出我們的生活?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紙質閱讀散發的獨特魅力是電子閱讀無法取代的,紙質閱讀不會在時代交匯中失去光彩,暗淡離場,“云時代”仍需紙質閱讀。
紙質書籍展現的獨特美感讓人沉醉。每一本書都是一件藝術品。書籍美如斯,它們有不同的排版、不同的裝幀形式,無論是字體的設計、插圖的點綴,還是精致的書簽,都在呈現紙質書籍獨特的美……翻開封面,若發現有作者的親筆簽名,那一刻的驚喜更是電子閱讀無法給予的——這不僅僅是書迷最高的榮譽,更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觸的奇妙感受。在午后陽光下,手捧書卷,清風帶來縷縷茶香,手指觸碰書籍的美妙,細嗅書卷散發的墨香,細細研讀書卷上的文字,品味字里行間的悲歡離合,書卷多情似故人,目之所及皆是深情,令人沉醉。這是紙質閱讀特有的饋贈,電子書無法替代的。
紙質閱讀能帶給人從容與淵博。傳統紙質閱讀如一條長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我們身側,以她獨有的智慧和魅力帶我們走進深邃的時間,感受不同的人生與世界,在喧嘩的世界里為我們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從容。董卿熱愛傳統紙質閱讀,用閱讀包裹自己,淵博的知識與扎實的主持功底使她留下《朗讀者》《中國古詩詞大會》等精彩節目,讀書破萬卷帶來的淵博讓她在舞臺煥發迷人的光彩。武亦姝沉迷傳統紙質閱讀,以書卷氣息縈繞身邊,書籍涵養的淡泊名利讓她從容應對喧囂與榮譽。紙質閱讀相比電子閱讀更能涵養靜氣,讓人褪去浮華,在靜心研讀之中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練就從容,成就淵博。
紙質閱讀情味悠長,不僅是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翻閱《史記》讓人跟隨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去探尋歷史發展的脈絡。品讀《詩經》讓人觸摸先民本性,感受文字底下流動的脈脈溫情。正是因為紙質,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才能得以傳承;正是因為紙質,中華文化才能廣泛傳播;正是因為紙質,中國才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書頁翻動之際,讓我們去探究中華民族的思想追求與氣質品格。在生活節奏快捷的今天,閱讀紙質書籍是追根溯源,更是固本培元,是無可替代的。
高爾基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電子閱讀因其便捷、快速正在廣泛流行,但紙質閱讀將以其自帶的精美與書香,給人以寧靜從容與淵博。“云時代”紙質閱讀魅力依舊,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共圓閱讀夢。
【教師點評】小作者準確審讀材料,針對提出“云時代”仍需紙質閱讀這一論點準確表達出在電子閱讀盛行背景下對紙質書籍閱讀的思考,鮮明地表述了對紙質閱讀的認識;運用“仍需要”這一句式,表達嚴謹。主體部分緊扣中心論點,從紙質書籍的獨特美感、紙質書籍帶給人從容與淵博,以及紙質書籍承載文化味可固本培元,準確地論述了紙質書籍對人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指導老師:陳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