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遠



名師提要
史實史論類題目從選擇題、材料題到開放性試題均可命題,考查方式靈活,體現了學科素養的不同層次要求。此類題目的解答首先要思考材料(或結論)的真實性,這是推導的前提;在推導過程中要注意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無征不信孤證不立,而對于考查層次較高的材料題,尤其是開放性試題,論題要牢牢把握論從史出,論證過程則要注意史論結合。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史料實證。而與此相關的是歷史學的五個要素,包括史實、史料、史觀、史法和史論。要將此五要素運用于歷史學科,那么其重要方法即“論(史論)從史(史實)出、史(史實)由證(史料)來”。2017年版新課程標準強調“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判斷史料的真偽和價值,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敘述的可靠依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能夠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因此,史實史論類題目也成為了歷年高考的重點考查方向。那么,該類題目經常的考查角度有哪些?解答此類題目有哪些技巧?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哪些問題呢?
符合史實是材料與結論互推的前提
史由證來,因此前提是材料必須是“史”,必須具有相對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如果一個材料其缺乏真實性,那么得出來的結論也就不符合史實。這也是歷史研究的前提,即對史料真實性的探究。比如說以下題目:
1959年某部門根據歷年全國工業生產統計數據制訂了下表。從下表推斷出的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A. 工業生產基礎比較雄厚? ? ? ? ? ? ?B. 工業生產的最高增長率是最低增長率的近12倍? ? ? ? ? ? ?C. 工業生產取得巨大成就? ? ? ? ? ? ?D. 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
從材料所給數據來看,增長率最高年份1958年是66,最低年份1955年是5.6,兩者倍數相差近12倍,但由于1958年正處于大躍進時期,該統計數據存在“浮夸”現象,且根據常識不符合事實,所以1958年的數據是不符合史實的材料,其不可能推斷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故,B選項是可以推導出,但不符合史實。
符合邏輯一分材料說一分話
材料和結論之間的不相符一般表現在要么將材料的范圍擴大了,這種擴大包括時間的擴大、范圍的擴大、絕對化的表述、誤將意義當結論、偷換概念和不符合基本歷史常識等。這些情況違背了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原則。以下兩個高考題為例:
(2013年北京文綜16題)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本題中的B選項即典型的將范圍擴大,材料中僅僅是長安一個城市,擴展到城市中普遍推行;而D選項農業投資額的增加,并沒有給出工業投資額的變化,因此無法看出國家對工農業投資的情況,并且“投資”和“工農業發展失衡”局面改變是兩個概念,無法從邏輯上得出,因此D選項不正確;而A選項則是不符合基本歷史常識,由于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占統治地位,所以雖然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雕版印刷術始終占有重要地位。
(2017年北京文綜19題)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此題A選項史實是醫藥學領域的發展,結論將其范圍擴大為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選項也是范圍的擴大,將康熙帝的行為擴大到全社會;D選項“成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是意義,而不是結論。
無征不信? ?孤證不立
一個結論的得出至少要有兩個不同史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孤證不立。而單個史實如果要得出結論,必須緊扣材料的時間范圍等。在高考中,這也是經常考查的角度,這部分題目的考查相對來說難度變大。比如說以下題目:
(2009年廣東單科26題)下表是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三個研究小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結論。(14分)
請回答:
(2)上述各組的結論,哪些是不能從材料直接推導出來的?你認為應補充怎樣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樣的結論,才能使結論與材料相符?(若修改結論,不得照抄材料)(5分)
本題中宋代組中一個史料無法得出“中國古代有尊師的傳統”,要得出這個結論來,必須還要補充其他的古代尊師的史實才可以。本題目的考查已經難度加大,因為不僅僅是要判斷,而且還要補充材料或修正結論。
論從史出? ?史論結合
相比較而言,開放性的試題更加能考查學生對于以上知識的利用,比如說讓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歸納觀點,進行論題論證。這即體現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要求。如下題:
(2017年新課標全國1卷42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據李亞凡編《世界歷史年表》等
表4為14~17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
該題要求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信息,根據信息擬定論題(論從史出),運用所學知識闡述論證該論題(史論結合),這也是歷史高考題中的經典題型。根據題目要求,提取相互關聯的兩個信息,比如說“玉米、番薯、馬鈴薯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和“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這兩條信息就可以擬定一個論題,如“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比如說“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的商人們開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聯系,亞洲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非洲的黃金和象牙,美洲的黃金、白銀、玉米、甘薯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在世界各地之間交流”的史實,加以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影響,進行論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