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公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簡稱《報告》)。公示日期為9月28日-10月9日。
《報告》表明,廣東省教育經費穩定增長,連續4年達到“兩個只增不減”要求。2017-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增幅分別為12.42%、11.21%、14.70%、9.95%和7.22%。2022年預算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769.14億元,增長3%;教育支出3914.48億元,增長3.1%;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
關于落實“五育并舉”方面,全省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報告》表明,制定《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行動方案》《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連續居全國第二。開展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生音樂節、學校美術與設計雙年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編制《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指引》,推動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
此外,《報告》提出,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雙減”工作。成立省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將“雙減”納入部省綜合改革事項。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建立校內作業公示制度,全部落實作業管理“壓總量、控時間”要求,課后服務基本全覆蓋和對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線下、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比例為96%、86%;“營改非”“備改審”完成率100%;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政府指導價標準,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納入監管。
下一步,全省將進一步加大“雙減”工作力度。夯實校內育人主陣地,抓實學生作業、考試、睡眠、體質、課外讀物、智能終端、網絡應用等管理,特別是要全面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輕學生負擔。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拓展校內課后服務渠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加強校外培訓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加大對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查處力度,鞏固學科類校外培訓整治成果。全面規范培訓收費行為,督促各地校外培訓機構全面使用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在招生考試制度方面,《報告》提出,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總結“新高考”兩年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優化高校招生院校專業組設置和計劃調整流程,嚴格規范藝術體育類等特殊類型招生。深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推進考試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建立多元化學生評價和招考機制。嚴格規范大中小學招生工作,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報告》提出,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和第一要求,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落實到教師管理各環節,貫穿于教育教學管理各方面,對師德失范行為“零容忍”。持續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深入實施“新強師工程”,推進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特聘教授和青年學者項目,推進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教師培訓培養和研修學習,健全省、市、縣、校四級教研機構和工作體系,健全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推進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加大對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的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專科、本科、碩士師范生培養層次結構,進一步提高師范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推進提高基礎教育教職工編制保障水平和配置效益,完善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優化教師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繼續深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促進校長和教師有序流動,擴大優質師資的覆蓋面。
(來源:廣東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