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新課標將革命文化主題教育融入課程的要求,7月6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義務教育統編教材三科協同共育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聯合校團委組織七年級學生進行了主題為“喜迎二十大,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紅色研學活動,旨在探尋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為廣東省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專項研究成果,通過紅色教育研學實踐活動,學生走進博物館,透過革命紀念藏品,更真切地感知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進一步加強了自己與民族、與國家的血脈聯系。深化學習感悟,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和探索精神。同時,融紅色基因于少先隊員的血脈中,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其為實現強國復興大業而必備的奉獻精神和擔當精神。
據悉,本次紅色研學課程主要組織學生參觀了三處廣州紅色地標——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紀念館、廣東省博物館之廣東歷史文化陳列。通過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廣州作為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重要歷史地位;了解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那段工人階級斗爭歷史;了解廣東的歷史文化,感受南粵兒女堅強不屈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研學手冊是整個研學活動的行動指南,為更好地落實本次研學活動,任暢老師組織課題組老師設計了這次活動的研學手冊,分別從研學準備、研學實踐、研學總結、成果展示、多元評價等方面,細致全面、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指導本次實踐活動。同時,為調動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熱情,還設計了小組競答、闖關任務等多種形式的比拼活動,切實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相互交流的積極性。
研學活動手冊安排詳細、內容充實,不僅能夠指導學生在研學前對研學內容進行初步感知,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在研學結束后進行回顧總結、深化感悟。
研學過程中,學生緊跟著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聽著每一件藏品或事跡背后的感人故事。他們時而嘆息搖頭,時而憤慨握拳,那一件件陳列的展品似乎是一臺臺時光機,跨越近百年,將學生與革命先烈悲苦與共、命運相連。當學生聽到感觸較深的事件或敬佩的人物故事時,都會拿出研學手冊及時記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探討,共同完成闖關任務。
(通訊員? 陳? 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