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燁

初讀茫然
拿到華應龍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時,醒目的標題,鎏金的字體,大大的五個字:我就是數學。我很震驚,這就是數學大家才有的自信和底氣吧!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想必一輩子也不敢說出“我就是數學”這樣的話,但華老師的這個書名想傳遞什么呢?我有點茫然,幸好,隨著序章的開篇閱讀,以及在工作室主持人譚老師的引薦下,我又閱讀了星云大師“我是佛”的故事,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我就是語文”,心中的迷茫逐漸得以拂去。我就是數學,是一種使命,是一種責任,是華老師愿意將自己的一生與數學化在一起的表達,數學就是他的立身之本。這是一份多強烈的熱愛和擔當!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也應該有這樣的信念,將數學和數學教學作為畢生的使命,那學生們何愁沒有好的引領!就這樣,由茫然到逐漸明朗,我翻開了第一頁,“腦袋磕破后的笑聲”好有趣的標題,誰磕破了腦袋?是華老師本人嗎?正式進入閱讀之前,我忍不住先把這本書的所有目錄看一遍。
窺豹一斑
讀文先讀題,華老師的小標題都取得很有意思,“華老師,您誤導!”“下課啦!”——華老師一定是一位耐心傾聽孩子們聲音的老師;思維決定視野、細節成就完美——可以窺見華老師的文學修養;那一聲“謝謝”里、教具掉下來之后——仿佛能看到華老師每節課后趕緊回到辦公室記下精彩瞬間的模樣。我雖未有幸能常常聆聽華老師的課,但此時此刻,透過目錄我看到了華老師豐厚的閱讀積累——實踐積累——寫作積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是沒有緣由的!我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華老師的思想和實踐,于是便翻書一躍,走進華老師的數學世界。
細讀了然
細讀完華老師的《我就是數學》,我想代表一線教師們發出一聲贊嘆,這本書真好看!它是一本教育隨筆,又不僅僅是教育隨筆,里面不僅蘊含了華老師的教學觀和育人理念,還處處引用了各種中西方文學著作,那些源于華老師親身實踐的真實故事,讀起來倍感親切。毫不隱瞞地說,我在閱讀中已不由自主地深深為華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格所折服。
化錯——“課堂因差錯而精彩”,華老師有獨特的教學研究視角,在《角的度量》一課中,學生出現了錯誤量法,華老師非但沒有責怪學生,反而敏銳地意識到學生犯錯誤的本質——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于是,一個經典的教學片段出現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先畫角再量角。這樣的設計,抓住了量角的本質,得到了眾多專家和一線教師的好評,華老師以身示范,向我們展示了最好的學習是從錯誤中學習!同樣的風景出現在了《莫比烏斯環》一課,在這節課上,華老師遭遇了“節外生枝”——一個學生將莫比烏斯環剪成長長的紙條,居然是要給大家表演魔術。這場看似沒有學科味的插曲,課后一直縈繞在華老師心頭。一個月后,華老師無意間在一本書中發現,這個表演屬于拓撲游戲的翻版,也是可以和“莫比烏斯環”一樣給孩子們創造數學奇異美的好素材。為此,華老師表示了深深的遺憾,將之記錄在書中,其實,他本可不必自責,為了上好這節課,華老師本就已經翻閱了不下20本相關專業書籍,這份鉆研勁頭早已超越很多老師。老師們,如果這個插曲發生在你我的課上,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就一帶而過了,甚至會為孩子的行為哭笑不得。但是華老師之所以是華老師,就在于這份對于數學教學的執著以及對兒童的尊重和理解。他為自己沒有幫助孩子找到魔術背后的數學奧秘自責,不斷反思、叩問自己到底怎樣處理這個細節更好,他寫下長長的一篇隨筆,留下“學生是純真的,我是無知的”的感慨,但華老師真的無知嗎?非也,正是這種永不停息的學習、實踐、反思促使華老師成為一代宗師級的人物。他的弟子遍布全國,受他的影響,為全國教育事業帶去光和熱。華老師已是一位名師大家了,仍然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我們豈敢懈怠?
化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化錯是華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追求,而化人則是在華老師的每一節課都秉持的育人理念。在《無意間的傷害》中,關于“乘法估算”的一個教案設計環節,“媽媽在農貿市場買了每千克8元8角的芒果4千克,攤主向她要37元2角錢”觸發了華老師的思考,這明顯是攤主多要了錢,不就是在貶損攤主嗎?從小在孩子們的心里就埋下了“無商不奸”的種子,華老師思及此,將原來的數據進行改動,巧妙轉換成了“攤主少要錢”的情境。品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為華老師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和處處育人的精神再次拊掌叫好!他不是在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孩子,既教會了孩子數學,更教他們體會到了人性的美好。事實上,要想化人,必先化己,華老師在課堂上傾聽孩子們發言時那微躬的身體,他在鼓勵孩子們大膽發言時的親切笑容,他在課堂關鍵處點撥學生時的精彩句子,無一不來自于他的靈魂深處,是他一貫為人處世的風范,我輩只有仰望之。
化——“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華老師經年累月地閱讀、實踐、反思,開出了一朵美麗的教育之花,他將道融入數學,又在數學教學中尋道,書中點點滴滴的細節都透露出他的智慧。講“角的度量”,華老師看到滑滑梯這個既能聯系孩子生活實際又能讓孩子感受到量角的必要的情景。講“可能性”,學生發出“坑人”詰問,又能引發華老師的思考,從學校后面的“小賣部”、再到《今日說法》中的片段截取。這種執著和專注,真是做到了身邊處處是學問,眼中處處有數學,萬物皆可化為數學。
全文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不拋棄、不放棄、要揚棄》。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偶爾會彷徨,向前看,無數名家似無法超越,向后看,過去的自己是否儲備了足夠的前行力量,但是讀了華老師的文章,看到這樣宗師級的教師也在且行且思,不斷在前進的路上回首看自己走過的路,及時調整前進的方向和步伐,不是完全的否定和肯定,這對我來說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和引領,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做教育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輕易放棄或拋棄自己的設計與理念,而是應該在學習的路上打磨成型,力爭做一個有生命力的學習型教師。
星火燎原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幸福的,華老師正是這樣的一位巨人,他正通過自己的力量輻射、照耀更多的年輕人,李軍老師深受其教,他們又再用自身的勤奮閱讀、打磨課堂等實際行動帶動我們年輕一輩的一線教師,點燃我們心中的火苗,去更好地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感恩華老師的“居高聲自遠”,用您的文字和語言感染更多向我這樣的年輕一線教師,愿我輩青年教師能奮起直追,向你們致敬和學習!
作者介紹
黃? ?燁
深圳市福田區百花小學數學教師,福田區譚春蘭未來名師工作室成員。曾獲得2020年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設計游戲《金箍棒,你真棒》獲得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第六屆游戲作品展示“五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