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艷
“真是太吸引人了,公司內部礦井副礦長、副總師職位實行公開競聘,競聘錄用后推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考核……”近日,當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豫能”)兩個公開競聘的通知下發后,引起了職工們的熱議。
“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廣闊的施展空間。這兩年公司能取得較好的發展,得益于公司重視人才培養,我們以‘種樹之道培育人才,厚植沃土、尊重人才、放手成長,人才隊伍活力競相迸發,依靠高質量人才隊伍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貴州豫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鵬說。
厚植沃土 讓干事創業的人才信心十足
“是貴州豫能培養了我,我當然要扎根企業,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這是貴州豫能黔西分公司總工程師王宗明的心聲。
52歲的王宗明是國家級安全技術專家組成員、河南能源安全技術尖端人才、貴州豫能科技先鋒。1993年,從學校畢業的王宗明選擇了河南能源的煤礦行業。2005年10月,他從河南來到貴州,扎根煤礦鉆研技術,這也成為他一生奮斗的事業。
如今,王宗明已經在煤礦行業干了近30年,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企業安全技術尖端人才,累計完成創新成果150項、發表論文15篇、授權專利3項(發明專利1項)。先后獲得河南能源“創新先進工作者”、永貴能源“科技創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以及貴州豫能新時代科技先鋒、先進工作者、轎子山煤礦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企業給了我成長的土壤。”在王宗明看來,榮譽的獲得,除了個人的努力,更得益于企業良好的人才環境和干事創業氛圍。因此,他常常以自身經歷,啟發、鼓勵青年職工深入一線搞鉆研,在礦井瓦斯抽采、打鉆、采掘、智能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成果,就像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
開辟路徑 讓大學生人才有“為”更有“位”
“2022年是我到貴州豫能新田煤礦的第4個年頭,在礦上,我既收獲了事業,又收獲了愛情。現在我的生活就像盛開的花兒一樣幸福。” 24歲的曾茂秋介紹,2018年,大學畢業的他從校園來到新田煤礦,正式開啟煤炭人的職業生涯。經過4年的磨練,曾茂秋成長為新田煤礦智能化綜采班副班長,成為智能化人才培養的后備干部。
另一名年輕人聶振威,自2019年從學校畢業到貴州豫能安順煤礦工作,3年時間,他從一名掘進區隊技術員成長為區隊班組長、再跨專業提升成為該公司駐礦銷售部負責人,這完全得益于貴州豫能企業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互通的人才培養機制。
“在大學生培養方面,我們尊重人才天性,暢通人才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成長成才渠道,實施大學生快速成長三年規劃、不定專業不定崗位的區隊部室輪崗實習、成立大學生班組、選聘大學生班組長等一系列的創新機制,讓有才有為的大學生人才更有位,青年職工的心氣高了,企業的風貌也變了。” 貴州豫能人力資源部部長陳學申說。
擺好擂臺 讓區隊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一等獎共計5名,采煤專業趙瓊祥、開拓掘進專業胡建武、防突(含抽采)專業渠彥杰、通風專業魏亞飛、機電運輸專業王振清,分別獎勵1萬元……”貴州豫能每年組織一次基層區隊長“大練兵、大比武、大提升”活動,拿出20多萬元人民幣作為獎勵,并將此作為職工上崗、轉崗、職務晉升、職稱評聘和工資獎勵的重要依據。
“擂臺擺得好,職工熱情高。2022年區隊長大比武很激烈,主要包括筆試和實操,雖然備戰的日子很辛苦,既要下井又要學習,但當我在大比武中取得專業第一的好成績時,更有成就感,工作信心也大大提高。”貴州豫能糯東煤礦采煤專業的趙瓊祥說。
近幾年,貴州豫能不斷創新區隊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搭建技能展示平臺,開展區隊長大練兵大比武大提升、管理人員三年素質提升、評選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等活動,作為人才施展的“練兵場”,人才選拔的“賽馬場”,從而激發了區隊干部職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昂揚斗志!
空崗競聘 讓企業發展“活”起來
貴州豫能積極推進人才發展機制改革創新,大膽突破選人用人機制,堅持“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用人原則,內部礦井副礦長,副總工程師,部室正、副總經理,部門正、副經理等崗位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兩級班子71名經理層成員實現契約化任期制管理,通過內部公開競聘,貴州豫能機關和基層單位選拔86名各級管理干部,走上了新的崗位,打破了過去唯資歷、唯學歷、論資排輩選人用人的弊端。
同時,貴州豫能為讓優秀的人才有崗位、有舞臺,激發企業活力,創新推出機關與基層雙向掛職鍛煉、評聘尖端人才、成立關鍵核心人才庫,指導10家基層單位編制《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方案》,開展中層干部內部競聘、系統內公開招聘,通過以崗擇人、競爭上崗,使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脫穎而出,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員工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目前,已選派66名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
“栽下梧桐樹,育出金鳳凰。我們在人才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不斷完善體系化、鏈條式設計,全方位鼓勵培養人才發展,著力推進人才扎根企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活力引擎。”張清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