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首鋼園開放了!”這幾天,不少北京市民前來參觀還未完全化雪的首鋼滑雪大跳臺,站在谷愛凌、蘇翊鳴奪金的“福地”打卡。這座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也是首鋼工業遺存和奧林匹克完美結合的新地標。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已落下帷幕,但后冬奧時代才剛剛開始。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留下了場館、基礎設施和文化產品等大量奧運遺產,這些將成為一座城市的寶貴財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用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遺產,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如何做好奧運遺產的傳承和再利用,成為一道時代考題。
經歷了冬奧會、冬殘奧會保電大考的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實現了一次超越自我的“華麗蝶變”,更收獲了屬于電網人的“冬奧遺產”:張家口賽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張北柔直、張雄特高壓、豐寧抽水蓄能等重大工程相繼投產,冬奧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冬奧供電保障指揮平臺、“四個智慧”指揮平臺等高效運轉,“黑科技”成為保電利器;13000余人保電團隊戰嚴寒、斗風雪,七年的辛勤付出,積蓄了軟實力、錘煉了硬功夫。
始于冬奧,但不止于冬奧。冀北公司的“冬奧遺產”勢必在后冬奧時代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動力源。張家口地區將繼續發力冰雪和游產業,京張高鐵繼續聯通京張雙城,京津冀協同發展效能將持續釋放,堅強的冀北電網還將提供強勁動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大潮涌動,綠色冬奧實現了綠色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流程貫通,京畿大地綠的底色更加鮮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技術持續應用,“科技冬奧”的智慧結晶也融入到更多場景,“冬奧同款”技術成果將實實在在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公司廣大干部員工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常態化的工作中,最大化激活的“第一資源”還將在其他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后冬奧時代,一扇令人興奮和憧憬的未來之窗已經開啟。讓我們傳承并利用好手中的“冬奧遺產”,秉持“一起向未來”的理念,以更有為的姿態、更有力的行動,踐行“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新格言,奮力書寫新的時代華章,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