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雙 曲海英



摘要|探究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總體情況及人口學變量差異。以視障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中文版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C-PTGI)對99名視障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0份。結果表明:(1)視障大
學生創傷后成長處于中等水平(54.94±13.89);(2)視障大學生的創傷后成長在年級以及性格類型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處于中等水平,且創傷后成長水平可能受年級以及性格類型的影響。
關鍵詞|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
Copyright?2022byauthor(s)andSciScanPublishingLimited
Thisarticleislicensedundera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NonCommercial4.0International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問題提出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某些創傷性事件。而經歷創傷事件可能會引發很多消極的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1]。視力喪失的經歷具有潛在的創傷性,可能對個體以及與他們親近的人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與普通人群相比,視力障礙患者發生潛在創傷事件的風險更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威脅,也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研究發現,創傷經歷對視力障礙人群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2]。早期對創傷的研究集中于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3,4],但研究發現,創傷也會帶來積極變化。創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growth,PTG)是指個體在與具有創傷性的負面生活事件和情境進行抗爭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變化,它不是由創傷事件本身引起,而是通過個體在與創傷事件的抗爭中產生的[5]。
國內學者對創傷后成長的研究集中在自然災害、燒傷等意外創傷者,糖尿病、癌癥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特殊兒童如孤獨癥兒童父母上。對輕中度燒傷患者的研究發現,燒傷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程度處于中下水平[6]。對冠心病人研究發現,女性患者的創傷后成長高于男性,年輕者高于年長者[7]。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父母的研究發現,其創傷后成長處于中等水平,心理彈性較好[8]。國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更為前沿,研究對象更為廣泛,涉及被關系背叛的女性[9]、退伍軍人[10]、敘利亞難民[11]等,但總體上也主要集中于癌癥等重大疾病患者,孤獨癥、精神疾病患兒父母以及意外創傷者上。可見,國內外研究者們圍繞創傷后成長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但視力障礙群體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國內沒有檢索到專門針對視力障礙群體創傷后成長的研究,但對殘疾大學生的研究發現,殘疾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創傷后成長水平較高[12]。近幾年,國外學者將創傷后成長的研究擴展到視障群體,但研究總體有限。對 3名視力障礙女性的半結構化訪談發現,社會支持對視力障礙后的創傷后成長有影響,參與者強調,獲得的社會支持增強了她們感激之情,并幫助她們以許多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成長[13]。對欺凌與視力障礙者創傷后成長的研究發現,大約35% 的曾被欺凌的視力障礙成年人自報經歷過創傷后成長,并且自報的欺凌經歷的嚴重程度與創傷后成長有很大的正相關關系[14]。
視障大學生是高校以及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往往更容易在心理上產生一些困惑和障礙。所以對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僅要去關注視力障礙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更應該關注視力障礙這種創傷帶給他們的積極變化,以期幫助視力障礙群體更好地應對創傷,促進創傷后更好地成長,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此外,對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現狀進行研究,不僅有利于更加明確地了解視障大學生目前的創傷后成長狀況,更是對后續的心理干預奠定基礎。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省某醫學院特殊教育學院視障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對99名視障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99份,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為91%。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包括視障大學生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生源地、年級、性格類型等。
2.2.2??? 中文版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C-PTGI)
創傷后成長量表(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PTGI)由泰德斯(Tedeschi)等[15]設計開發,用于測量個體在創傷后發生積極改變的程度。我國學者汪際等[16]進行了漢化并修訂了中文版創傷后成長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C-PTGI),共包含5個維度20個條目,5個維度分別為“人生感悟”“個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與他人關系”以及“自我轉變”。采用Likert6級評分法,從“完全沒有”到“非常多”,依次記為 0~5分,總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創傷后成長水平越高。總量表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74,各維度Cronbachsalpha系數介于0.611~0.796之間,結果證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總量表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82,各維度Cronbachsalpha系數介于0.634~0.769之間。
2.3 施測與數據處理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檢驗、F檢驗等。
3??? 結果
3.1 視障大學生一般資料調查情況
研究共調查90 名視障大學生,被試的基本情況見表1。
3.2 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總體情況
由表2可知,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總分為54.94±13.89,總均分為2.75分,各維度均分均在3分左右。
3.3 不同性別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各維度的差異比較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別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總分及各維度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3.4 不同生源地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各維度的差異比較
由表4可知,不同生源地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總分及各維度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3.5 不同年級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各維度的差異比較
由表5可知,不同年級的視障大學生在人生感悟、個人力量兩個維度及創傷后成長總分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兩兩比較可得,大一年級在人生感悟、個人力量兩個維度及創傷后成長總分上的得分均高于大二年級;大四年級在人生感悟維度上得分大于大二、大三、大五年級,在個人力量維度上得分大于大二、大五年級,在創傷后成長總分上得分大于大二、大三年級。
3.6 不同性格類型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各維度的差異比較
由表6可知,不同性格類型的視障大學生在人生感悟、個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自我改變四個維度及創傷后成長總分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可得,內向型的視障大學生在人生感悟維度上的得分低于外向型,在個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自我改變維度及創傷后成長總分上的得分均低于外向型和混合型的視障大學生。
4??? 討論
4.1 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現狀分析
研究顯示,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總分為54.94±13.89,其水平與吳學芳等人[17]使用相同工具調查意外傷害患兒父母的創傷后成長水平(58.23±14.23)相當,處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國內學者[12]對殘疾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調查結果(70.21±9.65,總分范圍0~1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只針對單一人群,而不是整個殘疾大學生群體。總體來說,本研究中的視障大學生可以普遍感知到創傷后心理上的積極變化,但其創傷后成長水平總體上有待提高。不難發現,視障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視力障礙對其造成的創傷不容忽視。本研究中的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各維度按其均分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個人力量”“人生感悟”“自我改變”“與他人關系”“新的可能性”。研究者認為,視障大學生的“個人力量”維度得分最高,或許是因為在對抗創傷的過程中,個體的內部因素如人格、信念等起到的作用較大。此外,“新的可能性”維度得分最低,可能是因為目前視障群體的就業沒有實現多元化,視障大學生大學期間所學專業比較固定,未來就業方向比較單一,可能會導致在該維度上得分較低。這也提示我們可以從個體內部入手對視障大學生的創傷后成長進行干預。
4.2 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
性別方面,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總分及各維度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前人研究一致[18],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性別在創傷后成長及各維度上差異不顯著。但對新冠肺炎疫情下1661名希臘人的研究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獲得了更多的創傷后成長[19]。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數量差異,由于視障大學生的特殊性,研究對象數量很難達到上述研究的程度;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視障大學生從小的生活環境非常相似,均是從小學開始就讀特殊教育學校,直到大學才就讀普通學校,由于成長環境過于相似,所以在創傷后成長方面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生源地方面,不同生源地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總分及各維度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與前人研究一致[20,21]。證明生源地不會對視障大學生的創傷后成長產生太大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現在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和農村經濟與文化差距逐漸縮小,對視障大學生的教育與經濟支持差距不大,所以來自城鎮和農村的視障大學生在創傷后成長上沒有顯著差異。
年級方面,大一年級在人生感悟、個人力量兩個維度及創傷后成長總分上的得分均高于大二年級,與前人研究一致[22]。這可能是由于大一年級的視障大學生剛剛入學,對新鮮的大學環境充滿向往,并對未來充滿期待。此外,大四年級總體上得分大于大二、大三、大五年級。這可能是因為大四年級的學生更為成熟,所以能體驗到更多積極的變化,而大五年級的視障大學生正在校外實習,且面臨畢業,實習的壓力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其創傷后成長得分降低。總的來說,高年級視障大學生總體上創傷后成長總分高于低年級視障大學生,這提示我們,大學教育對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格類型影響視障大學生的創傷后成長水平,其中外向型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水平最高,這與前人研究一致[23]。本研究發現,內向型的視障大學生的創傷后成長水平總體上低于外向型和混合型的視障大學生。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外向型視障大學生為人積極主動,善于與人溝通,能更好地尋求社會支持,這不僅有利于其情緒釋放,更有利于其各方面的成長。而內向型視障大學生不愿與人交流,很難積極主動地尋求幫助,情緒不能及時宣泄,不能及時地得到社會支持。這提示我們,要從個體的性格類型入手,鼓勵內向型及混合型視障大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引導其積極尋求周圍人的支持,獲得更好地成長。
5??? 研究局限及未來展望
本研究僅采用問卷調查,結果單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進行殘疾人群體創傷后成長的常模研究,以填補研究空白。此外,由于被試的特殊性,樣本量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進行質性研究,通過半結構化訪談對視障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探究,為后續心理干預提供依據,以期幫助其在經歷創傷后獲得更多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周宵,伍新春,安媛媛,等.青少年核心信念挑戰對創傷后成長的影響:反芻與社會支持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4,46(10):1509-1520.
[2]BrunesA,HansenMB,HeirT.Post-traumaticstressreactionsamongindividualswithvisualimpairments:asystematicreview[J].Disabilityandrehabilitation,2019,41(18):2111-2118.
[3]張本,張鳳閣,王麗萍,等.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兒創傷后應激障礙現患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6):469-473.
[4]鄭裕鴻,范方,喻承甫,等.青少年感恩與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的關系:社會支持和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27(5):522-528.
[5]TedeschiRG,CalhounLG.Traumaandtransformation[M].Sage,1995.
[6]陳蓓婧,付青青,李敏.輕中度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特點與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5):535-538.
[7]潘晶,陳思思.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創傷后成長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
(24):2272-2276.
[8]秦秀群,曲峰蕾,李詠梅,等.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父母創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和家庭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18):1400-1404.
[9]LaaserD,PutneyHL,BundickM,etal.Posttraumaticgrowthinrelationallybetrayedwomen[J].JournalofMaritalandFamilyTherapy,2017,43(3):435-447.
[10]MorganJK,DesmaraisSL,MitchellRE,etal.Posttraumaticstress,posttraumaticgrowth,andsatisfactionwithlifeinmilitaryveterans[J].MilitaryPsychology,2017,29(5):434-447.
[11]RizkallaN,SegalSP.Well-beingandposttraumaticgrowthamongSyrianrefugeesinJordan[J].JournalofTraumaticStress,2018,31(2):213-222.
[12]徐娜,張凱麗.殘疾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創傷后成長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5(10):9-15.
[13]SztonykBM,FormellaZS.Theroleofsocialsupportincontributingtoposttraumaticgrowthinpersonswithvisionimpairment[J].HealthPsychologyReport,2020,8(3):238-247.
[14]RatcliffJJ,LiebermanL,MillerAK,etal.Bullyingasasourceofposttraumaticgrowthinindividualswithvisualimpairments[J].JournalofDevelopmentalandPhysicalDisabilities,2017,29(2):265-278.
[15]TedeschiRG,CalhounLG.Th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Measuringthepositivelegacyoftrauma[J].Journaloftraumaticstress,1996,9(3):455-471.
[16]汪際.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及其意外創傷者常模的研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17]吳學芳,毛琴.意外傷害患兒父母創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與康復,2022,21(1):17-20.
[18]侯文俊.糖尿病患者創傷后成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9.
[19]KalaitzakiA.Posttraumaticsymptoms,posttraumaticgrowth,andinternalresourcesamongthegeneral populationinGreece:Anation-widesurveyamidthefirstCOVID-19lockdown[J].InternationalJournalof
Psychology,2021,56(5):766-771.
[20]劉夏竹.震后十年災區中職生負性生活事件、創傷后應激障礙與生命意義感之間的關系[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21]張抒.心理資源與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的關系[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18.
[22]孔令茹.大學生自我同情與創傷后成長的關系[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23]劉小花.肺癌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及其與其他積極心理品質的相關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8.
AStudyonPosttraumaticGrowthofCollegeStudentsWithVisionImpairment
LiuXiaoshuang?? QuHaiying
Department ofAppliedPsychology,BinzhouMedicalUniversity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demographic variation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college stud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A total of 9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99collegestudentswithvisionimpairmentusingtheChines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C-PTG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osttraumatic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was at amoderate level (54.94±13.89); (2) Posttraumatic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was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ades and personality types (p<0.05). In conclusion, posttraumatic growth ofcollegestudentswithvisionimpairmentisatamoderatelevel,andthelevelofposttraumaticgrowthmaybeaffectedbygradesandpersonalitytype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withvisionimpairment;Posttraumatic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