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那一隅墨香
綿陽市少年宮文學創(chuàng)作初二年級? 楊何紫嫣
即將打烊的春意,引來詩人提筆,老巷和風朦朧細雨,滴滴滴,舊戲臺退紅漆,傳來黃梅戲……
——題記
童年的一切都離不開那紅瓦白墻——我懷念故鄉(xiāng)的老屋,懷念那每日清晨悅耳的蟬鳴,懷念那木質(zhì)樓梯凄婉的呻吟,還有那一打開木門就溢出的濃烈的、充盈整間屋子的墨香。
小時候,向往《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熱鬧與繁華,喜愛《千里江山圖》華而不庸俗的色彩,羨慕《富春山居圖》中披著蓑衣戴著草帽的漁翁的悠閑、自由,還有那些大筆一揮就能描繪心之所想的畫家們——甚至有時將墨倒在宣紙上,也能出現(xiàn)一個練功的神仙。
爺爺就是一位畫家。他時常將桌子搬去窗前,鋪好毛氈,研好墨,擺上幾張宣紙,不一會兒,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便呈現(xiàn)在眼前。
爺爺喜歡辛夷。筆桿稍傾斜,繪出了辛夷遵勁的樹干;中鋒由重到輕,畫出辛夷的枝丫;沾上淡墨,點出滿樹的花苞,再用小毛筆描出花瓣……打稿,勾線,上色……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滿樹繁花。
爺爺?shù)男烈幕湎拢傆腥藖碛^賞。或是“舉杯邀明月”的文人墨客;或是嬉戲玩耍的小孩;或是圍坐樹下談笑的貴族婦女,亦或是《八仙過海》中神通廣大的八仙。淺淺幾筆勾勒出物的輪廊,又是看似不經(jīng)意的幾筆,描繪出衣服上自然的折褶。
“爺爺,教我教我。”我坐在爺爺身旁不停地嚷嚷。
“誒,好好好……”
我用白皙的小手穩(wěn)穩(wěn)地握住毛筆,爺爺蒼老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帶動著我畫出一只肥嫩的小鳥。
“來,自己畫一只。”
我學著爺爺?shù)臉幼樱嫵龅膮s無論怎么看都不像鳥。
“沒事,慢慢來嘛,你還小。”
多年后,城中飛起柳絮,人們還唱那支曲,回憶被歌聲喚起。我獨坐一隅,鋪紙,倒墨,運筆行云流水,中鋒,側(cè)鋒,上色樸素,三青,石綠……只為留住那一隅墨香,留住那過往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