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翻閱李雪織的人生軌跡時,你會覺得這個故事你已經看過了幾百遍。
李雪織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她的雙親都是體育教師。李雪織母親曾經有過一個花滑夢,但是在她早早懷孕的時候,這個夢就流產了,取而代之留下來的是李雪織——一個被她母親認為是自己夢想的延續的存在。
別的孩子在參加補習班和興趣班的時候,李雪織在冰面上練習滑冰。摔倒、爬起、摔倒、再爬起,帶著膝蓋和手臂上斑駁的淺色傷疤,李雪織14歲的時候就被省體育隊錄取。多年來,她參加了很多比賽,一步一個腳印地地往全國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才有資格亮相的國際賽事沖刺。但是在名氣和光環逐漸聚攏在李雪織身上的同時,她的能力逐漸地匹配不上別人寄托在她身上的野心。
在一次比賽中,李雪織失敗了。母親勃然大怒,女兒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家長的統治——她酗酒、熬夜、暴食、逃避訓練,最后,她因為多次缺席和競技能力大幅下滑而被省運動隊開除。那之后,她的母親非常失望,拒絕再給她任何資助。
沒有念過普通高中和大學的李雪織只能在飯館里做服務員,看著自己昔日的夢想漸行漸遠。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個業余花樣滑冰競賽的宣傳海報,海報上寫著賽事主辦方想要招攬所有具有天賦的業余花滑選手,熵形科技愿意花錢培養這些選手并資助他們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進行比賽。
李雪織抓住“業余選手”的定義的空子提交了報名申請,她通過了一輪又一輪的面試,最終以21歲的“高齡”順利地進入了這個業余花滑競賽項目的預備成員名單,她成為了其中的種子選手,并一路披荊斬棘地往上爬。
一場無比重要的比賽近在咫尺,這場比賽決定了李雪織可以繼續走下去還是一切就到此為止。為了能夠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李雪織愿意付出她能付出的一切。她接受了所有的條件,把全部都賭在這一次上。她一定要成功。
但是李雪織依舊失敗了,她只拿到了第二名,在這場競賽里,不是冠軍就意味著一文不值。
不過,李雪織最后還是得償所愿了。
你以為這個故事是關于競技和成功的嗎?它是。只是還需要添加一些細節。
比如,當我們談到李雪織為了成功愿意付出一切的時候,“一切”真的意味著“一切”。包括李雪織的肌肉、韌帶、神經、她身體的每一個組件,這些東西全部都可以為了她的目標而被放棄,被替換成機械、橡膠或者是塑料。
那么,對李雪織而言,成功又意味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