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摘 要|這是一例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技術解決情緒問題的案例報告。來訪者是一位大一新生,因從小與父母分離沒有建立好親子依戀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進而引發
家庭沖突,在上大學以后焦慮和抑郁情緒凸顯。來訪者共進行了四次咨詢,咨詢師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技術中的識別功能不良性想法和布置家庭作業的方法, 讓來訪者逐步掌握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思維模式以及尋求積極主動地紓解壓力的方式方法,成果較為顯著。來訪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功能不良思維,焦慮和抑郁情緒明顯下降。一年后回訪,來訪者與父母之間的緊張狀況有所緩解。文章詳細記錄了咨詢過程,并對咨詢過程進行了評價。
關鍵詞|認知行為療法技術;功能不良性想法;焦慮;抑郁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個案基本情況
淘淘(化名,女,18 歲,大一新生),主訴開學前因與父親產生沖突導致情緒低落,社交積極性差,總是想哭,臨近假期不想回家,又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情況,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而前來咨詢。
2?????? 評估
當事人 SCL-90 癥狀自評量表總分為 156 分,屬于正常范圍;抑郁因子和偏執因子上的得分相對于其他七項略高,但都處于正常范圍之內,其中,抑郁因子得分 2.15,在偏執因子得分為 2.17。
結合來訪者主述,來訪者系于開學前與父親發生沖突未調解,臨近假期不 想回家而引發的情緒問題。經《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 3 版》[1]中抑郁發作的癥狀標準、嚴重標準、病程標準以及排除標準診斷,初步排除精神障礙, 界定為一般心理問題。
3?????? 簡要分析
3.1?? 成因分析
當事人上小學四、五年級前因為父母工作繁忙一直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 奶奶重男輕女,看見自己的時候經常會喊表弟的名字。當事人童年時期父愛母愛的缺失,以及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使得當事人既沒能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又不能安全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四五年級的時候,因為當事人成績不好,為了方便照顧,母親換了一份輕 松的工作,給當事人報了一對一的輔導班并且全程陪同。父親則對自己太過關心, 上下學全程接送;上初中以后,如果放學后或周末要出去,則必須向父親匯報 自己要去哪里、跟誰一起出去、去干什么,還要介紹對方的家庭信息。當事人 在童年早期并未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父親的“過度關心”使之感覺失 去了獨立空間。加之青春期心理發展的動蕩性與自主性,當事人正處于自我意 識明顯加強,在心理上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 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的階段;父親這種事無巨細 的教養模式,讓當事人感到壓力太大。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父親給自己挑選了很多學校,都是在家附近省份的學校。
當事人表示全部都是自己不喜歡的學校,自己則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選擇了遠離家鄉的城市。開學前的心情狀態特別好,因為要離開家了,非常開心。但是父親則在此時給自己布置了很多任務,讓當事人倍感壓力,以至于和父親大吵了一架, 冷戰了一周時間。來到學校以后,對比現在學校的校園環境還沒有高中好,情緒失落。臨近國慶假期,回避回家,所以焦慮和情緒低落的情況更為突出。
在與當事人對話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當事人并未與父母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系,這直接導致了當事人在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回避與父母進行主動的言語和情感溝通。當事人性格較為內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和壓力的時候就默默忍受,沒有適當有效的壓力疏解方法。當事人總是拿他人父母的管教模式與自己父親的方式進行對比,多次提到自己像是被“軟禁”了一樣。當父親提出與自己不一致的意見時,則認為父親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這里存在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
3.2?? 咨詢的目標設置
在了解完當事人基本情況的基礎之上,采取列問題清單的方法讓當事人把影響當前情緒狀態的主要事件準確描述出來。針對當事人提出的情緒低落、社交積極性差,回避與家人尤其是與父親溝通交流的問題,擬制定近期和遠期目標如下。
近期目標:當情緒低落時,記錄下自己的功能不良思維;嘗試多與室友溝通交流,從身邊尋找情緒調控能力和壓力紓解能力比較強的榜樣;列舉跟父親起沖突的具體事件,思考自己是否存在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
遠期目標:幫助改善來訪者的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并學會現實、合理的思維方式;通過列目標、定計劃,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增強自信心、獲得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進而實現情緒管理。
3.3?? 咨詢的干預計劃
阿倫·貝克設計了一套結構化的、短程的、著眼于現在的針對抑郁癥的心理治療方法,用以解決當前的問題并矯正功能不良的(不正確的和 / 或沒有幫助的)想法和行為,即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抑郁癥的重要成分包括聚焦于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激活行為和識別、評價以及應對他們抑郁的想法, 尤其是針對自己、世界和未來的負性思維。[2]
這種治療技術同樣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解決來訪者的一般性心理問題。鑒于來訪者文化水平較高、溝通和領悟能力較強,經與來訪者溝通商定,接下來擬定 3 次咨詢計劃,每次 1 個小時,在咨詢之間與來訪者一起制定家庭作業,以便于來訪者在咨詢結束后的一周過得更好。
4?????? 咨詢過程
本案例共咨詢四次,第一次主要是為了收集材料,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第二次幫助來訪者澄清自己的想法,探索產生負性情緒的根源;第三次協助來訪者建立行動契約,列出本學期要達成的學習目標,通過積極正向的反饋來營造積極的、良性的思維方式;第四次評估來訪者問題和階段目標的檢查,同時結束咨訪關系。
4.1?? 初次咨詢,建立良好咨訪關系
咨:你好,我是 ×××,是承擔我們學院心理咨詢工作的老師。聽你的輔導員介紹,說你想要找專業的心理老師聊聊,對嗎?
訪:是的,我最近心情很差,總是想哭,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癥。
咨:你主動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說明你的主動求助意識很強,也非常感謝你的信任。
訪:那老師你覺得我是抑郁癥嗎?
咨:我們可能需要通過一些心理測驗的量表來進行客觀的統計和分析,您方便先填寫一下個人的基本信息和這份問卷(SCL-90)嗎?
訪:可以的。(來訪者 SCL-90 量表總分 156 分,處于正常范圍;抑郁因子和偏執因子上的得分相對于其他七項略高,但都處于正常范圍上,其中,抑郁因子得分 2.15,在偏執因子得分為 2.17)
咨:在咨詢正式開始之前,我想要簡要為你介紹一下心理咨詢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如果你在咨詢的任何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都可以隨時停止咨詢,好嗎?
訪:好的。
咨:你剛剛提到,你最近心情很差,方便告訴我導致你心情差的原因嗎? 訪:我國慶本來不打算回家,可是在一次跟表姐通電話的過程中,我無意
間了解到自己的媽媽不是很開心,原來他們希望我國慶期間能回家。咨:你說的“他們”是指?
訪:我媽還有我爸。
咨:那你爸爸對你假期不回家這件事情的態度如何?
訪:我有打電話跟他們說我假期不想回家,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電話打著打著,我就跟我爸吵起來了,說著說著我就哭了。我爸說我沒事找事,純粹就是閑得沒事干。
咨:能說說當時為什么跟爸爸吵起來了嗎?
訪:我記憶有點模糊了,但是每次心情不好基本上都跟我爸關系很大。咨:聽起來你爸爸對你的情緒影響很大,是這樣的嗎?
訪:是的,我的情緒跟我爸的狀況關聯很大,他給我的壓力太大了。咨:比如哪方面的壓力?
訪:我在開學前本來心情超極好,因為終于可以離開家了。但是我爸給我布置了很多任務,讓我倍感壓力。
咨:你的這些壓力有沒有跟爸爸講過?
訪:我跟他講沒用的,他每次都要按照他的意愿安排我的學習和生活,就拿上大學這件事來說吧,他給我安排的都是他喜歡的專業和學校,跟我說這個專業好就業,這個學校離家近……
咨:你是怎么看待爸爸的這些“安排”?
訪:我快被他“逼瘋了”,他對我的管教方式跟我奶奶一樣。咨:你奶奶?
訪:是的,我有個姑姑,她就是被我奶奶“逼瘋的”,我感覺我爸對我的管教模式跟我奶奶對待我姑姑的方式很像。
咨:在你印象中,你姑姑怎么樣?
訪:我姑姑和奶奶的關系不是很好,因為我奶奶重男輕女,對待姑姑比較尖酸刻薄,以至于姑姑現在很少去奶奶家,我爸爸跟我姑姑的關系也不太好。
咨:看起來家庭關系的緊張對你影響比較大
訪:也不是影響很大,但是因為奶奶有個朋友在這個城市,以至于我覺得這個城市也很刻薄。
咨:你現在才剛剛入學,對這座城市的這所學校感覺如何? 訪:我覺得校園環境還沒有高中時候的好,所以很失落。
咨:看起來開學前的興奮和激動心情,因為來到這所學校以后變得不一樣了?
訪:是的,本來以為終于可以離家遠遠的了,沒想到學校這么差,很失落。咨:是因為堅持了自己選擇的學校?
訪:多少有一點,也會去想,也許當時聽爸爸的話,可能會去一所好一點的學校。
在心理咨詢的初始階段,咨詢師與來訪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同時幫助來訪者宣泄了負性情緒,全面收集了來訪者的基本信息,了解了導致來訪者情緒低落的現實原因,結合 SCL-90 的測驗結果以及來訪者的外在表現,認定為一般心理問題。在咨詢過程中,使用了傾聽、詢問、釋義和澄清等傾聽性技術。
4.2?? 咨詢的探索階段
咨:經過上一周的咨詢,我初步了解到引發你情緒低落的原因,是因為開學前跟爸爸的沖突沒有得到有效溝通,你覺得是這樣嗎?
訪:我沒有辦法跟他正常交流,我跟他的關系一直都不是很好。 咨:你還記得第一次跟爸爸起沖突讓你感覺不舒服是什么時候嗎?
訪:上高中的時候,上學、放學都是我爸接送的。有一次我們學校停課, 我忘了跟他講了,但是他就一直在那里催我,說我耽誤他的時間。后來還推了我一把,我沒站穩,直接就倒地上了,我當時就哭了。
咨:我能體會到你心中的委屈,因為誤會引發了這次沖突,之后你有嘗試跟爸爸討論過這件事情嗎?
訪:我太生氣了,我覺得他簡直就不可理喻。 咨:如果時間能倒流,你希望爸爸當時怎么做? 訪:我希望他能夠好好跟我溝通。
咨:除了這件事情以外,還有沒有具體的事情讓你感到委屈或不舒服的? 訪:入學的時候我想參軍入伍,但是他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就讓我感覺
很難過,我希望他能夠給我一個明確的答復。
咨:聽起來,你做事情的時候還是希望聽到父母的意見和建議的。
訪:哪怕他當時拒絕我,我也就不想這回事了,可是他模棱兩可的態度, 就讓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
咨:你上次提到,爸爸幫你規劃的未來都是你不喜歡的,你喜歡的他都不喜歡。現在你的想法有沒有發生改變?
訪:我知道他都是為我好,可我就是希望他能征求我的意見。咨:你有沒有想過主動跟爸爸溝通交流你當時委屈的心情? 訪:(猶豫)還是覺得自己做不到
咨:或許你可以試著在跟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表示一下對爸爸的關心,剛好最近天氣也快要變冷了。
訪:我試試看吧。
在咨詢的探索階段,咨詢師幫助來訪者澄清自己的想法,探索產生負性情緒的根源,同時幫助來訪者看清楚問題,促進覺察領悟。同時與來訪者共同商討制定了問題清單與家庭作業。
問題清單如下:
①不愿與爸爸溝通交流;
②情緒低落、社交積極性降低;
③不喜歡這個城市、自己就讀的學校和專業。家庭作業:
①給媽媽打電話的同時,“順帶”問一嘴關于爸爸的情況;
②列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以及未來堅持要做的事情;
③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志愿者活動,走出宿舍,多去學校圖書館、體育館和自習室里看一看大家都在做什么。
4.3?? 咨詢的導向階段
咨: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上周的進展嗎?
訪:我給我媽打電話,說天冷多穿點,問了一句我爸呢?這周還去看了一 場演出,堅持跑了兩次步,電腦創作了一幅卡通頭像。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音樂, 希望以后可以做 DJ,盡管爸爸可能不會同意。
咨:你主動給媽媽打了電話,還詢問了爸爸的情況,已經相當勇敢和主動了。下次再跟爸媽打電話的時候,有沒有考慮溝通得再深入一點?
訪:我最近正在找醫院做近視激光矯正手術,需要用到錢,可能會跟他們說吧。
咨:這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切入點,剛好跟父母表達一下你想參軍入伍的動機和意愿。
訪:其實我想當兵一方面是覺得軍隊里紀律嚴明,正好可以改變我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以我現在的專業和文憑很難就業。
咨:現在就業壓力確實挺大的,我畢業的時候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和大學所學專業不相關的。你有沒有考慮過從事和興趣愛好相關的工作?
訪:我有想過以后做 DJ,但是我覺得我爸肯定不會同意的。咨:有沒有針對這個想法跟爸爸溝通過?
訪:沒有,我爸就覺得我以后考一個帶編制的工作,離家近點的就好。
咨: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剛從事工作的時候,我父母也很擔心。但他們看到我現在生活得挺好,也就慢慢地放心了。
訪:可是我的興趣愛好也就只能玩玩而已,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咨:我看到過你輔導員的微信頭像,那上面的卡通形象是你設計的嗎?
訪:是的呀(一提起來這個讓來訪者自豪的事情,她就自信滿滿地講了起來, 自己為多少個人畫過頭像,得到多少稱贊)。
咨:生活中,每一個積極事件,哪怕再小,累積起來也會讓我們體驗到成就感。訪:上次家庭作業的完成就讓我感覺自己多了一點信心去面對困難。
咨:你也可以針對現在學業上要完成的任務制定相應的短期目標,并腳踏實地去實踐,相信這個學期你一定會過得無比充實。
在心理咨詢的導向階段,咨詢師通過讓來訪者制定計劃協助來訪者挖掘自己行動助力;通過列舉實際的例子(微信頭像)增加來訪者的自我肯定;引導來訪者學會在負性情緒侵擾的情況下,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從事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事情,掌握合理的壓力應對技巧;同時協助來訪者建立行動契約,列出本學期要達成的學習目標,通過積極正向的反饋來營造積極的、良性的思維方式。
4.4?? 咨詢的結束階段
咨:通過兩次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你在咨詢的整個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訪:來咨詢之前,我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癥;通過幾次心理咨詢, 反倒引起我對心理學的興趣,我私下也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資料,掌握了不少心理學小知識。
咨:除了知識層面的變化,精神層面有沒有察覺到有明顯的改善?
訪:來咨詢之前,我做事總是提不起勁,總覺得反正無論我做什么決定, 我爸爸都不會支持我。最近跟我爸爸溝通雖然有時候也很不耐煩,但是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對我的關愛,對我提出的想法,他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最后做決定的人還是我。我也就不再把沒有報名入伍的事情怪罪在他身上了。
咨:看起來,你現在能夠較好地意識到自己之前思維方式上的問題了,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呢?
訪:我會嘗試記錄下自己的一些負性情緒事件,同時辨別引起我負性情緒的是自己主觀臆想的還是客觀存在的。
咨:對未來的學習,你有沒有什么規劃?
訪:我這學期要通過英語四級考試、鋼琴考級,我想通過列計劃的方式, 將每周要練習的試題和曲子練好,一步步實現順利通過考試的目標。
咨:聽起來,你對現在的學習已經有了自己的安排,對于和爸爸的關系, 有考慮過在寒假做些突破嗎?
訪:我會嘗試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如果遇到困難,我還需要您的協助。咨:可以,如果你需要,可以聯系我或者你的輔導員。
在咨詢的結束階段,咨詢師就來訪者初來咨詢時面對的主要情緒問題進行了問題評估和階段目標的檢查,了解到來訪者已經能夠自動識別自己的功能不良思維方式,同時能夠較為良好地適應當下的學習生活。
5?????? 效果與反饋
經過四次咨詢,來訪者能夠有意識地記錄自己的功能不良思維;并且主動邀請室友一起去看演出,一起上自習;同時與爸爸有了主動的溝通,主動打破爸爸什么都不會同意自己單獨做決定的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
就遠期目標而言,幫助來訪者改善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并學會現實、合理的思維方式;通過列目標、定計劃,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例如畫漫畫來增強自信心、獲得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進而實現情緒管理。
咨詢結束后的一個月,使用 SCL-90 量表進行后測發現,來訪者在 SCL-90 量表上的總分有所下降,為 137 分,相對較高的抑郁和偏執兩個因子的得分也降為 1.33 和 1.67。
來訪者自我評價現在狀態明顯較咨詢前積極了很多,通過與父母的主動溝通交流,進一步感受到了社會支持。同時報名參加了校內外多項志愿者活動, 并在年底的征兵工作中順利通過身體檢查。
來訪者輔導員反饋,來訪者自咨詢結束以后,很少在班級中表露出消極的情緒,與室友相處融洽,參加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很多。
6?????? 個案評價
該個案從咨詢一開始,咨詢師即與來訪者建立了較好的咨訪關系,當事人第一次咨詢結束后,表示經過傾訴,負性情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同時請求是否可以與咨詢師擁抱;后續的每次咨詢結束以后,咨詢師都以擁抱作為給當事人的情感支持。
在目標商榷階段,結合當事人情緒狀況和現階段與父母關系及來訪者主觀意愿,先實現了短期目標(主動給爸爸打電話,表示關心;主動覺察引發自己情緒低落的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主動與室友學習調整情緒的方法),再慢慢過渡到長期目標(幫助改善來訪者的功能失調性自動想法,并學會現實、合理的思維方式;主動與爸爸溝通自己想要應征入伍的意愿;通過列目標、定計劃, 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增強自信心、獲得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進而實現情緒管理的控制感)。半年后回訪了解到,當事人主動報名參加了征兵,寒假期間進行了激光矯正近視手術,并順利通過身體檢查,后續因政策問題沒能順利入伍,當事人也表示自己至少已經嘗試過,不后悔也不遺憾。一年后畢業實習期,當事人一直在家中備考,父母表示不給自己壓力,但是依舊嚴格管束。在咨詢過程中,我以真誠、尊重、積極關注的態度面對來訪者的負面情緒,
在咨詢過程中通過傾聽、提問和核實的傾聽技術收集來訪者的基本資料,了解到引發來訪者情緒低落的現實原因。并借助認知行為療法技術中的識別功能不良性想法和布置家庭作業的方法,讓來訪者逐步掌握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思維模式以及尋求積極主動地紓解壓力的方式方法。
通過該個案的咨詢,我體驗到了咨詢師“助人自助”的樂趣,但是因為本 職工作是輔導員的關系,在咨詢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幫來訪者做決定的情況, 日后一定要盡量避免。在咨詢過程中,偶爾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區分清楚心理咨 詢和心理輔導的界限,導致邊界模糊,咨詢的結構性不是很強。作為一名心理 咨詢師,我的知識儲備量還不夠充足,不僅要掌握心理學中咨詢技巧和理論方法, 還要了解社會學、倫理學甚至法律和醫學方面的相關知識。
(致謝:本案例公開發表獲得來訪者知情同意與授權,經過技術處理后使用, 在此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美]貝克(Judith S Beck).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A Case Report of Us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o Solve Emotional Problems
Wang Xiaomei
Shanghai Aurora College, Shanghai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case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o solve emotional problems. The visitor was a freshman. Because he was separated from his parents when he was young and did not establish a good parent-child attachment,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as strained, which led to family conflicts. After attending colleg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came prominent. The client had four consultations in total. The consultant used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dysfunctional thoughts and assigning homework i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echnology to let the client gradually master a reasonable and well-functioning thinking mode and seek ways and means to actively relieve stress. The results wer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The client was able to realize his/her dysfunctional thinking, and his/h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a years return visit,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visitors and their parents has eased, and now they can spend a long time alone with their parents. This paper records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in detail and evaluates the case.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Dysfunctional thoughts; Anxiety; 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