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龍
摘要:甘肅省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是全國自然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安全生產警鐘長鳴,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神圣職責。加強防災減災常識的宣傳,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是公共媒體必須擔當的使命。
關鍵詞:電視傳媒;應急;宣傳;公共頻道
公共參與對維護公共安全,應對和預防安全風險非常關鍵,要堅持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效率體系。加強公共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筑牢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為了滿足公共突發事件頻發、多發形勢下的應急信息發布需求,提升各級政府應急信息發布與管理能力,滿足民眾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獲取應急救助信息的需要,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應運而生,這也是甘肅省應急管理廳、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具體體現。
2019年11月19日,甘肅省應急管理廳與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2月7日,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同意甘肅電視臺第三套節目公共頻道調整為公共應急頻道,播出呼號為“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2020年4月20日零點起,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呼號更名為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從而成為全國首家也是唯一的省級公共應急頻道。公共應急頻道的建設,是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實踐,為新形勢下應急管理新聞宣傳工作探索了新模式。
一、專業定位,打破常規,一切為了迅捷
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自辦節目始于1993年7月1日。1995年12月1日實現全省有線電視聯網。隨著全省廣電干線網的開通,頻道節目信號覆蓋了全省14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和部分縣、鄉、鎮。之后,根據中央和國家廣電總局關于市、縣廣電職能轉變的要求,省級公共頻道“以標準頻道免費傳輸”,市、縣“按規定時段時長在公共頻道中插播自辦節目”,因此,公共頻道被稱為“大家的頻道”。2012年公共頻道全面改版,節目定位民生,為百姓說活。
冠以“應急”二字后,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充分發揮優勢,從節目體系、技術支撐、傳播傳輸方面進行了大調整、大整合,以適應新時期大應急的宣傳報道,并且努力建設內容導向正確、專業特色鮮明、節目質量高、綜合效益和影響力大、公共屬性突出的公共應急電視頻道。
(一)節目定位更準確
在節目編排和內容設置比例中,依據專業化頻道職能定位,在保留原品牌欄目《百姓有話說》《警徽閃耀》《問安隴原》《天下隴商》《記與錄》的基礎上,突出了公共應急服務的主體地位,針對性地策劃推出了《公共應急新聞》《消防視線·藍盾》《消防視線·火線》《應急大講堂》《應急十八班》《對話新空間》《守護者》《企業風云路》等一系列新欄目,自制節目日生產量達到110分鐘。通過優化節目編排,專業化節目內容日播量達到了60%以上。為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和水平,提供輿論宣傳支撐。隨著一系列節目體系的建設,公共應急頻道的專業化屬性進一步凸顯。
(二)技術支撐更全面
依托現有技術手段,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實現了總臺內所有制作系統的無縫對接,通過 “融媒飛天云”平臺實現節目生產及協調調度系統互融互通,做到信息融合、資源共享;對公共應急頻道現有高清演播室,進行直播化改造和IP化改造,進一步適應公共應急頻道新的發展需求;演播室系統改造中將接入多種公共信號源,實現與公安、交通、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等眾多領域的密切對接和互動,廣泛獲取信息來源。[1]同時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網絡鏈路,為采、編、播提供技術支撐,可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行新聞直播。
(三)傳播傳輸更及時
利用最新電視直播手段,強化新聞現場報道能力,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實現“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第一發布”的功能。
二、打造亮點,資源共享,一切為了聯動
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建立了全省公共新聞發布平臺,與交通、公安、氣象、應急保障、衛生、水利、地震等多部門合作聯動,突出“全災種、大應急”理念,建立全省公共新聞發布與公共安全預警平臺,放大公共服務功能;整合發布平臺,建立聯動機制,實現媒體融合資源共享、手段各異、形式多樣的信息發布與直播呈現;培養新媒體研發團隊,適時開設直播窗口和直播時段,進行大小屏互動直播,實現信息的“一次采集、多媒體呈現、多渠道發布”。[2]通過游飛字幕、主持人口播、手機客戶端等方式,實現信息資訊的即時推送;加強與成員單位的應急科普知識和公益宣傳合作,充分運用新聞、專題、警示教育片、公益宣傳、科普宣教視頻、動漫等全媒體宣傳形式,有效提高公眾應對災害的能力,共同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和水平。
三、組建隊伍,暢通渠道,一切為了全面
如同神經末梢,遍布全省的通聯隊伍,能在第一時間提供現場信息,匯總后發布,能使信息更全面,更權威。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組建了由83家成員單位互動的“甘肅公共應急新聞宣傳聯絡群”和由8家企業成員單位組成的“全省企業安全宣傳群”。與8家中央在甘及省屬重點企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簽訂了節目互換播放合作協議,并為企業電視臺記者站授牌,成員單位積極參與,踴躍供稿,有效補充了應急專業欄目的用稿來源。2020年5月11日,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舉辦《安全連萬家 幸福你我他》上線發布儀式。受疫情影響,發布儀式以云直播、應急調度、現場報道等創新內容形式呈現。值得一提的是,發布儀式同時設立甘肅應急管理廳指揮大廳、總臺融媒體中心兩個分會場,依托全省應急系統專網,科學合理組建直播現場通信系統,實現啟動儀式全程可視化指揮調度,全省直播三級聯動。同時將發布會直播與調度至14個市州及蘭州新區、86個縣、區分會場,實現16分屏畫面傳送至主會場,以“記者現場報道+直播”的形式呈現現場直播報道,5支基層應急力量參與了現場可視化指揮調度與直播現場報道。活動運用衛星傳輸、互聯網、視頻會議終端等多渠道媒介傳輸建立聯動機制,整合發布平臺,實現媒體融合資源共享、手段各異,[3]形式多樣的信息發布與直播呈現。
四、擔當重任,沖鋒在前,一切為了練兵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第一時間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全天候多時段展開直播報道,大小屏聯動,新媒體同步,為甘肅打贏疫情阻擊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共計制作播出防控疫情特別節目62期,播發相關宣傳報道1253條,累計總時長超過2000分鐘。平均收視份額保持在25%左右,最高收視貢獻率達到37%,充分彰顯了疫情防控宣傳主力軍和主陣地作用。
(二)防汛救災宣傳報道
2020年8月以來,受多輪強降雨影響,甘肅隴南、甘南等地發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害。災情發生后,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會同電視新聞中心、視聽甘肅客戶端等媒體單位,聯合成立防汛救災前方報道組,統一指揮,協調聯動,資源共享。先后派出60多名記者深入災區一線,日播欄目《公共應急新聞》《百姓有話說》制作了特別節目,同時調整節目編排,加大播出頻次,進行了快節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報道,合計播出防汛救災相關報道總時長超過3200分鐘。推出甘肅防汛搶險救災系列專題報道12集。先后制作原創短視頻宣傳片四部,在總臺6個電視頻道進行高頻次播出,并上推“央視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梨視頻、國家應急管理部網站等平臺播出。
(三)公益宣傳報道
2020年,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組織骨干創作力量,先后制作了《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防汛抗洪 搶險救災——我們在一起》《萬眾一心 重建家園》《致敬守護 重建家園——隴南抗洪MV》四部防汛救災公益宣傳片,在總臺6個電視頻道高頻次展播。全年制作“應急類”公益廣告、宣傳片共計23條,累計總時長54分28秒。先后制作發布“ 應急類”新媒體短視211條,累計總時長90分47秒。在應急演練方面,先后參與了“2019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演練”“2020年甘肅省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2020甘肅公安綜合演練”“應急使命2022”等30多場次大型演練的直播及宣傳報道。以上自制節目內容均實現全媒體傳播,以“視聽甘肅”客戶端、絲路明珠網為主,全媒體分發。隨著 2021年增加3檔應急專業欄目的陸續開播,應急專業欄目占到頻道自制節目的70%以上。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的專業化屬性進一步凸顯,專業特色更加鮮明,公共屬性進一步明確。
五、創新模式,突出特色,一切為了應急
(一)確定了“公共媒體、專業頻道、融合發展”的定位
甘肅省應急管理廳與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依托原“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合作打造應急專業電視頻道。甘肅廣電總臺依托已經建成的覆蓋全省的有線網絡、專業媒體團隊力量和較為穩定的收視率等公共媒體的優勢,以面向全民的防災安全教育為核心內容,加強內容建設,打造專業化頻道。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協調省安委會、減災委成員單位及市州、縣區、大企業積極提供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搶險救援、安全防災科普等各方面的信息資源,豐富頻道內容,突出頻道特色,實現政府、行業、企業、社會與媒體的融合發展。
(二)探索了“頻道共建、資源共聚、經費共籌”的模式
頻道共建就是由甘肅省廣電總臺與甘肅省應急廳共同建設“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溝通協商機制,組建專業團隊,發揮各自優勢,支持頻道建設。資源共聚就是以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為播出平臺,在甘肅省應急廳的協調下與省安委會、省減災委成員單位、省內重點企業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頻道在14個市州、86個縣區電視臺設立通聯站,簽訂節目交流互換協議;與48家省安委會、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建立常態化的聯系對接機制,共同打造特色專題欄目;與13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8家大型企業電視臺設立記者站,形成了上接中央部委、下通市州縣區、平連行業企業的強固網絡。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調動整合優勢資源支撐頻道建設,開放臺內其他頻道及媒體,與公共應急頻道實現融合發展,支持頻道在人事制度、財務制度、運行管理制度等方面率先改革。經費共籌就是以甘肅廣電總臺對公共應急頻道的各項投入只增不減為前提,甘肅省應急管理廳與省廣電總臺發揮各自優勢,多方籌措資金。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在投入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先后兩次牽頭邀請80余家中央在甘及省屬重點、省內知名民營企業召開公共應急頻道推介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懇談會,引導頻道與省內企業開展業務合作。
(三)取得了“優勢互補、服務公眾、創新發展”的成效
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開播以來,順應全民安全防災教育需要和災害防范預警的要求,進行體系的重構和內容的豐富更新,[4]在服務公眾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打造了一批專業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欄目,設置了《公共應急新聞》《問安隴原》《守護者》《消防視線·藍盾》《消防視線·火線》《應急十八班》《應急大講堂》《企業風云錄》等8個專業性、社會性、趣味性、群眾性相統一的應急專業欄目,向社會公眾普及安全防災知識,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專業頻道特色。同時發揮了災害事故預警防范的重要作用,在安全生產月、森林草原高火險期、主汛期等關鍵節點,刊播安全提示游飛字幕5500余次,協調相關微媒體發送安全提示信息5250余萬條,覆蓋人群達700余萬。在2020年“8·13”隴東南暴洪泥石流搶險救災期間,上推“央視頻”甘肅防汛救災相關報道157條,集中發布暴雨預警信號45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46期、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3期,為災區成功處置23起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及時吹響了“預警哨”。新開播的5檔應急專業欄目受到社會公眾高度關注,據央視索福瑞調查數據顯示,月均收視達到0.2%,市場份額達到1.3%,2020年甘肅公共應急頻道在省級電視頻道中的收視貢獻達到25%,在晚間18:00至24:00時段,市網平均收視率在全國93個頻道中排名第五位,最高收視率達47.01%。2020年11月,甘肅公共應急頻道建設項目榮獲國家廣電總局“智慧廣電示范案例”傳播分發類入圍獎。
在新形勢下,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將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共建共享機制,進一步發揮安全防災全民教育、信息發布、輿論引導、科普宣傳、資訊傳播作用,進一步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的專業學習和專業培養,造就一支熟悉行業領域,懂得專業知識,具備新聞職業素養的專業化隊伍,力爭把頻道建設成為一個有深度廣度、有力度強度、有社會認可度的專業化媒體平臺。
六、結語
甘肅公共應急頻道將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認真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切實滿足全省群眾對公共應急資訊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和專業化水平,增強公共應急節目服務的針對性、實用性,為甘肅公共應急事業的發展做好宣傳服務。
參考文獻:
[1] 鄧冰.突發事件新聞應急宣傳對策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13): 241.
[2] 龐素琳,房秋文.新媒體時代下政府發聲與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路徑研究[J].中國應急管理,2019(2):20-21.
[3] 陸文婷.社會媒體情境下跨區域突發事件應急決策支持體系研究[J].知識管理論壇,2019(4):86-90.
[4] 田野.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更名為公共應急頻道[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