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富
摘要:在新媒體出現的同時,媒介之間的相互融合已然是一種趨勢。當今的傳播格局越來越凸顯媒體融合的特點,尤其是當前移動互聯網4G、5G的普及應用,讓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成為新聞消費的新平臺,微博、微信、客戶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訊的新渠道。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正在加速融合新聞生產進程。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采編;流程;再造
在新媒體出現的同時,媒介之間的相互融合已然是一種大趨勢。在新的媒體融合背景下,廣電媒體新聞采編人員要積極主動地去迎接新的挑戰,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基于以上情況,本文就如何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流程的再造及如何提升廣電實力進行了分析探討。
一、廣電媒體新體制建立后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通過新一輪廣電體制改革,城市廣電媒體的管理體制基本上實現兩臺合并、廣播電視合流,呈現的是“3+2”的媒體格局:傳統媒體的三類電視頻道、廣播頻率、廣播電視報+新媒體類的廣播電視網、數字移動電視。完成數字化改造后,傳統廣播電視內容復制到廣播電視網上實現二次傳播已經成為慣例。但這一廣電合流體制下實現深層次的內容整合、新聞融合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缺少適合融合新聞生產的媒介組織重構,電視、廣播、網站新聞采編各自獨立,缺少大編輯部的整合協調機制;第二,廣播電視采編播設備技術指標不統一,采編設備型號各異,無法實現融合新聞下新聞產品技術標準統一,技術屏障壁壘成為融合的障礙;第三,采編隊伍業務素質遠遠不適應融合新聞生產的要求,在全媒體超級新聞采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滯后。針對以上問題,廣電媒體在實現管理體制上的合流之后,更需要進行廣播電視媒介組織的深層重構,進一步打破內部體制壁壘、制度壁壘、技術壁壘、全媒體素質滯后的壁壘,再造全新的廣播電視新聞生產流程[1]。
二、融合新聞是廣電媒體確定“用戶為王”理念和爭奪受眾大戰略的核心
從“內容為王”到“渠道為王”,再到如今被業界公認的“用戶為王”,這一理念路徑的嬗變過程體現的是對全新的媒體競爭格局的研判。移動客戶端的廣泛應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型媒體的迅速普及都構成基于用戶關系的全新傳播態勢。實時互動、受眾生產內容、快速分享等都造成信息的海量、即時、裂變傳播,廣播電視傳統新聞內容如果不能滿足這個傳播態勢的要求,那就意味著受眾的流失,話語權的旁落[2]。
融合新聞生產機制是適應多樣化新聞需求而建立的,它是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采集滿足紙媒、廣電、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形式需要的內容。融合新聞生產流程再造就是通過對現有流程的理念再造、機制再造、技術再造、人才再造,打造一個統一的內容信息平臺,實現統一選題策劃機制,內部采編流程統一協調機制,基于各自媒體和受眾特點,對新聞信息分類加工,在各自媒體傳播優勢基礎上進行分類傳播。從當今媒體格局看,廣電媒體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在受眾的爭奪上,成長的年青一代已經形成新媒體消費習慣,廣播電視受眾老齡化、低學歷化的傾向越來越突出,再造新聞流程關系到的是媒體對受眾的爭奪大戰略,爭奪年輕受眾、高端受眾通過融合新聞是實現途徑[3]。
三、發達地區廣電媒體融合新聞戰略及實施舉措典型案例分析
筆者通過近年來對國內發達地區廣播電視臺的考察,對南京、青島、深圳等典型的幾家發達地區廣電媒體新聞融合案例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全息演播室模式
南京廣播電視臺建設了多媒體功能、科技含量最高的數字化全媒體高清演播廳,也稱為全息演播室。該全息演播室總面積1600平方米,采取360度全景高清拍攝,擁有32塊屏幕。演播廳還集合了5G、網絡視頻、短信、電話、實時交通地理信息等多種新媒體手段,互動性更強。隨著全新演播廳的投入使用,南京新聞頻道節目也提檔升級。全息演播室集合了傳統電視演播室技術、全息投影成像技術、人工智能三維運算技術和5G傳輸技術,實現主持人遠程采訪、實時互動等功能。身處廣電大廈的主持人,經人像采集,全息人物視頻影像經由高速5G網絡,可以實時傳輸到位于外地現場的實況,經過這個超大型全息演播室1:1還原,就可以和大會現場的嘉賓進行一對一雙向語音、視頻互通。AI和5G技術的結合,互動交流低延遲、高同步、真人等比大小全息顯示,如同面對面溝通般清晰流暢[4]。
(二)廣播視頻化模式
青島廣播電視臺實現了廣播視頻化建設,建設有4K超高清轉播系統,具有網絡、智能、融合、清晰的特點,實現所有廣播直播室實現視頻化直播。4K超高清電視轉播系統包含有4K超高清轉播車、配套輔助車和4K超高清新聞直播車。其中,4K超高清轉播車是20訊道轉播車系統,轉播車采用的是“IP+基帶”的混合架構,總共配了20臺4K超高清攝像機,所有的攝像機的信號都送到這個導播區,由導播在切換臺上進行切換制作;慢動作區主要是用來給在體育比賽中進行慢動作集錦的制作;音頻區能夠實現5.1環繞音頻,采用環繞立體聲后,聽覺的沉浸感會更加強烈,可滿足奧運會水準的眾多大型活動的轉播錄制[5]。它的外飾設計以“流光溢彩,科技海岸”為主題,以流動性漸變曲線為元素,總體風格非常簡約。4K超高清新聞直播車則是一個移動的4k超高清演播室,也是一個“5G+4K”的融媒體制播傳輸平臺,車內搭載了業內最先進的8訊道4K/8K超高清拍攝系統,車身設計以藍、灰、白三色為主色調,體現青島的城市特色。
4K是廣播電視視頻制作的最新技術,和以前的高清節目制作相比,它的畫面清晰度更高,畫面的層次、色彩更加豐富,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4K超高清轉播系統啟用后,將以高品質的內容制作和高精尖的技術保障,開啟青島廣電5G+4K更高水平融合制播新時代,進一步促進島城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發展[6]。
(三)融合新聞機房模式
深圳廣播電視臺以建設融合新聞中心為抓手,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廣電內容制播體系全流程的IP化,初步構建了廣電私有云,支持電視、微博、微信、APP共享平臺新聞生產與發布,形成融合新聞機房。負責新聞中心所需信號的調度和收錄,滿足新聞類節目對信號傳輸調度的使用要求,并能收錄傳輸及播出信號到生產網,用于素材歸檔、制作播出。系統擁有一個大型信號調度矩陣,用于調度信號,并具備格式變換功能。為體現融合新聞中心新聞制播流程的高效、快速、互動、共享等新特點,演播室視音頻系統所有信號資源統一調度、使用,利用設備資源管理系統統一監控和調度管理切換臺、矩陣、周邊設備。為進一步提升新聞節目包裝形式,引入機器人軌道攝像機、圖文包裝模板化應用、虛擬植入實景、互動演播室應用等新技術。融合新聞中心生產網絡系統包含新聞指揮平臺、全媒體匯聚平臺、融合生產平臺、全媒體發布系統、媒體數據中心等五大模塊,實現組織架構的扁平化采編協同,提升生產效率與共享性。全網實現編輯記者全時生產,突破辦公網、互聯網和生產網隔離,提升內容生產績效。融合在線包裝與內容生產系統,提升生產效率與共享性[7]。在傳統演播室群視音頻系統設計也更注重資源共享、統一調配,做到完全互備共享,自由調用。
四、實現新聞價值增值再造廣播電視新聞生產流程
當前廣電媒體普遍實行的是總監負責制下的頻道、頻率獨立運行機制,這也曾經是特定廣播電視發展階段,尤其是網絡媒體還無法形成競爭威脅時代的成功運行模式,激發頻道、頻率以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廣播和電視各自建立自己的采編隊伍,新聞內容基本上是滿足傳統頻道、頻率的新聞節目播出,無法在多屏實現更大化的價值增值、品牌擴張。臺主辦的廣電網或網臺簡單復制頻道、頻率新聞內容,不符合網絡傳播規律和網民消費心理,有時候重大新聞資源白白浪費,淹沒在新聞信息爆炸的大數據面前。結合作者多年的采編實踐,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對再造新聞生產流程模式和做法進行探討。
(一)從宏觀層面確立全媒體融合戰略實現理念革新
第一,進行全屏化戰略。在傳統電視屏的基礎上,結合電腦屏、移動手機屏、移動電視屏、平板電腦屏、戶外大屏等進行全屏化覆蓋戰略,可以使廣播電視信號進行全屏化覆蓋。
第二,進行全天候傳播戰略。在全屏化戰略的基礎上,廣電新聞的傳播調整到了非線性、互動化、全天候傳播方式。廣電媒體應該及時調整策略,融合各類新聞資源,構建本臺的滾動新聞播出機制,在信息量、時效性上全方位出擊,打造24小時全天候新聞發布平臺。
第三,進行全新人才戰略。媒體融合對新聞記者的編輯、加工、能力等有了新的要求,觀眾、聽眾同時也是新媒體網民,平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話語區隔成為當務之急。因此,要招聘新聞采編等全新人才,提高新聞采編等人員的編輯能力、評論能力,讓其可以獲得網民的認可。
(二)從中觀層面進行內部體制深度整合再造新聞生產流程
第一,建立內容協調機制。全臺性重大跨媒體主題報道,其活動策劃創意、內部資源整合必須提高到臺領導進行研究決策,由臺里進行統一布置,發揮全臺的協調機制作用。
第二,大編輯部的規劃。在體制上可以嘗試大編輯部制度,在傳統編輯系統基礎上升格出一種中控系統,以這個系統為中樞展開新聞節目生產。在這種體制下,一部分是傳統的節目改編、編排播出等,可以稱為“事務性”功能;另一部分則是對整個新聞生產進行規劃、調度,可以稱為“調度性”編輯功能。
第三,對上全媒體發布。一般城市臺都是專門機構和人員進行對上報道,主要是為省級臺、中央臺提供新聞。由于這個機構對新聞的價值選取都是體現重大顯著的典型性新聞,新聞選擇比較單一。今后除了提供大臺,還需滿足大網的需求。在提供城市臺新聞協作網、國內門戶網站、新華社、本地新聞門戶網站新聞上,也應該加大力度。因此應該改變對上報道組的單一職能,改為重要新聞全媒體發布機構。
第四,加大跨媒體合作。加強廣播、電影、電視媒體等跨媒體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利用跨媒體在各自領域內的影響力,不僅可以提高新聞活動品牌影響力,還能夠打包銷售廣告時間,從而帶來更好的市場收益。
(三)從微觀層面加大新技術應用,打破技術壁壘,再造新聞生產流程
第一,在直播中加大5G應用。當前我國廣播電視臺 5G 網絡服務已啟動,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播電視5G建設一體化發展取得進展,初步形成“有線 + 5G”融合發展新格局。目前其5G服務剛開啟試商用階段,只面向內部員工和小部分用戶進行內測,尚未對社會面推廣,可以加大5G的應用,極大降低直播成本,加快融合新聞生產步伐。
第二,APP客戶端開發。手機是第五媒體,客戶端成為井噴式增長的新媒體形態。客戶端應用正在從單純的內容包走向內容加互動服務,服務產品的加入,提升了客戶端的使用價值,順應了移動狀態下人們的多元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定位是滿足移動需求。傳媒發展從受眾驅動到用戶驅動。
第三,IPTV上線。傾力打造有線數字電視的基礎上,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運營商正式上線IPTV,使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展,電視宣傳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現了電視宣傳里程碑式的跨越。IPTV的上線為內容產業增值打下基礎。
五、結語
當然,廣播電視臺要實施全媒體戰略,進行融合新聞生產要量力而行,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切不可盲目擴張。《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這樣一段表述:“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句話的核心關鍵詞是整合和融合,也就是資源整合、媒體融合。把資源整合和媒體融合寫入中央決議,成為今后傳媒走向的政策性指導方針。資源整合需要體制機制的進一步革新,媒體融合更是一場流程再造,未來傳統媒體改革走整合融合之路已經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 曹方.全媒體時代的突圍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4(3): 14-19.
[2] 苑志強,商業南.城市臺廣電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三個層面[J].中國記者,2014(1):104-105.
[3] 劉長樂.跨界融合:全媒體時代的“藍海”博弈[J].新聞與寫作,2013(11):5-8.
[4] 張龍,徐佩琦.國際突發事件報道的流程再造:以黎巴嫩貝魯特爆炸事件為例[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21(4):205-217.
[5] 王跟萍.融媒體背景下國內外媒體采編架構調整與變革[J].新聞文化建設,2021(18):14-16.
[6] 馬登環,馬登杰.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流程的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17):13-14.
[7] 費藝麗.探析全媒體時代新聞融合傳播創新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21(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