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霞
摘要:科學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的媒體形態,許多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出來,而融媒體則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形成的新型媒體傳播理念。融媒體理念以發展為前提,旨在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優勢作用,實現多個媒體為“我”所用。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時代亟須做出積極改變,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變化。對此,本文以電視新聞節目為主要論述對象,探討了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傳播策略,以期能與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相互探討,共謀新發展。
關鍵詞:電視新聞節目;融媒體時代;困境;傳播策略
一直以來,時效性、權威性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特征[1],也是電視新聞節目獲得受眾廣泛關注與認同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媒體影響力日益削弱,新媒體的出現使新聞傳播的形式與傳播主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的傳播路徑更加多樣化,傳播主體也不再局限于新聞從業者,而是全民都可參與進來,這一重大改變需要傳統電視新聞節目重視對新媒體的應用,以實現與各類媒體形態的優勢互補、有效整合,提高新聞傳播效率。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迎來了發展之機,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電視新聞工作者趨利避害,有效推動電視新聞節目在融媒體時代的穩步發展。
一、融媒體概述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將包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內的各種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傳播理念。[2]融媒體概念最早見于美國學者普爾《自由的科技》一書。[3]此后,不少學者開始重視并研究融媒體概念,并指出其是基于傳播載體與傳播方式的深度融合[4],為的是實現各媒介的優勢互補,打造全新的媒體形態,實現信息的最優傳播,提高受眾滿意度。
融媒體理念的出現對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產生了積極影響。一方面,使電視新聞節目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出現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表情等多種內容,豐富了新聞節目的內容,使節目更加親民、更加生動,也更具表現力;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借助新媒體實現了多渠道傳播,破解了以往新聞節目傳播形式單一的局限,使受眾能夠借助手機、電腦、電視、戶外媒體、移動終端等多種媒介獲取信息,拓展了新聞節目的影響范圍。此外,電視新聞節目借助各媒體還實現了傳播效率的提升以及新聞素材的豐富多樣,電視新聞工作者趨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聞素材,并利用新媒體及時傳播信息,提高了新聞信息傳播速度與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也遇到了一定挑戰,亟須做出改變,謀求新的發展。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發展困境
(一)思想觀念滯后致使節目缺乏創新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突出影響便是沖擊了其傳統思想觀念。當前,部分電視新聞工作者還沒有認識到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還一直認為電視媒體才是傳媒之王,畢竟各家各戶都有電視,電視的收視率也一直較高。這就導致一些電視新聞工作者不能正視除電視之外的其他媒體的重要性,還靠著傳統電視新聞工作理念以及傳媒經驗開展工作,這勢必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以及傳播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當前是受眾為主的時代,但很多電視新聞工作者還沒有認清“受眾主體地位”的傳播新局面,還固執地認為電視新聞是“以我為主”,還秉持“媒體本位”的思維[5],這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與接收不再涇渭分明,新聞傳播者也是接收者,新聞接收者也可以成為傳播者,電視媒體不再是唯一的傳播者,而是需要保持與受眾的深入聯系,以避免被時代所淘汰。
融媒體時代,部分電視新聞工作者思想觀念較為落后,使其難以進行新聞節目的有效創新,新聞報道程序化、套路化現象明顯,新聞內容的編排也缺乏創新性,新聞制作保守,不能呈現讓人眼前一亮的視頻素材,導致電視新聞節目難以吸引更多受眾。一些電視臺想要融入新的媒介環境卻不得其法,矯枉過正,電視新聞媚俗化、娛樂化傾向明顯,違背了電視新聞的初衷。另外,電視新聞節目形式固化、內容單一、深度不夠,都制約了其傳播與發展。
(二)技術落后導致節目傳播時效性差
作為專業的信息采編、生產與傳播機構,電視新聞節目的運行需要專業的技術以及設備作為支撐,特別是衛星技術的出現以及廣泛應用,使電視新聞直播成為可能。數字技術與衛星技術在電視新聞節目領域得到同步應用,有效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這些新的傳播技術的應用使電視新聞節目在信息傳播方面占據了天然的優勢,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節目的技術優勢逐漸式微,其他媒體的涌入使新聞傳播出現了新的業態,使得受眾逐步分流,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不斷減少。很多電視臺由于受到管理經營機制的限制,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也由于資金限制、能力不足、對媒體傳播規律理解不深刻,沒能及時應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興技術進行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與傳播,使節目的傳播不及其他媒介的時效性高、內容新穎。
融媒體時代,許多新的媒體資源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不僅實現了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還豐富了傳播形式,特別是手機APP的出現使新聞傳播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人們在任何時段、任何地點都可以收看新聞節目,這種媒體傳播方式比電視新聞更具優勢,深受大眾喜愛。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抖音、快手等平臺不僅能夠實現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還能實現信息的及時分享[6],使受眾的傳播主體地位得以提高,深受歡迎。
(三)新媒體崛起使得節目受眾分流嚴重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播、電視、報刊獲得了大量受眾,成為傳媒行業的三大支柱。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商業媒體以及社會化媒體的出現打破了三者鼎立的格局,報刊的影響力逐步下降,而新媒體的出現又在很大程度上威脅了電視媒體的社會地位,新媒體以豐富的傳播形式、多樣化的信息傳播主體不斷占據媒介市場,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于信息資源的壟斷格局,逐步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首選。
新媒體的出現使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話語權逐步下降。[7]在獲取中青年受眾之后,新媒體也開始向老年受眾中滲透,視頻與語音播報的發展也使新媒體不斷獲得老年受眾的青睞,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逐漸被各新媒體平臺分流,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壓力不斷增加,倒逼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謀求轉型發展。
融媒體時代,人人皆可傳播新聞,這使電視新聞的專業性不斷被弱化,新聞傳播的內容與形式在重重壓力和競爭下不斷創新、求變。新媒體的出現使新聞傳播的門檻降低了,傳播的范圍也變得更廣了,傳播的時效性更強了,這與大眾碎片化的信息獲取需求不謀而合,這也是新媒體不斷獲得受眾青睞的重要原因。而電視新聞節目在傳播上受時間、地點限制,難以滿足受眾隨時隨地獲取新聞的需要,這也就會制約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有效傳播策略
(一)更新思想觀念,創新節目內容與形式
面對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以及受眾的逐漸分流,電視新聞工作者只有更新思想觀念,形成融媒體思維,加強媒體融合,并堅守電視新聞工作者之職責與使命,進行節目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才能在新形勢下站穩腳跟,獲得長久發展。
一方面,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認識到電視新聞節目的媒介地位依然存在,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影響力依然存在,電視新聞的專業性依然必要,電視新聞要堅守專業本色,以求真務實之作風樹立良好形象,獲得受眾的肯定。如此,才能讓受眾信任電視新聞、堅守電視新聞、依賴電視新聞。電視新聞工作者要維護好新聞的真實性,突出本職特色,這對于魚龍混雜的新媒體新聞而言是電視新聞的一大優勢,電視新聞要利用好這一優勢,提升電視新聞的引導力與公信力。此外,電視新聞要堅持主流價值觀,要發揮好社會公器的作用,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工作者也應正視新媒體的影響與傳播優勢,正確看待其與自身的關系,要認識到二者不是“誰生誰亡”的關系,而是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在當前新媒體獨占鰲頭、電視新聞式微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想辦法改變自身狀態,通過節目內容與形式之創新,重新獲取受眾,以保持自身媒介地位。在內容創新上,要增加受眾感興趣的話題以及新聞欄目,可形成系列新聞,還要廣泛收集對受眾影響較大的新聞素材,并對其進行深度加工,吸引受眾關注。要將新聞節目作為產品來看待,不斷挖掘產品價值,使產品產生附加值,以用戶消費為導向,提高節目傳播效果。在形式創新上,可邀請有一定社會影響力或受眾熟知的人物解讀新聞信息,提高新聞的影響力。也可借助手機APP或網絡實現新聞內容的在線傳播,并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讓受眾參與新聞解讀,表達心聲,進而吸引受眾關注,提高傳播效果。
(二)整合媒體資源,提高節目傳播效率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也要善于借用新媒體的“東風”,利用新媒體的資源優勢實現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資源整合,進而不斷實現自身發展。電視新聞工作者要認識到“互聯網+”是時代發展所需,亦是各行業發展之重要趨勢,只有整合媒介資源,才能實現節目傳播效率的提升,才能不斷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要認識到新媒體的優勢作用,使自身業務向新媒體拓展。[8]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不僅要實現縱向發展,對新聞節目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還要實現橫向發展,探索新的業務形態,為電視新聞節目謀求新的出路,而發展新媒體業務可以拓展電視新聞的影響范圍,實現信息傳播由單一走向多樣。對此,電視新聞節目可整合手機APP、移動終端等多種新型媒體渠道,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多渠道傳播。例如,可建立自己的網絡官方平臺,同步播放本臺節目內容,也可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實時推介新聞資訊,突破電視新聞節目受時空限制的局限,實現新聞內容的實時傳播與獲取,盡可能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
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工作者要重視新興技術的應用,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物聯網等的創新性應用,利用新技術來拓展業務、發展自身,使之成為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內驅力,把握傳播主導權。電視新聞節目要善于借勢,構建自己的子平臺,如湖南衛視與芒果TV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二者是互相影響、互相扶持的關系,湖南衛視的一些節目可以利用芒果TV造勢、做宣傳,如此節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會更高。芒果TV就是借助新技術構建的網絡平臺,其與湖南衛視這一電視平臺形成掎角之勢,共同發展。電視新聞也可借助自身新媒體平臺進行造勢與宣傳,提高新聞節目影響力。
(三)加強用戶管理,更好地留住節目受眾
融媒體時代,許多新興技術得以應用,越來越多的信息得以生成,新聞傳播速度更快了,新聞受眾更多了,受眾對于新聞信息以及傳播平臺的選擇也更多了。對此,電視新聞節目要想留住受眾,就要加強管理,深入把握受眾需求,制作受眾滿意的新聞。
在新聞管理上,電視新聞節目要善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受眾日常瀏覽的新聞網站、新聞內容進行分析,對受眾的新聞評論、留言進行匯總、分析與解讀,同時統計電視新聞的觀看率,分析哪個時段的新聞受眾最多,哪類新聞更受人們歡迎。通過精準統計與分析,對獲得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度解讀,可以分析出受眾對于新聞的喜好,同時也可以知曉各年齡段的受眾分別關心哪類新聞,受眾觀看電視新聞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哪個時間段等。通過全面分析了解,把握受眾對于新聞內容、新聞形式、新聞播放時間等的信息,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的調整與布局,同時也可以調整新聞播放時間,創新新聞節目形式,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播報新聞,提高其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體驗感與滿意度。
此外,基于受眾對新媒體的接受度高、依賴性強,電視新聞節目也需與新媒體結合,加強受眾與節目的互動交流,通過構建新媒體互動平臺,使受眾積極參與新聞節目,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例如,在電視新聞節目播出期間開通網絡留言平臺、手機連線平臺,設置問答環節,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使電視新聞節目更具生動性與人文性,擴大傳播范圍。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重,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認識到媒體融合發展的優勢,積極把握發展機遇,通過不斷進行創新變革,引入新技術,破解發展困境,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高效傳播,推動電視媒體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連友.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傳播路徑與策略[J].科技傳播,2019,11(24):41-42.
[2] 蒲東興.淺談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J].電視指南,2020(9):64-65.
[3] 吳澎.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21):157-159.
[4] 趙卓.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策略[J].記者搖籃,2019(11):86-87.
[5] 李嘉鳳.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傳播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8(9):27-28.
[6] 李婧.融媒體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策略[J].新聞傳播,2018(20):80-81.
[7] 薛濱,陳琳.新聞傳播中新媒體的功能及其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20(4):77-78.
[8] 王英.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策略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