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譚明德 劉旭嬌 熊姍


從單一煤炭生產到構筑煤炭、化工、機械制造、貿易多元化發展新格局;從安全保障能力低到創建“三區聯動”瓦斯治理新模式;從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到迎來企業管理效能全面提升新時代……
一個個改革發展新成效、新突破,是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豫能”)4年來砥礪奮進、發奮圖強的最好縮影,實現了從瀕臨絕境到華麗轉身的完美蝶變,在全省工業企業100強榜單中從2019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36位,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深化改革改制 激發內生動力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
貴州豫能成立之初,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制約發展,虧損嚴重資金不足,采掘接替嚴重脫節,生產經營舉步維艱。
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貴州豫能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總體要求,刀刃向內、自我革新,去“痛點”、破“難點”、梳“堵點”,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改革“組合拳”。
相繼制訂完善了《公司章程》《黨委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經理層議事規則》《黨委會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等多項核心制度,形成了黨委會、董事會和經理層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作、有效制衡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對所屬資產實行戰略重組,并果斷處置13家僵尸企業,25個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逐步化解,優化資源布局和結構調整,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對兩級機關進行改革,由原來的25個部室精簡為14個,建立起了精簡高效、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
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模式,67名基層單位班子成員從任期管理、目標設置到獎罰兌現等各個環節嚴格考核,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積極探索放權改革,對旗下永貴機電、永貴酒店實行人財物完全自主經營,增強發展活力。
積極實施薪酬體制改革,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崗隨薪變、配套改革”原則,推行科學、細化、量化的績效考核,發揮薪酬杠桿作用,極大調動了廣大職工干事創業積極性。
貴州豫能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進一步夯實了企業治理基礎,優化了治理水平,激發了改革活力,為企業的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高效災害治理 產能充分釋放
災害治理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約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貴州豫能6對礦井全部屬于高瓦斯礦井,是威脅煤礦安全的“頭號殺手”。
貴州豫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科學規劃瓦斯治理路線圖,成立瓦斯治理實驗室,組建專業化隊伍,探索“采一層、探多層、治多層”的辦法,開展“抽采標準化、計量精準化、打鉆視頻化、一鉆孔一工程”等一系列瓦斯治理攻堅戰、大會戰和持久戰,全公司瓦斯超限次數降低70%。
全面提升裝備水平。貴州豫能投入近10億元,購置大型智能化綜采設備4套、大功率巖巷綜掘機12臺、4000以上鉆機190臺、定向鉆機11臺以及柴油機單軌吊4臺等一流裝備。旗下安順煤礦9308進風巷、新田煤礦1905底抽巷平均抽采濃度較以前分別提升至51.2%、50.2%;高山煤礦瓦斯抽采主管路濃度由不足10%提高至近30%。
實現瓦斯綜合利用。貴州豫能建成瓦斯發電站6座,發電機組49臺,總裝機容量40.6兆瓦,每天發電量約38萬千瓦時,2022年完成瓦斯發電量9200萬千瓦時,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4400萬元。新田煤礦“三區聯動”項目兩口井日產氣量穩定在10000立方米左右,走在了貴州省煤礦抽采煤層瓦斯示范工程建設的前列。
精準化的抽采抽放瓦斯,從根本上把“攔路之虎”變為效益之源,最大程度保障了安全生產,充分釋放了產能。目前貴州豫能已建成國家一級安全高效礦井3對,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2對。
■ 推進智能化建設 助力提速增效
智能化是煤炭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貴州豫能在貴州省率先開啟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在智能化建設中跑出了“加速度”,搶占了“智高點”。
強化技術支撐。貴州豫能與中國礦大、貴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和中煤科工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取得科技成果400余項,專利140多項。該公司開發的《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于5G傳輸的高清視頻監控和AI圖像識別分析系統研究及應用示范”項目,成為貴州省科技廳與省能源局的揭榜項目;自主研發的本安型防爆攝像儀填補了貴州省行業空白;履帶式打鉆防噴車在全省推廣使用。
大膽探索先行試點。新田煤礦智能煤礦項目作為國家首批智能煤礦示范項目,以模塊化設計、分層式展示為主線,建成了可自定義配置,數據共享的綜合智能化平臺,包含智能化輔助系統、智能化采掘系統、智能化經營管理系統等七大模塊,集成了50余個子系統,力爭打造成貴州省首個智能煤礦標桿礦井、首個“5G+F5G”礦井。
糯東煤礦積極開展智能化建設,今年7月份,12000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升級改造項目通過驗收,推動了礦井加速發展,今年1至8月完成營業收入3億元。目前,已建成智能化綜采工作面5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7個,各項管理數據實現了精準化采集、規范化集成、可視化展現、自動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務,走出了一條智能化建設之路、探索之路、示范之路。
■ 加快轉型升級 增強發展后勁
一個企業的發展,求變為首,善變為道,快變為途。貴州豫能從多個維度上謀篇布局,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按照“專業化、大型化、集約化、一體化、現代化”的發展思路,2018年5月,貴州豫能總投資63億元的黔希煤化工建成投產,讓“去煤”與“清潔用煤”并行低碳發展。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單套煤制乙二醇裝置,西南地區最大的煤制乙二醇基地。同時積極建設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甲醇等項目,延鏈補鏈強鏈,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2021年11月,《貴州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畢節市“依托產業園重點發展能礦機械產業”。貴州豫能緊緊圍繞“園區+產業鏈”發展思路,建設貴州礦山裝備智能再制造產業園,通過打造“一個基地、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從傳統礦山裝備制造向智能制造、再制造、綜合服務轉型發展,為礦山裝備制造提供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三一重工、鄭煤機、山西煤機等8家國內龍頭企業入駐產業園。產業園的發展成果不斷顯現,今年前8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87%,力爭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同類領軍產業園,實現做大做強。
■ 加強黨的建設 打造“紅色引擎”
貴州豫能黨委始終堅持發揮黨的核心領導作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把黨建與企業改革發展融合促進,共同發展,匯聚起黨建高質量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該公司創新開展了“特色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全公司88個黨支部完成品牌冠名,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促進了黨建工作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黔希化工氣化廠黨支部、新田煤礦選煤廠黨支部分別榮獲河南省第一批、第二批“省管企業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貴州豫能先后開展了一系列干部職工隊伍能力素質提升行動,包括三年素質提升規劃、干部掛(兼)職鍛煉、“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大提升”、兩級機關學習培訓等,職工隊伍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管理技術人員1500余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46人,本科學歷1170人,中高級職稱459人,高級技師18人,高級工242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涌現出全國勞模李遠偉、全國技能大師高建軍、貴州省勞模冀齊輝,以及國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聚焦“急難愁盼”問題,該公司堅持“職工是第一牽掛”理念,積極開展“我為職工辦實事”活動。開通通往城市的班車,建設和團購職工住房,解決了150多名職工子女上學問題,每年發放困難救助金和金秋助學金120多萬元,投入2500多萬元改善職工“兩堂一舍”,發展成果惠及全體職工,歸屬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彰顯國企擔當。全力做好電煤保供工作,貴州豫能成立以來共完成電煤500多萬噸,上交利稅總額21483.61萬元;救護大隊參與煤礦事故、山體滑坡、森林火災等外部事故搶險救援42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240余人;變招工為招生,先后從黔西、納雍、普安、貞豐等市縣招收635名學生,分批次免費定向就學就業,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從“人控”到“數控”、從“自動”到“智能”、從“跟跑”到“領跑”、從“黑色”到“綠色”,貴州豫能實現了涅槃重生的歷史性跨越,發展全面升級提速,正在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重大發展機遇,傾力推動安全管理一流、技術裝備一流、經濟效益一流、職工收入一流、企業形象一流的“五個一流”建設,全力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