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相林


摘要:整體思維是一種從全局去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是試圖通過對問題的總體形式、結構與特征的研究,進而采用某種轉化技巧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解題方法.本文中結合典型實例,探討和總結了運用整體思維解題的五種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整體思維;整體代入;整體觀察;整體配對;整體聯想;合設方程
1 引言
在解數學題時,學生常習慣于“由小到大”的思維模式,就是從較復雜的“大問題”中的“小問題”入手,先解決較簡單的小問題,然后再由小到大,積少成多,逐步擴大戰果.但是這種常規的方法并非萬能鑰匙,面對有些特殊問題,我們深感運算量大、過程繁雜,甚至還可能陷入半途而廢的困境.這時,不妨換個思路,站在宏觀的角度,把待解決的“大問題”看作是一個整體,通過“聚焦”研究問題的形式、結構與特征,有針對性地采用“代入、聯想、合設方程”[1]等多種轉化的方法與技巧,最終達到化繁為簡、解決問題的目的.
下面結合典型例題,探討運用“整體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2 “整體思維”在解題中的運用
2.1 整體代入法
有些問題在求解時,不能(或不需)分別求出各個量的具體值,只需考慮求出這些量所構成的某代數式的整體值,就能達到解題的目的.
例1已知直棱柱的底面是等腰梯形,且梯形對角線和梯形底邊的夾角為α,棱柱的側面積為Q,設此直棱柱有內切圓柱,求該圓柱的側面積.
解:如圖1,梯形ABCD(AB
的底面,作BE⊥CD于點E.由
AB∥CD,AD=BC,易證
2DE=AB+CD.
又根據切線性質,得
AD+BC=AB+CD.
所以DE=AD=BC,故梯形的周長為4DE.
設棱柱的高為h,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那么
Q=4DE\5h.
在Rt△BED中,DE=BE\5cot α=2R\5cot α.
所以Q=8Rhcot α,則Rh=18Q\5tan α.
所以S圓柱=2πRh=14πQ\5tan α.
點評:如果按照常規解法,首先設直棱柱的高為h,圓柱底面半徑為R,則S圓柱=2πRh,但是如何求Rh的值呢?這是關鍵所在.聯想到Rt△BED與等腰梯形、直棱柱同高的特點,我們就可以避開直接計算Rh,而是選擇將Rh整體代入的方法.這種避繁就簡的方法在立體幾何中會經常用到.
2.2 整體觀察法
整體觀察就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考察問題的結構與特點,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例2設對所有實數x,不等式x2log24(a+1)a+2xlog22aa+1+log2(a+1)24a2>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
解:由原不等式變形,得
x2log28a+12a+2xlog2a+12a-1+log2a+12a2>0.
即3x2+[(x-1)2+1]log2a+12a>0.
該不等式對所有實數x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