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林
我生在海南五指山,長在五指山。如今,我已在五指山教書育人30多年。我的故事,還要從我18歲那年參軍入伍說起……
1981年,我參軍到部隊,成為一名偵察兵。在血與火的磨練中,我越來越意識到知識的重要,于是,我讓家人將我初中、高中的課本全部寄到部隊,利用休息時間從頭到尾復習了整整6遍。這段經歷為我以后的自學有所鋪墊。
因部隊撤并,1984年,我退役回到家鄉五指山,在海南電池廠當工人。那時候,很多同事每天下班后都跑去休閑娛樂,但我覺得自己得找點有意義的事做。因為在部隊里養成了學習的習慣,我便選擇了自學工業會計大專課程。就這樣,我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在家學習。
由于基礎較差,自學起來非常困難,但我在部隊里養成了肯吃苦、不服輸的勁頭,記不住各種計算公式,我就把它們全部抄下來,貼在臥室、廁所,還有蚊帳頂上,一有機會就背上幾個;背不熟那些枯燥的概念題,我就把它們抄在紙上隨身攜帶,一有空就拿出來背。有一次,我出差去外地,在7個小時的車程中,我背了127道概念題。經過刻苦學習,我先后考取了會計專業的大專、本科文憑。轉崗到電池廠的財務部門后,我再接再厲,又先后通過了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成為當時少有的“雙師型”人才。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深受青睞,經常有單位要高薪高職聘請我。1990年,我原計劃要去三亞的一家國企工作,但位于五指山的海南省工業中等專業學校(2007年更名為海南省工業學校)空缺會計學教師,學校一位老師找到我,請我認真考慮。考慮再三,我來到這所學校,自此走上了三尺講臺。
初當教師,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備課、如何講課、如何寫板書,講臺上只好照本宣科。記得有一次上課時,一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我就過去批評他,問他為什么不好好聽課。他抬起頭來說:“有什么好聽的?你那也叫講課嗎?那叫念書,這樣當老師我也會。”聽學生這么說,我心里難過極了,但轉念一想:是啊,我怎么就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如何當老師呢?
于是,我把對教材的理解用口語寫成講課稿,背熟后用錄音機錄下來并反復播放,邊聽邊從學生的角度去糾正講課稿的不足:哪里講得不夠清楚、哪里解釋得不夠透徹、哪里顯得沉悶、哪里需要例子、哪里需要激情;學生會在聽課時提出什么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如何吸引學生參與……我一直在想,如果連自己聽完課都覺得講不透,學生又怎么可能會聽得懂?如果連我自己都覺得課講得很沉悶,又有什么理由責怪學生上課打瞌睡呢?就這樣,我一遍遍地錄音,又一遍遍地糾正,直到滿意了才拿到課堂上去講。慢慢地,我的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學生也開始喜歡上我的課了。

2016年5月,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的預備役師生參加軍事演習
教學中我還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能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但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卻不足,畢業后不能馬上上崗。于是我又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畢業后就能很快適應崗位。
我曾經是軍人,軍人就要迎難而上。于是,我結合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的實踐經驗,編寫了《工業會計模擬實務練習教材》《會計查賬實務》等教材。我還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把教室變成“辦公室”,將理論教學變成實務教學,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93年,我帶學生去海口參加畢業生招聘會。有幾家銀行招錄會計專業畢業生,原本只收本科生的簡歷,我的學生不服氣,提出要現場比試處理會計實際業務,結果他們在比試中一鳴驚人。最后,參與招聘的幾家銀行共破格錄用了我的14名學生。還有一個學生,在實習時就被單位領導看中,為她保留職位一年多,直到她畢業入職。現在,這名學生已經是其所在單位的高層領導了。
因材施教,這是很多老師的教學“法寶”。我曾經教過一名上網成癮的學生,他經常半夜爬墻外出、通宵上網。雖然對他進行了各種批評教育,但效果都不大。后來,我了解到他家種了不少橡膠樹,就想出一個辦法。我對他說:“我可以批準你下課后出去上網,但你要答應兩個條件:一是按時回來上課,二是每天幫我抄些資料回來。”他很痛快地答應了。我就讓他在上網時查看上海的橡膠期貨行情,并把相關資料抄回來。
過了一段時間,我對他說:“你把這些價格標在這張表格里,畫出K線圖,再分析一下它的價格走勢。”然后,我又教他畫圖和分析。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就發現,每當橡膠期貨行情發生較大波動時,幾天后就會影響我們當地橡膠的收購價格,從而影響他家的收入。當他來問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系時,我才告訴他:“讓你抄資料,就是想讓你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白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你家里不是種橡膠嗎,為什么不用它來幫助你父母呢?”
從那以后,他就開始認真鉆研,每當橡膠期貨行情發生大的波動時,他就通知家人什么時候該出貨、什么時候該壓貨,讓家里多賺了不少錢。他高興地說:“老師,我以前上網是花父母的錢,現在上網是幫父母賺錢。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感謝您在別人都放棄我的時候,還這么想方設法地幫助我,我不會辜負您的。”這名學生現在已是某橡膠公司的部門主管。
身為教師,不僅要懂教學,還得會管理。在剛當老師不久,學校把一個“問題班”交給我管理。為了不辜負學校的信任,也為了讓這些孩子能成才,我嘗試采用“激勵自尊”的方法,并大膽引入軍營文化,借鑒部隊管理機制,用“固定班委策劃、流動班委組織”的方式管理班級,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讓同學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同時,我組織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站軍姿,進行隊列訓練和野外體能訓練。慢慢地,我所帶的班級開始統一服裝、統一宿舍內務、上下課統一列隊……我常對學生說,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多做工作不吃虧,反而能鍛煉你們的工作能力;按計劃做好你的事,當你對別人的諷刺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離成功就不遠了。一段時間后,這個班在組織紀律、精神面貌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觀,“問題班”一躍成為學校的“樣板班”。
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取得成功后,為了將良好的班風學風傳下去,我又多次同時帶兩個班,甚至三個班,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培養“接班人”。我所帶的班級在學校里年年獲評“先進班集體”“優秀團支部”,我自己則連續13年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2001年,我的做法被學校認可推行。2005年,我被評為“海南省十佳班主任”。此外,我還收了8個年輕班主任當“徒弟”,跟我一起對班級實行軍事化管理,這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校園文化。現在,這些老師都已經獨當一面。
曾經的軍人經歷使我擁有很強的國防觀念。從1991年開始,我所帶的班級自入學到畢業,從未間斷過定期軍訓。從2006年起,在有關部門和部隊領導的支持下,我在學校組建了“五指山市民兵機動分隊”和“預備役步兵某部炮兵排”,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多次帶領學生參與軍事演習和其他國防實踐活動。在一次民兵整組工作點驗大會上,我所帶領的隊伍因表現優秀,受到部隊領導的高度稱贊。
2012年5月,海南省工業學校從五指山市整體搬遷至定安縣。定安縣地理位置優越,距離海口市不足60公里。我原本可以跟隨學校到更為繁華的定安,但五指山山區的孩子太需要走出去看世界了,需要有老師給他們帶路。帶著這個想法,我再次選擇留在五指山,到當地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任教。在這所學校,我依然引入軍營文化。2017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2018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據當時統計,從2013年到2018年的5年間,學校就有190多名學生在畢業后參軍入伍。
雖已退役多年,但我身上流淌著的軍人的血液沒有變,維護國家安寧、保護人民利益的初心也沒有變。我曾為了保護學生,與多名歹徒搏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鐵血勇氣。近年來,我還多次參與搜救迷路、失聯老人,協助公安機關開展工作,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
30多年來,我多次獲得各級表彰和榮譽,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6年,我獲評“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模范教師”;2007年,我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我應邀參加國慶60周年大會暨閱兵式觀禮;2010年,我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2011年,我獲評“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2019年7月,我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020年10月,我獲評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2022年5月,我獲評“海南省道德模范”,同月,入選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如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利好政策,再加上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機遇,使得海南的職業教育也迎來了新的契機。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一名退役老兵,我將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繼續保持軍人本色,為家鄉建設建功立業,為海南的經濟騰飛添磚加瓦,為國防教育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