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楊子凡

2018年1月,樊東磊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樊東磊就是這樣,在擁抱星辰的路上做好每件小事?!爸静磺笠渍叱?,事不避難者進”是她的座右銘,她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踐行著。
從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到神舟十三號順利返回,樊東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隨著神舟十四號整裝待發,樊東磊依舊每天忙碌著追逐“航天夢”。
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幟,并用中英文兩種語言說:“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p>
那一刻,剛滿16歲的樊東磊守在電視機前,和無數人一樣熱血沸騰,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而驕傲和自豪。也是從那一刻起,她的心里埋下了“追夢星空”的種子。2006年高考填報志愿,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的航天工程大學。
大學期間,學習能力很強的樊東磊,在完成好自身學習任務的同時,樂于幫助同學找學習竅門、以在班級授課的形式為同學們做考前輔導,因此擁有了“小教員”之稱,并因學習成績優異,獲評學?!皟炐銓W習標兵”。大學畢業時,樊東磊申請到離航天夢最近的地方去,到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的地方去,她如愿了。
2010年盛夏,樊東磊背著行李踏上了西行的綠皮火車,走向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車窗外的景色逐漸粗獷,植被逐漸稀疏,視野變得愈發開闊……樊東磊在憧憬與懵懂中,走進了這片四野荒蕪的大漠邊關,正式開啟了追逐星空夢之旅。
走上工作崗位,手里不再只是握著筆,肩上也不再只是扛著夢想。樊東磊感到“壓力山大”,事事不熟,樣樣不精,一時間工作幾乎無從下手。連她曾經的同事回想起這些時都說:“她首次走上測試崗位時,初出茅廬什么也沒干過,當時也沒準備讓她單獨完成工作。可她就是有一股韌勁兒,纏著身邊的前輩學習,一有空就給廠家打電話咨詢,后來連廠家的師傅都被她‘磨熟了?!狈畺|磊憑著這股“倔脾氣”,一項一項摸索、一次一次請教,筆記記了一摞摞,很快摸熟了設備的性能指標及相應操作,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首次“試水”,也讓身邊的同事們對這個身形纖瘦、性格倔強的姑娘刮目相看。
樊東磊像一塊海綿,盡情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入夜之后,當整座航天城安靜下來的時候,在十幾平方米的宿舍里,樊東磊開始每天的充電學習。為了盡快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她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調整為“勤奮模式”。她深知,唯有不斷成長進步,才可以做得更好,才能離理想更近!
一個人的內心一旦植入理想,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工作十余年間,樊東磊平均每兩年調換一次崗位,不斷地在新崗位上接受新挑戰。而每一次換崗,樊東磊都憑著那股倔勁兒和頑強的適應能力,從初始的手忙腳亂,成長為后來的獨當一面,單位領導對她的評價是:“這事兒交給她,我放心!”
樊東磊的成長進步得到了單位的信任和認可。2014年,她被批準可以全脫產讀研。入學前,一邊是單位的日常工作,一邊是研究生考試準備,這對離開校園多年的樊東磊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白天,她高質量完成好工作;深夜,她開始一點點啃多年未拿起的數學、英語和專業課書籍。
樊東磊如愿重返校園后,新的挑戰接踵而至。雖說還是航天類專業,可在班上,除她一人外,其他人均為應屆畢業生。能否跟得上學習節奏?樊東磊心里直打鼓。但那股倔勁兒隨之而來,她利用所有時間,請教所有可以請教的人,參與所有可以參與的課題……
碩士畢業時,她取得了基礎課程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同時,她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碩士學位論文盲審和答辯成績均在90分以上,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并獲得博士推免資格。拿到學位證書的那一刻,她情不自禁地喊著:“我闖關成功了!”這一切,也為她在今后的道路上無畏前進、迎接挑戰,打下了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
在樊東磊眼里,學習和工作就像是一場場競賽,她喜歡這些激烈的過程,也是不屈不撓的挑戰者。她常說:“沸騰的心境能帶給人一種挺拔的姿態,越過一座又一座山丘,在不同的時間刻度之上,始終保持繼續向前的身姿?!?/p>
因為工作需要,樊東磊放棄直接讀博,2017年碩士畢業回到單位后,她被安排在某指顯崗位。隨之她又迎來了新挑戰,作為某區執行任務的唯一一名女科技人員,來到了戈壁深處的“地窩子”里工作。
“我第一次真正體驗到啥叫‘地窩子。就像電影里看到的,從地面向下挖一個坑,簡陋的小房子建在土坑里,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小小的房間里放了四張上下鋪,不過只有我一人住。”樊東磊做出蜷縮的姿態,打趣道,“冬天凍得我直打哆嗦,想找個人抱團取暖都沒有。”
“地窩子”里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空調,發電依靠柴油機,生活用水更是一種奢侈。送水車隔天送一次,洗漱都是冷水,洗一次臉,整張臉凍得通紅。工作設備車上有一臺飲水機,可里面的水經常被凍成了冰坨坨。
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樊東磊,哪吃過這樣的苦!“地窩子”周圍沒有信號塔,想跟父母和朋友聊聊天,卻經常是說了上句沒了下句;“地窩子”里沒有任何娛樂設施,閑暇時她就用石子兒在地上畫兩個小人對話,倒也別有一番趣味……很多朋友聽說了她的這段經歷,都問她苦不苦?她總是笑著說:“待久了就忘了苦的滋味。記憶最深的,倒是在明媚的陽光下,我坐在石頭塊上曬太陽、畫小人……”
寶劍鋒從磨礪出。那段艱苦的經歷,讓樊東磊學會了苦中作樂,也練就了成熟陽光的自己。
如果說,家是以愛為圓心、幸福為半徑的一個圓,那么,樊東磊的家,則是以共同追求為圓心、相互扶持為半徑的一個完美小圓。
樊東磊的丈夫也是一名航天工作者。自2013年結婚后,這個“小家”一直是聚少離多,長期分居兩地,但兩個人始終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
樊東磊常說,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盡職盡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是全家人的默默支持和鞭策鼓勵,給了她足夠的“底氣”。
2019年3月底,休完產假的樊東磊要重返工作崗位。為支持他們的工作,患有冠心病的婆婆當機立斷,陪著樊東磊和孩子一起回單位。從北京乘飛機出發,他們仨折騰了近5個小時才到單位。
這是老人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到大西北。為了讓樊東磊安心工作,婆婆一路支持,跟著她經歷了很多的第一次。
樊東磊返崗前,拍了一張珍貴的全家福——老兩口、小兩口和寶寶,三代人幸福甜蜜。照片中,婆媳倆都穿著婚紗,笑容洋溢在臉上。
拍攝中,婆婆不停地夸著兒媳:“磊磊,是你讓媽在人生中第一次穿上婚紗,媽謝謝你!”

2019年3月,樊東磊和丈夫、兒子及公婆
樊東磊心中一酸:“媽,說感謝的應該是我啊!您辛苦操勞了半輩子,還陪著我繼續輾轉……沒有您的支持和付出,哪會有我的成績。謝謝您,媽媽!”
對于老人的付出和陪伴,樊東磊說:“‘謝謝二字不足以表達全部情感?!眱鹤?歲時,剛退休的公公沒有選擇過清閑的日子,和婆婆一起陪著樊東磊繼續奔赴不同的新崗位。不論走多遠,不論去哪里,他們無私地充當后盾,幫著照顧孩子,幫著分擔家庭瑣事。在樊東磊眼里,公公和婆婆也是她前行的動力。
2019年底,因工作需要,樊東磊調回北京,他們的小家團圓了。夫妻倆依然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一家人自有默契,在兩位老人的協助下,共同承擔起照顧家庭和養育孩子的責任。
“媽媽,不要去上班了,我不需要新玩具,也不要好吃的,就想媽媽陪陪我?!庇袝r,不到4歲的兒子會拽著媽媽的手不放。
“兒子,媽媽去上班是為了保護航天員叔叔和阿姨,幫助他們安全往返太空呀……”“媽媽要去學好多好多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教你呀。”兒子似乎聽懂了,乖乖地點點頭,放下小手看著媽媽遠去。
“兒子是個‘小飯渣,平時最頭疼的就是他的飲食,我沒有太多時間去解決。有一天,我看見愛人在網上認真地查閱食譜,非常細心地記錄、比較,學著給孩子做吃的……我特別感動。”正是這樣的彼此體諒、相互謙讓,樊東磊增添了繼續追夢的力量。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那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边@是樊東磊在書法課上從老師那里學到的一句話,心中有夢想,就要勇敢地去追。
樊東磊職業生涯的第五次換崗,是代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中心擔任聯絡員工作,主要負責北京中心與東風著陸場系統之間相關技術的溝通協調,為著陸場系統的指揮決策提供幫助和支持。
為勝任這項任務,進駐北京中心之前,樊東磊已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可到崗之后,她發現各方面所需要的能力比自己預計的更強。不僅要清楚和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掌握和明白大系統內其他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更要弄清楚相互之間的接口關系。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溝通協調工作需要她去完成。為了做好工作,實現自我突破,她再次使出身上的那股倔勁兒,認真梳理學習各種方案文書,虛心向身邊專家請教,仔細記錄各種筆記、撰寫各類總結……通過不斷積累,她為上級指揮決策層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持,為技術崗位人員提供完善的意見、建議。
經過一年的歷練,樊東磊迅速進步成長,已能獨當一面。2022年4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應4人保障的崗位,卻有2人無法到崗,只由樊東磊帶著一名入職不久的同事奔波在一線。之前的積累沉淀給她吃了“定心丸”,任務期間,她淡定從容,每日把每項要落實的工作進行周密規劃,每日進行復盤總結,最終圓滿完成任務。樊東磊承擔了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的相關任務,都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2022年3月,樊東磊獲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美巾幗英雄”,登上領獎臺。面對鮮花和掌聲,樊東磊思考著如何走穩腳下的路。她認為更要不斷沉淀自己,提升全面素質,為自己定下挑戰“一年讀100本書,輸出100張思維導圖”的計劃,列出了書單和學習程序。她如此拼搏奮進,就是要以航天精神為激勵,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閃耀青春的光彩。
馳騁在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賽場上,樊東磊說,少年時代那個關于星辰大海的夢,那種沸騰和涌動的愛,已經流淌在她的血液中。她的夢想和期許大抵就是《生來是鷹》中唱的那樣:“我生來是鷹,逆風而行……當星辰落在宇宙最陌生的地方,請把我叫醒……”
(何潔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傳干事,楊子凡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工程師)
編輯/山風
樊東磊漢族,山東鄆城人,1987年9月出生,2008年1月入黨,2010年6月參加工作,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人員。2022年3月,獲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美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