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很榮幸,我生長在一個教師之家,我的長輩、同輩中有5人從事教育工作,我的未婚妻也是一名人民教師。他們身上都具備敬業、奉獻的美好品質——或是言傳身教的示范,或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激勵我在勤學奮進中不斷成長。
1936年,我的爺爺出生于蘇北農村。他兄弟姐妹5人,為了維持生計,他的大哥早早去礦場挖礦,二哥去當兵。他是家中的第三個兒子,自小聰慧,五六歲時就愛趴在窗臺上聽鄉里私塾先生講課。我的祖爺爺不忍辜負這個兒子的讀書天賦,一咬牙送他進了私塾。揣著全家的希望,爺爺讀書如饑似渴。新中國成立后,他考入山東棗莊師范學校。當時交通不便,從家步行到學校需要兩天。爺爺每月往返于兩地,風雨無阻。1954年,爺爺從師范學校畢業,放棄其他機會,選擇回鄉當了一名小學老師。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爺爺卻說,在自己過去的成長經歷中,見過太多人因為不識字、沒文化被坑騙的悲劇。出生在農村的他,深深懂得農民子弟對知識的渴望。
爺爺積極投身于全國性的掃盲運動。在鄉里開辦的掃盲班上,他先后幫助近千人脫盲。1958年,他榮獲了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頒發的“園丁獎”獎章。
我小時候,常聽爺爺講起他上學時的故事。他和同學們經常以天為帳、以地為床,有時還特意睡到墳頭旁鍛煉膽量。爺爺給我講人類進化史,教導我崇尚科學、坦蕩做人……爺爺的話像一粒種子,深深扎根在我心底。
爺爺不僅鼓勵我要好好學習,而且經常叮囑我加強鍛煉、合理睡眠。他說青年要有青年的朝氣,男孩子更要有活力和血性。爺爺年輕時喜歡運動,尤其籃球打得好。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喜歡上了籃球運動,至今仍在工作之余保持著這一愛好。
1999年5月7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爺爺看到電視新聞后,氣憤不已,對我和堂哥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只有國家真正強大了,才能不受欺負。
那時,我更加堅定了從小立下的志向:我要當兵,胸中充溢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高中畢業后,我參軍入伍,后來又考取了軍校,軍校畢業后響應號召到邊疆一線作戰部隊,成為一名排長。
2019年,爺爺因病去世。我在離家4000多公里遠的邊疆執行任務,沒能侍奉床前,成為我一生的遺憾。那天,我站在邊境線上,淚流滿面,心里默念著:“爺爺,我終于變成保家衛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您再也看不到了。”
在爺爺的影響下,我的父親也走上三尺講臺,自1981年起便在鄉鎮中學擔任初中教師。當時,鄉鎮中學條件簡陋、師資匱乏,十幾名老師承擔著500多名學生的教學任務。父親成了名副其實的多面手,同時教授數學、化學、地理三門課。下課鈴聲一響,他就夾著課本,急匆匆趕往下一個教室。午夜燈下,父親伏案備課的身影被拉得老長。
我小時候曾一度很不理解父親的繁忙,記憶中多是母親做好飯菜,我和弟弟、妹妹坐在飯桌前等待父親的畫面。直到一名險些輟學的學生家長拎著自家地里的蘿卜、青菜登門道謝,我才略微懂得了父親忙碌背后的意義。

2022年1月,范成明和女友
父親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細致入微的。在我和弟弟、妹妹小時候,他要求我們吃飯時一粒米都不許剩。父親還喜歡讀書看報,每次看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我們全家都要討論一番。上軍校后,我更加關注國際形勢、熱點時事,每周末給家里打電話,都會和父親交流幾句對時事的看法……漸漸促使我有了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
軍校畢業時,當母親得知我將去4000多公里外條件艱苦的邊疆部隊時,憂心忡忡。可父親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他鼓勵我:“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帶著父親的囑托,我順利完成一個月的新排長集訓,不僅主動適應環境,而且時常開導、安慰有些不適應的戰友,一起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讓家鄉的親人安心。
父親至今仍堅守在教育一線,受他的影響,我還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擠出時間堅持讀書。在工作中,我經常組織讀書交流活動,鼓勵戰士們讀書學習。大家都說,讀書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短期有收獲、長期有進步,各項任務也完成得越來越好。
2021年6月,在朋友的介紹下,我認識了思彤。她碩士畢業后在江蘇徐州一所高校工作,雖然相隔兩地,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讓我們惺惺相惜、齊頭并進,也讓天涯如咫尺一般。
思彤負責實驗室管理,日常工作既要指導學生開展實驗,又要完成科研課題,安全責任大,學術任務重。
2021年暑假,學校進行實驗室改造,同事們已提前各有安排,她就一個人帶著幾名學生連續工作好多天,先將實驗室所有物資逐一清點記錄,又頂著炎炎烈日往返于庫房和實驗室之間,轉移儀器設備、試劑藥品等。她忙得汗流浹背,自嘲練出了一身肌肉。實驗室改造完成后,她又趕在開學前將實驗室布置好。
她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務實的工作作風令我欽佩,值得我學習。2022年春節,她到部隊看我,隨身攜帶著電腦、工作資料住進了招待所。她所在的課題組承擔了某軍民融合研究項目,我工作忙陪不了她時,她就忙著查數據、寫論文,與同事交流課題思路……這次到部隊,讓她更加理解了我,我們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2022年“七一”,她被學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回顧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好老師”陪伴在我的身邊。我雖然沒有接過爺爺、父親手中的教鞭,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但我承載著他們的期許和希望,也與教師結下了不解之緣。
2022年教師節,是與中秋節重合的特殊日子,我雖然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但是千里共明月、明月照我心,我要向我的教師家人們獻上一句衷心的祝福:教師節快樂!
(作者單位:陸軍某部)
編輯/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