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冬日的雪景如約而至,冬日的嚴寒迎面而來。現在,不少同學已經穿上了羽絨服、秋褲,戴上了手套、帽子。為了保暖,人們還發明了各種“過冬神器”。
隨身好物暖寶寶
暖寶寶又叫暖身貼,其主要成分是鐵粉、碳粉、食鹽、蛭石。打開包裝后,揭開暖寶寶背面的襯紙,用手平鋪著貼在腰部、腹部等部位,等待幾分鐘便能感受到發熱。
暖寶寶的原理是利用鐵粉發生氧化反應放熱,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鐵粉被裝在有透氣孔的袋子里,揭開襯紙后,鐵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碳粉具有吸附性,其疏松的結構中存儲有水蒸氣,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流出,與鐵粉在食鹽的催化下生成氫氧化亞鐵;食鹽加速鐵的電化學腐蝕;礦石材料蛭石可用來保溫。
使用暖寶寶時需要注意:不要為了增溫而用力擠壓暖寶寶;避免弄破暖寶寶而弄臟衣物;如暖寶寶發熱溫度過高、可能燙傷皮膚時要立即撕下;在注射麻醉劑等情況下應避免使用。
各種各樣的熱水袋
目前市面上有多種熱水袋,最早出現的是灌水式熱水袋。它是一個用橡膠制成的空袋子,通常為方形,袋子的一頭設有熱水出入口,用塞子進行密封,塞子多為螺旋式。使用方式是將沸騰的熱水灌入熱水袋內,通過熱水散熱起到保溫作用。
現在市面上廣泛售賣的電熱水袋因其造型獨特,方便攜帶,充電即可使用,受到不少人青睞。電熱水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阻絲加熱含有電解質的水或油等液體儲能物質使其升溫,然后靠液體存儲的熱量逐漸散熱來取暖。
電熱水袋的控溫方式與電熱寶類似,都是利用熱敏電阻控制溫度,能自動斷電。袋內液體溫度一般能達到60~65℃。
不過,電熱水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由于其內部的液體不會被充滿,如果電熱絲工作時熱水袋發生傾斜,會導致發熱管空燒,觸碰到熱水袋內壁就容易將其燒穿引爆,引發燒傷、火災等事故。
在使用電熱水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檢查熱水袋是否老化,使用年限不能超過3年;不宜短時間內重復充電;水溫不能太高;不宜接觸酸、堿、油脂類物質;使用前最好為熱水袋套上布套。
神奇的結晶暖手寶
結晶暖手寶可隨身攜帶,是出行暖手的好物品。將這種暖手寶在沸水中加熱約5分鐘,掰動其中的金屬片,產生的輕微振動能使暖手寶內的液體溶質結晶,使其變成比較穩定的固體,整個過程會放熱,所以我們能感受到熱氣。
結晶暖手寶內的液體其實是過飽和溶液醋酸鈉。
常溫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地加鹽,當加入的鹽不再溶解時,就說明達到了飽和狀態,這種溶液被稱為飽和溶液。當溶液的濃度超過了其飽和溶液的濃度,這種溶液被稱為過飽和溶液。由于過飽和溶液處于不平衡的狀態,是不穩定的,所以掰動金屬片時產生的輕微振動就能使溶質結晶成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