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的坑
一個金融專業學生的實習經歷:暑期回家找了一家本地的小銀行實習,工作內容就是打雜,不給錢,外出辦事還要自己負擔交通費。這是很多大學生的普遍現象,走入了實習的誤區:我履歷中一定要有一個實習的經歷,無論什么公司,不管做什么工作,只為了一紙實習證明。
實習的目的是找工作,要想清楚該找什么樣的實習,我對大學生實習的兩點建議:
其一,實習的公司。能去大廠一定要去大廠,去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大廠的實習經歷對你進大廠幫助很大,大廠的鍍金效果明顯。
其二,實習的內容。實習生,不可能讓你上手核心的工作,但是起碼打個下手。純打雜的實習,天天訂盒飯、訂機票、端茶倒水……只能歷練心態不能增長見識。實習肯定要打雜,但是最好能多打和你未來職業相關的雜,哪怕是幫前輩打印材料,在打雜的時候多看多學,從中了解意向職位的工作內容,了解以后要從事的這個行業。
初入職場的坑
我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小公司,就遇到了一個坑:試用期沒保險,轉正了才有。我當年剛出來混,很傻很天真,還覺得挺有道理……所以,能去大公司一定要去大公司,管理規范,不會有那么多幺蛾子。
初入職場多看看職場的科普文章,否則面試問具體的薪酬福利時,你都問不到點上,被坑了都不知道怎么主張自己的權益,因為你都不知道你的權益是什么。
別當法盲。比如,試用期的薪水八折,有道理嗎?有道理,但是一定要這樣嗎?并不是。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八折只是通用做法并非硬性規則,職場新人基本都會打折,但你工作之后再跳槽,有議價能力完全可以談“我就是美麗不打折”,所以,你要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
如果被坑怎么辦
最重要的是止損。不是忙著照顧自己的情緒,或者失去理智地就是一門心思要伸張正義。比如入職后發現工作內容和面試時說的完全不一樣,和你想要從事的工作不同,不符合你的職業規劃,怎么辦?及時止損!你和HR去掰扯,意義不大。就像衣服的扣子,第一顆扣錯了,就重新扣,而不是一直扣到最后一顆,才發現這么穿不成,再重頭來過,你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在工作中,只有白紙黑字簽名蓋章的合同才有效,不要輕信口頭上的承諾。空口無憑,如果承諾你的人離職了呢?或者他說不記得了呢?人是容易遺忘或者說容易選擇性遺忘的動物。
工作中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生活中不大一樣,生活中我們往往是:情理法。但工作中我們應該是:法理情。
舉個例子,生活中有不拴鏈子遛大型犬的人和你說“我家狗不咬人”,可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做法符不符合養犬管理規定,在合法的前提下,再談道理和人情。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要“我以為是這樣”,不要“我認為不合理”,要有法可依,但同時也多啰唆一句,別太憤青了,實力不足夠強的時候,也別成天把勞動法掛在嘴邊,要看當時當下,什么對你最重要。
職場新人需要注意什么
你要明白職場的生存法則,比如:上班不是上學,上學上不好,頂多成績差,掛個科,補個考;上班上不好,可能會失業,沒飯吃,被餓死。工作一定要有結果,你在公司解決了多少問題,扛起了多少責任,創造了多少價值,決定了你能賺多少錢。
再比如:職場的順序問題。也許你剛工作的時候,是干一些小事和雜事,那么就把小事和雜事做好,自然就會有人把大事把重要的事交給你做。別人只會因為你行,給你機會,不會先給你機會,讓你證明你行。也不要看到回報才付出,老板把錢擺你桌子上了你才干活,你只有先付出了,才可能有回報。你想的是老板把錢給到位,我能掏心又掏肺,老板想的是我不見兔子不撒鷹。
包括你和同事相處,今天你不幫助別人,明天就一定不會有人幫助你,今天你不拿別人當朋友,明天誰會拿你當朋友,對不對?我們有一句老話“宰相肚里能撐船”,他不是當了宰相肚里才能撐船,他一定是肚里能撐船才當了宰相。越早明白這些事,你在職場才能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