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亞是非洲最后一個接入互聯網的國家,但網速很慢,連普通的微信聊天都非常吃力。同時,該國信息極度不透明,因此被外界公認為全球較封閉的國家之一,甚至被認為比朝鮮還神秘。
日前,聯合國就烏克蘭總統能不能“視頻出席”聯大高級別會議進行投票。結果,在以美歐為代表的國家的壓力下,投票結果為101票贊成,7票反對,19票棄權。這7個反對國家中,有一個被認為比朝鮮還神秘的國家——厄立特里亞。
其實,從俄烏沖突開始至今,這個非洲國家就始終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厄立特里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曾被意大利侵占
厄立特里亞位于非洲東北部,扼守紅海南段,南接埃塞俄比亞,西鄰蘇丹,與阿拉伯半島的也門、沙特隔海相望。它的國土面積為12.4萬平方公里,差不多與中國福建省一樣大。但該國人口卻只有670萬人(截至2021年8月),還不如福州市的人口多。厄立特里亞境內有9個民族,其中以提格雷尼亞人為主,占比約為50%。
厄立特里亞的歷史和非洲另一個國家——埃塞俄比亞密不可分,兩國都位于被稱為非洲之角的地帶。
早在公元3世紀前后,強大的阿克蘇姆帝國統治該地區。之后,奧斯曼帝國也征服過這片土地。
1889年,意大利殖民者看中了紅海邊非洲大陸上的一段海岸線,而當時實際掌控該地區的是埃塞俄比亞。當時,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剛剛清除了政敵。為了穩定國內局勢和鞏固自己的權力,他需要來自歐洲的先進武器。因此,他和意大利殖民者簽訂了《烏西阿利條約》。條約規定意大利要向埃塞俄比亞提供武器,并且承認孟尼利克二世的合法地位。作為回報,埃塞俄比亞將北部的一些領土割讓給了意大利。
1890年,意大利將占領區合并成統一的殖民地,命名為厄立特里亞,首府設在阿斯馬拉。
從聯邦到獨立,這個小國不容易
然而,意大利的野心不僅僅是占有厄立特里亞。墨索里尼上臺后,將魔爪伸向了埃塞俄比亞。
1935年10月,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全面戰爭爆發。1936年,埃塞俄比亞被意大利占領。之后,意大利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合并成一個巨大的殖民地,稱之為“意屬東非”。
二戰期間,意大利在北非戰場節節敗退。1941年,意大利戰敗,厄立特里亞成為了英國托管地。
1950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厄立特里亞作為一個自治體同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允許厄立特里亞有自己的憲法、議會和獨立的政府。直到1962年,時任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才廢除了聯邦,將厄立特里亞設為埃塞俄比亞的一個省。這引發了厄立特里亞人的強烈反對,他們隨即開展武裝斗爭。其中,成立于1970年的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簡稱厄人陣)主導了獨立戰爭。其領袖伊薩亞斯·阿費沃基曾來中國培訓,非常熟悉游擊戰等戰法。厄人陣與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簡稱提人陣)聯手推翻了當時埃塞俄比亞的門格斯圖政權。
1991年5月,厄立特里亞全境解放,成立臨時政府。1993年,厄立特里亞舉行全民公決,以絕對多數贊成厄立特里亞獨立。同年5月,厄立特里亞正式宣告獨立。
曾被外界公認為全球較封閉的國家之一
厄立特里亞獨立后,埃塞俄比亞變成一個內陸國,但兩國的邊界仍然延續意大利殖民時期的邊界,導致兩國摩擦不斷。
1998年,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在邊界巴德梅兵戎相見,沖突愈演愈烈。據聯合國統計,沖突導致800萬埃塞俄比亞人和100萬厄立特里亞人面臨饑荒,而沖突的主戰場恰好在厄立特里亞的糧食主產區。隨著沖突規模迅速擴大,數以萬計的平民為逃避戰火而淪為難民。
實際上,除了埃塞俄比亞外,厄立特里亞與蘇丹、吉布提等都有邊界糾紛,可謂四面樹敵。以蘇丹為例,厄立特里亞獨立前,兩國關系密切。獨立后,因雙方相互支持對方的反對派,導致兩國關系持續緊張。
1995年起,厄立特里亞與也門因大、小哈尼什島主權爭端發生武裝沖突。1998年11月,國際仲裁法庭裁定哈尼什群島歸屬也門,厄政府表示遵守國際仲裁的決定。1999年12月,國際仲裁法庭就也門與厄立特里亞海上邊界問題作出最終裁決,裁定也厄海上邊界以兩國海岸到水域的中間線為準。也厄兩國的領土爭端至此得以和平解決,兩國關系實現了正常化。1998年,厄埃邊境戰爭爆發。長達兩年的流血沖突導致7萬多人喪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在外界看來,厄立特里亞一直處于高壓統治、無休止的軍事動員和緊急狀態中。該國實行全民兵役,但沒有具體的截止期限。據聯合國調查顯示,許多厄立特里亞人服役時間超過20年。
厄立特里亞還是非洲最后一個接入互聯網的國家。在阿斯馬拉有很多網吧,主要服務于外國人,但網速很慢,連普通的微信聊天都非常吃力。
此外,由于厄立特里亞的信息極度不透明,因此被外界公認為全球較封閉的國家之一。據悉,2001年,厄立特里亞有9家私營報紙和5家私營雜志。但在同年9月,該國政府就取締了這些私營媒體。
很多人會疑惑,為何厄立特里亞會如此封閉?其實厄立特里亞當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限制國民與外界接觸,以防止他們被“洗腦”。在這方面,埃塞俄比亞可謂是前車之鑒。
2018年,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上臺后,放開了網絡管制。殊不知,網絡社交媒體早已成為西方推波助瀾的新渠道。早在2011年,推特等社交媒體便被廣泛應用于組織抗議、相互溝通、外界聯絡等活動。在阿比的一系列操作下,2020年,提人陣與政府軍爆發了內戰。直到今年,雙方才宣布停戰。
在國際形勢風云突變下,厄立特里亞也在積極尋求發展。今年初,中國與厄立特里亞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中共二十大的召開,也為中厄文化合作的深入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11月8日,駐厄立特里亞大使蔡革與厄外長奧斯曼在阿斯馬拉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厄立特里亞國政府文化協定2023至2026年執行計劃》(簡稱《《執行計劃》),以加強兩國在文化藝術、旅游、教育、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奧斯曼表示,厄方視中方為優先合作伙伴,《執行計劃》的簽署有助于豐富厄中戰略伙伴關系的內容,必將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與合作,加深兩國人民的友誼。
(澎湃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