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三個中國菠蘿就有一個來自徐聞”為何徐聞的菠蘿能讓這么多人癡迷?湛江徐聞縣屬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23.6攝氏度,土壤的有機質結構和土壤的肥力非常適合菠蘿種植。據了解,徐聞菠蘿種植面積約35萬畝,年產量約70萬噸,面積及產量超全國的三分之一。這里有五顏六色的“菠蘿的?!闭故局呢S富,這里有中國大陸架最大的珊瑚礁區,被評為廣東“最美的地方”之一。幾十萬畝的紅色土壤上,漫山遍野的菠蘿編制了一張黃綠地毯,海風一吹金色菠蘿連綿起伏,置身其中,就像被金色菠蘿海包圍著,空氣中不時彌散著淡淡的菠蘿清香。走進徐聞“菠蘿的?!?,菠蘿地一片連著一片,“菠”浪起伏,灰白色的硬底化田聞路如飄帶蜿蜒盤旋,配著藍天白云及悠悠轉動的風車,構成一幅獨具魅力的熱帶生態農業畫卷。
綠色興農
這片“菠蘿的?!钡降自谀睦铮克吓R瓊州海峽,北靠雷州半島,在大陸的最南端,可謂大陸之角,神州之尾。早在漢武帝時,就設置了徐聞郡,還開辟了徐聞港。據史書記載,徐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浩浩蕩蕩的船隊帶著絲綢,越過瓊州海峽,駛向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載滿一船船奇珍異寶歸來?!坝呜殻勑炻劇?,是古人對這片熱土的向往。
由于政策惠農,徐聞縣的農業購銷兩旺。徐聞菠蘿和香蕉出口伊朗和俄羅斯,蘆薈系列產品進軍日本、韓國市場,國際市場實現突破,與海口市開啟了菜籃子工程供應合作,日供蔬菜10噸,海南市場不斷開拓。
從1926年南洋歸來的徐聞人倪國良在愚公樓村栽下第一棵菠蘿,到種植范圍由愚公樓擴大到全縣,乃至跨出縣域,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的菠蘿種植已經有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
在近百年發展的基礎上,徐聞縣近幾年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統籌生產、加工、流通、研發、產業融合等功能板塊,在規模化種植的基礎上,集聚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發展設施農業、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推動了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和鄉村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加快推進鄉村旅游、農業旅游。徐聞縣不斷探索農業與觀光旅游的融合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鄉村旅游開發,打造特色的景點,有力地推動了徐聞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同時,徐聞縣特別重視旅游推介宣傳,每年定期舉辦菠蘿旅游文化節,大大提高了徐聞生態、養生、休閑旅游的知名度,“徐聞菠蘿”的品牌效應也得到了提升。
徐聞縣發揮“互聯網+”作用,積極拓展農產品流通業態,以徐聞縣青年創業園和郵政電商產業園為依托,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商物流,全縣農產品網上交易量逐年增加,農業配套服務逐步完善。 在邁向農業現代化征程中,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化、機械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設,努力打造“互聯網+現代化”示范工程,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踐行綠色發展,農業必須強。曲界鎮的菠蘿以體大、質優、肉脆、味甜、香氣濃郁而聞名,菠蘿成為曲界鎮產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
徐聞的農業旅游資源豐富而獨特。這里到處可見一片片郁郁蔥蔥的香蕉園、玉米園、瓜果園,非常壯闊,看上去真像歐洲美妙、壯觀的原野,美麗、壯觀,令人心曠神怡;這里各種農作物生長期和成熟期不同,所以,一年四季展示勃勃生機的綠色,還有紅色、黃色和白色,色彩非常美;這里如坐在大海的懷抱里,400公里海岸線,天藍、沙白、水清,亭亭椰林環抱著古老的漁村,魚蝦的香味溢出村外。值得一提的是, 3000多公里整潔的村道如一條彩帶,把1102個融自然、生態、文明、特色于一體的美麗鄉村,串成一朵朵美麗的文明生態之花點綴在中國大陸最南端……徐聞發展熱帶旅游休閑農業條件得天獨厚。
古法曬鹽
食以“味”為先,講到“味”,不得不提食鹽。雷州半島生態海鹽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是徐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徐聞縣地處廣東雷州半島的西部背風坡,日溫高、日照長、蒸發量大,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非常適合大面積曬鹽。徐聞鹽場采用獨特的曬鹽方法——海鹽平攤曬法。鹽田是縱橫交錯的,古法曬鹽法的過程包括納潮、制鹵、結晶、收鹽、提純、驗收、包裝等步驟。這可以感受到歷史的風味。
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所凝聚蘊含的厚重鹽文化,具有重大的歷史性、科學性和社會性的研究價值,它是一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徐聞在生態海鹽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的基礎上,提升制鹽工藝,為人民群眾提高生活水平和健康身體的生態優質食鹽。
在這里,鹽的生產工藝主要是“灘曬法”,從納潮、制鹵、修灘管理再到結晶管理、采鹽,在生產技術上雖然談不上有什么高技術含量,但卻要每個鹽工在每一道環節上都要悉心管理,不然則會影響到最后原鹽的產量和質量。以老鹽工的話: “這是個良心活!我們平時不盡心,領導也不一定發現,但到收獲時,從鹽的產量上卻能體現一個鹽工是不是真的盡職盡責,到了領導發現鹽產量低了,為時已晚?!?/p>
根據記載,宋朝開寶四年,徐聞縣沿海人家合資圍建鹽田,按投資股份劃分,再由各人平整成大小不等的小漏號及一塊塊的水幅池、結晶池。徐聞縣的毛練村至今有宋代官辦鹽場——遞角場遺址。
如果說,原鹽生產的前期管理是個細致活兒的話,那么到采鹽期時就真正是個體力活兒了。出鹽時,每個結晶池內的原鹽一般都有幾百噸,這些原鹽要靠鹽工們用碩大的耙子一耙一耙收集到一起,再由高壓泵抽到鹽池旁邊堆積成坨。
外羅漁港
徐聞盛產馬鮫魚、黃花魚、帶魚、魚翅、魚肚等,蝦蟹貝類品類豐富,各種新鮮海貨應接不暇,誘人的模樣和實惠的價格讓人心動不已, “海鮮之都”名不虛傳??亢6男炻劊ur烹飪早已是各家餐廳的拿手好戲,挑選好自己喜歡的食材轉身走進飯店加工,海鮮從海里到餐桌上,僅不足半個小時,淡淡的海鹽攜裹著海鮮鮮甜的味道,每一口都是極大的滿足。
外羅港,地處雷州半島的東南部(徐聞縣東部海岸),她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南海之濱,是雷瓊水上交通之要沖,也是廣東著名的漁港。據《徐聞縣地名志》記載,自明代起,就有外地漁民到此定居,由于外來漁民大多是吳川人,便以麻羅稱謂來命地名,稱之為麻羅村(麻羅是吳川話音)。直到民國初期,才以當地雷州話方言諧音改稱為外羅。如今的外羅港以5平方公里的土地養育著近8000勤勞質樸的人民,該港經濟發展與眾不同,既不同于現代化的工業鄉鎮,也有別于發達的農業鄉鎮,其特點在于海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拓展時期。該港不僅以漁產品的品質高檔、種類繁多聞名于省內,港臺,甚至全世界,且風光旖旎,眾口稱道。為徐聞新十景之一,雅號“曲波擁翠”。外羅漁港位于雷州半島東部,東部面臨廣闊的南海,陸地西距徐聞縣城56公里,東路北至湛江市硇洲島僅為19海里、北至湛江港44海里,南抵海口港41海里。
漁港碼頭開始熱鬧起來了,海上的船只馬達聲越來越近,出海的漁船逐一歸來。漁民們開心地拖動漁網上岸,滿倉魚蝦活蹦亂跳,岸邊等候己久的人們蜂擁而上,富有煙火氣息的海島生活就此展開。出海滿載而歸漁船停靠在外羅漁港碼頭,漁民們將一箱箱新鮮漁貨從漁艙里搬運出來,許多漁販圍著船老大在討價還價,這里人頭攢動,生意興隆的熱鬧景象從清早一直持續到中午。由于天氣有些回暖,遠航捕撈作業的漁船陸續回港,漁港碼頭開始顯現出魚貨豐盈、購銷兩旺的景象。這里的漁民以深海作業為主,捕獲的種類有黃花魚、白鯧、馬鮫、黃魚、大蝦等,近期漁民捕獲的魚以碰頭魚吉尾魚較多。
碼頭上曬魚,一片繁忙景象。漁民前一天打漁歸來,就馬上把鮮魚用少許鹽腌制一夜,今天趁著太陽好,拿出來曬魚干。一般要曬4至5天。放在通風陽光處進行晾曬。淡曬魚干只曬至六成干度,目的是保持肉質的新鮮度。吃時配以油、生姜,香咸可口,回味無窮。我們來到徐聞外羅漁港采風,適逢漁民在漁港碼頭曬魚干,一片繁忙景象。曬出了家鄉的味道,曬出了家鄉的情懷,曬出了家鄉的風景,曬出了幸福的美好生活。
結語
徐聞堅持在推進美麗鄉村在建設過程中,保護原有植被,依托當地美麗的自然景觀、漁家文化、椰樹特色等資源,因地制宜推進;堅持發展經濟為目標,結合現代農業,在片區鹽堿地種植適合的作物,并通過鄉村旅游業帶動服務業發展,助農增收;堅持農民主體的原則,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群眾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搞好環境衛生。片區建設要圍繞生態文明進行,突出田間風光和濱海特色。同時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大力支持片區建設,為徐聞旅游增添新的亮點。徐聞的地變得更綠了、水變得更清了、天變得更藍了,處處洋溢著獨特的生態文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