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腎結石患者接受小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的老年腎結石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對照組以正常通道開展手術,觀察組以小通道開展手術。對比兩組結石清除率、腎造瘺保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腎功能改善程度以及治療安全性。結果" 兩組結石初次清除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安全性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觀察組NGAL、BUN以及Cr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老年腎結石患者接受小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同樣具有較高的結石清除率,并具有更佳的術后恢復效果以及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小通道;老年腎結石;臨床療效;安全性
腎結石是指尿液中某些成分在腎臟內堆積為結石而引發的疾病,屬于男性中老年群體的高發疾病,以血尿、腰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首選術式,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2]。但該術式需通過擴張建立通道對腎實質進行穿刺完成手術,傳統的標準通道擴張具有一定的創傷性,隨著微創理念的推行,認為對于結石直徑較小的患者,可直接在小通道下完成碎石手術[3]。現為探究在小通道下進行取石術是否可行,特對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該疾病患者治療資料進行分析,對其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的老年腎結石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男12例,女3例;年齡60~85歲,平均(69.98±2.21)歲;右側結石8例,左側結石7例;結石直徑(13.55±0.23)mm。觀察組男11例,女4例;年齡60~84歲,平均(69.99±2.23)歲;右側結石9例,左側結石6例;結石直徑(13.56±0.24)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4]:(1)符合手術治療指征;(2)結石直徑在2~3 cm;(3)精神狀態正常。
排除標準[5]:(1)伴有急性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2)存在腎積膿及腎結核疾病者;(3)合并腎功能不全者;(4)存在凝血功能異常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但對照組患者是以正常通道開展手術,觀察組患者是以小通道開展手術。
對照組通過筋膜擴張器順著導絲用8F-2F-24F的順序對通道進行擴張,并以Peel-way鞘留置進行經皮腎鏡通道的建立,將腎鏡導入后,通過氣壓彈道碎石術開始碎石治療,碎石結束后將碎石清除,再將輸尿管支架管以及造瘺管進行留置。
觀察組通過筋膜擴張器用8F-18F的順序對通道進行擴張,并以Peel-way鞘留置進行經皮腎鏡通道的建立,在患者的腎盞上插入F95硬輸尿管短鏡,判斷有無發生貫穿及撕裂的情況,抽離導絲后,將結石通過氣壓彈道擊碎,通過灌注泵將結石進行清理。手術完成后,再將輸尿管短鏡置入腎盞中,觀察有無殘留的結石,確保將結石徹底清楚后,順行置入F6D-J管,并將16F或14F腎造瘺管置入,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結石初次清除率、腎造瘺保留時間、下床活動以及住院時間。
(2)對比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集合系統穿孔、周圍器官損傷、術后創口感染、術后出血、發熱)發生率。
(3)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血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血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改善情況,測定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6]。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結石初次清除率、腎造瘺保留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兩組結石初次清除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安全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安全性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腎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NGAL、BUN以及Cr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GAL、BUN以及Cr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習慣不規律、飲水少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腎結石的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泌尿系結石中的常見類型之一,嚴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腎結石是由生活習慣、職業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引起機體代謝異常而導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對于腎結石患者而言,發病后以腰痛、血尿以及尿路感染等為主要癥狀,若未能及時將結石取出,病情進展后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痛苦,嚴重者甚至是會危害到腎功能。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十分必要。
臨床對腎臟結石的治療方式首選手術治療,采用手術切除方式將腎臟切開取石,是治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傳統的外科治療是通過開腹將腎臟切開后取出結石,手術對機體創傷較大,術后住院時間較長,愈合效果一般,復發結石幾率較高。隨著微創外科的發展及內鏡器械的普及,小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成為治療腎臟結石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因具有比開腹式手術更優越的治療而在臨床中獲得廣泛應用。
經皮腎鏡碎石術是目前臨床對腎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首選術式,是在內視鏡的監視下直接對腎盂內的情況進行觀察,通過擴張通道,對結石進行碎石、清除。雖治療效果顯著,但標準擴張通道下的該術式極易對腎功能造成損傷,術后已出現腹腔內器官受損、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恢復[7~8]。隨著微創理念的推出,相關學者認為可不采用通道擴張行小通道手術,但部分學者擔憂小通道下手術對結石清除效果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故為了探究小通道手術是否可行,特做此研究[9]。
本研究表明,兩組結石初次清除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下床活動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安全性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通道下進行手術取得了與標準通道下手術治療的幾乎一致的治療效果,并具有更高的治療安全性。小通道是通過“一步法”對皮腎通道進行建立,無需擴張通道,降低了擴張通道期間引發的風險,能夠顯著減少對周圍臟器以及大血管的損傷[10]。本研究結果與江昱等[11]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但也有相關學者提出[12],對結石直徑較大者,如也選擇小通道下手術,會導致手術難度增加,手術耗時增長,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還從手術對腎功能的影響方面進行分析,術前,兩組患者NGAL、BUN以及Cr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者NGAL、BUN以及Cr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更大,術后組間NGAL、BUN以及Cr對比差異顯著(P<0.05)。說明小通道下手術能夠降低對腎功能的影響,值得在臨床推行。
綜上所述,小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能夠安全有效的治療老年腎結石疾病,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徐靚.超微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與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對比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8,31(2):435-437.
[2]吳猛,劉良兵,易東風.軟性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直徑≤2 cm腎結石5年回顧性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7,25(6):469-471.
[3]何仁松.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1):17-19.
[4]王衛國.微通道與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0):3715-3716.
[5]酒全帥,牛志宏,黃濤濤,等.微通道與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J].包頭醫學,2019,43(2):7-9.
[6]沈順友.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9):41-43.
[7]魏軍,饒婷,蔣焜,等.標準通道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聯合微通道技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外科雜志,2018,26(10):770-772.
[8]賈銳,杜一鳴,鄒錦.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孤立腎結石的療效比較[J].貴州醫藥,2021,45(4):598-599.
[9]黃忠欣.標準通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老年腎結石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分析[J].醫藥前沿,2021,11(32):61-62.
[10]席俊華,張艷斌,吳畏,等.同期與分期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對比研究[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20,40(1):72-75.
[11]江昱,崔剛,張志堅,等.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4):1654-1655.
[12]劉佛林,鄒毓華,徐瑞權,等.B超引導改良兩步擴張法建立皮腎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非積水腎結石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