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門診產前宣教對孕婦妊娠期認知及行為依從性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擇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我院門診行產前檢查的孕婦100例為觀察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按常規模式行定期產檢,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加用門診產前宣教干預,對兩組干預后的各觀察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試驗組孕婦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和妊娠期健康管理行為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門診產前宣教法對妊娠期護理對象施加干預,可顯著促升該類護理對象的妊娠期健康管理認知度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性。
關鍵詞:門診;產前宣教;孕婦;認知;依從性
妊娠期雖被歸類為自然生理階段,但整個妊娠期所帶給孕婦的心身壓力負荷并不容小視[1]。多數孕婦處于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知之甚少、妊娠及分娩認知低下的狀態,伴隨預產期的逐步臨近,難免會于喜悅等待的同時,遭受分娩恐懼擔憂的侵襲,妊以至于娠期健康管理行為依從性不足,對胎兒發育、孕婦健康皆有所不利,可能損及分娩順利度與產后康復結局[2]。因此,門診產前宣教由此應運而生,于門診產檢環節為孕婦提供連續性、階段性妊娠分娩健康認知信息支持,是母嬰健康的重要維護與促進手段[3]。本研究嘗試采用門診產前宣教法對妊娠期護理對象施加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我院門診行產前檢查的孕婦100例為觀察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26.58±5.32)歲,首次產檢時孕(8.52±2.55)周,產次(0.75±0.58)次。試驗組年齡(26.74±5.15)歲,首次產檢時孕(8.85±2.41)周,產次(0.80±0.54)次。兩組年齡、產次、孕周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早期妊娠,認知溝通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并存急慢性病種,認知溝通障礙,拒絕參與,臨床資料有所欠缺。
1.2 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模式行定期產檢,及時面向孕婦做出產檢結果告知,就孕婦所提出的妊娠分娩疑問做簡單的口頭語言式答復指導。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門診產前宣教干預。于歷次門診產檢過程中,組織孕婦通過孕婦學校課堂學習妊娠分娩知識,以課堂講解、電教片播放、圖文對照指導手冊發放等渠道進行孕產知識傳授,同時就孕婦當前實況做出系統了解,借助于小講座、技能示范回饋教育、沙龍活動等方式,按孕婦性格與年齡、文化背景與職業、孕期各期特點等,規范系統化、連續適時化、個體實用化開展宣教、咨詢及指導。
(1)妊娠期營養宣教。面向孕婦做出妊娠期科學營養支持重要性的科普宣講,孕期中母體諸器官皆會發生變化,胎兒生長發育營養需求旺盛,故女性妊娠期營養支持訴求處于高度敏感狀態。充裕恰當的營養補充,成為妊娠期安全順利推進的必要保障,而妊娠期營養不足,可引發多類型并發癥而損及母嬰安全與健康水準。按孕婦身高與年齡、職業與體質量、勞動類型與情況等進行熱量需求的確定,碳水化合物系最基本的胎兒發育生長營養物質訴求,做為熱量的主要來源而存在。通常狀況下,孕早期的3個月熱量訴求基本等同于非孕期,而孕中期后則處于熱量訴求逐日漸增狀態,每日需補充碳水化合物400~500 g;蛋白質的足量攝取,一則可滿足胎兒對氨基酸的訴求,一則可滿足母體子宮、乳房、胎盤組織生長之需,建議孕婦自妊娠起始期即行蛋白質攝取量的增加,孕早期每日增加蛋白質攝取量為5 g。孕中期則每日增加蛋白質攝取量10 g,孕晚期以增加蛋白質攝量15g為宜,以優質蛋白為最佳來源。微量元素需適宜補充,包括鈣、鐵、碘、鋅等。維生素系母嬰機體皆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而多數維生素皆無法于人體內合成,僅是少量存在于特定食材之內,故需有意識地對相應食材做出增量攝取。
(2)妊娠期情緒管理宣教。得知妊娠消息后,多數孕婦處于喜悅、期待等較佳心理狀態。但隨后出現的早孕反應、孕中后期體形改變及生活工作不便、妊娠期不適癥狀、預產期臨近的分娩恐懼等,使得孕婦會遭受程度不等的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緒困擾,波及胎兒成長。以綜合性心理疏導技巧面向孕婦提供心理支持,多加關愛、多行溝通、多做疏導,同時動員孕婦家人多加關愛呵護與情感支持,按各孕婦具體實況給出不適癥狀應對之策的悉心指導,如下肢水腫防控之策、仰臥位低血壓防控之策等,助力孕婦接受上述問題的客觀存在現實,知曉以有效應對之策降低不適,規避情緒緊張與波動;督導孕婦堅持定期產檢,以便避免或及早捕捉病理性妊娠征兆。
(3)妊娠期基本知識宣教。就妊娠期常見癥狀體征等面向孕婦做出講解,如尿急尿頻、嘔吐惡心、下肢痙攣等,科普化解析上述癥狀成因所在;同時就如何規避、減輕上述癥狀,體征給出實用性宣講,叮囑孕婦如出現異常征兆與癥狀應即刻至醫院就診求助。提醒孕婦高度關注妊娠期衛生管理事宜,懷孕后外陰分泌物增多、排汗量增加皆屬正?,F象,可借助于內衣的勤于換洗、寬松舒適衣物的選擇、規避緊身衣等降低外陰感染風險。孕期注意睡眠與休息的維護,每日堅持高質量睡眠8 h,宜取左側臥位休息以利胎盤血供的增加。孕期堅持處于適量運動模式下,利用運動促成孕婦血運循環活躍度,改善睡眠質量,增進食欲,以散步做為妊娠期最適宜運動類型,需注意規避至人群擁擠公共場所處散步。督導孕婦于妊娠期完善自我監護,于每日早晚各行胎動計數一次并記錄于冊。
(4)分娩前期宣教。于分娩前 1~2周時的門診產檢環節中,主動行護士-孕婦間的深入溝通,就孕婦分娩想法、分娩認知度做出評估掌握,以圖片、模具、視頻等宣教工具面向孕婦進行分娩知識普及宣教,包括臨產先兆與注意事宜、產時配合、乳房照護、母乳喂養價值、產后康復等內容,于心理上給出激勵支持,使孕婦認同分娩屬自然生理過程的觀點,祛除其分娩臨近所致恐懼緊張不安心境,推動產婦以良性心境迎接即將到來的分娩應激情境。與孕婦、家人做專項交流,就自然分娩益處、剖宮產風險等行客觀宣講,了解自身所具備的自然分娩條件,促成孕婦及家屬對自然分娩的一致性選擇意見,堅定孕婦于適宜條件下做出自然分娩決策的意愿。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孕婦行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的測評,包括妊娠期營養、妊娠期衛生、妊娠期運動、妊娠期心理、妊娠期就診、自然分娩6個測評項目,各項0~10分,分值愈高提示該孕婦的妊娠期健康知識掌握度愈佳。(2)比較兩組孕婦行妊娠期健康管理行為依從率,包括妊娠期營養行為、妊娠期衛生行為、妊娠期運動行為、妊娠期情緒管理行為、妊娠期就診行為、自然分娩決策6個測評維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孕婦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比較
試驗組孕婦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健康管理行為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孕婦妊娠期健康管理行為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產前門診是妊娠期護患直接接觸的重要場所,利用門診開展產前宣教具備空間與時間便利性[4]。本研究采用門診產前宣教法對妊娠期護理對象施加干預,試驗組孕婦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門診產前宣教模式有助于促升孕婦的妊娠期健康管理認知度。常規門診產檢僅以完成計劃性產檢任務為主,未對孕婦施加健康宣教干預或僅提供簡短碎片式的健康宣教,對于孕婦認知度的改善起效甚微。
本研究以門診產檢為契機,組織開展孕婦學校、課堂講座、教育視頻播放等活動,編寫發放妊娠期圖文對照式健康管理指南手冊,將妊娠期營養管理、妊娠期情緒管理、妊娠期基本知識、分娩知識等納入門診產前宣教范疇,使孕婦可于定期門診產檢過程中,連續性、系統性獲取妊娠期健康保健知識滲透,逐步構建起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體系,端正妊娠期健康管理觀念,對妊娠期營養、妊娠期衛生、妊娠期運動、妊娠期心理、妊娠期就診知識等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5],知曉于妊娠期如何實現營養的科學合理性補充,掌握妊娠期癥狀體征成因及規避應對之策[6],認同妊娠期衛生管理、情緒管理、運動管理等意義并掌握具體的實施方式,獲得自然分娩價值感的引導,實現了妊娠期健康管理認知度的提升。
妊娠期健康管理質量與妊娠質量、分娩結局皆密切相關,門診產前宣教的應用,將門診開辟為產前宣教陣地,利用該陣地所提供的護士、孕婦間密集化面對面接觸機會,以多種新穎生動、具備較高知識行為傳播種植力度的宣教方式,全方位地面向孕婦做出妊娠期營養、情緒、基本知識、分娩知識的傳授與相關技能的種植,注重健康管理行為價值觀的滲透,有意識地進行妊娠期健康管理知識內化向行為外化落實的推動,使門診產前宣教不僅著眼于知識的傳遞,而且著眼于妊娠期健康管理態度的正向引領與行為依從的激勵督導,驅動孕婦于家人支持下、護理人員關愛督促下,正確有效的踐行妊娠期科學營養、合理運動、適宜情緒管理、良好衛生管理、及時就診管理等健康行為,傾向于做出自然分娩選擇。
綜上所述,采用門診產前宣教法對妊娠期護理對象施加干預,可顯著促升該類孕婦的妊娠期健康管理認知度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韋玉娟,劉偉軍,韋全美,等.項目管理視角下產前門診“3+1”孕期體重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循證護理,2022,8(5):650-653.
[2]田玉梅.孕期系統健康教育在產前檢查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21,27(5):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