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收診的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不同劃分成研究組(n=20)和對照組(n=20),對照組進行常規清宮術治療,研究組于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比較兩組各項手術相關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血時間、月經恢復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在社會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總分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效果確切且理想,具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清宮術;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
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為剖宮產史女性特有疾病類型,且發生于再次妊娠,孕囊于女性子宮瘢痕處著床,如未及時發現或行有效治療,可導致大出血、子宮破裂等[1],為此,本文著重針對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效果進行探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收診的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不同劃分成研究組(n=20)和對照組(n=20)。研究組年齡最小22歲、最大40歲,平均(30.15±2.77)歲;孕周最短6周、最長12周,平均(9.35±0.58)周。對照組年齡最小23歲、最大42歲,平均(30.58±2.65)歲;孕周最短6周、最長13周,平均(9.41±0.52)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診斷標準;清宮術手術指征;無藥物過敏史;無合并其它全身性疾病;無合并精神類疾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清宮術治療:于患者術前使用甲氨蝶呤(浙江萬馬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155,5 mg*5支)進行肌內注射,每次注射劑量為5 mg,待治療(6±1)d后確認患者β-HCG指標,如β-HCG<900IU/L且流血消失后開始進行常規清宮術治療。患者保持仰臥位體位后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確認麻醉生效后給予患者防止嘔吐類藥物以避免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然后使用宮腔鏡對患者子宮進行探查,確認子宮內瘢痕位置、大小及形狀后,在患者宮頸處注射垂體后葉素(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259,2 ml:6U)和縮宮素(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614,1 ml:5U),垂體后葉素和縮宮素每次各注射2 ml,隨后經宮口擴張器(6號)對患者宮口進行擴張,在負壓吸引器作用下對宮腔內存在的殘留組織進行吸出,確認殘留組織全部吸凈后行電凝止血;最后使用生理鹽水反復對患者子宮進行清洗后完成手術治療。
研究組于用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患者保持仰臥位體位后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確認麻醉生效后對其右側股動脈行常規穿刺,將5F導管鞘沿穿刺部位置入,隨后在患者雙側子宮動脈處置入Robert導管并行血管造影,待造影后使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大小約為2 mm,如造影顯示子宮動脈末梢無影且主干有影時,表示栓塞成功并將導管拔出,對穿刺點進行15 min左右的止血,確認無出血后進行包扎,48 h后開始對患者進行清宮術治療,治療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詳細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血時間、月經恢復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
(2)生活質量評分:經《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測患者生活質量[2],總計100分,包含社會功能(25分)、身體健康(50分)、心理健康(25分)三項,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間呈正向關聯性.
(3)并發癥: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發生發熱、月經不調、腹痛、惡心嘔吐發生例數并計算發生率[3]。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血時間、月經恢復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社會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總分等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3討論
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多指受精卵、滋養葉細胞種植在剖宮產后子宮疤痕處,屬于異位妊娠的范疇,為現階段剖宮產患者最為嚴重的遠期并發癥。尤其在當下剖宮產率不斷攀升的現狀下,子宮瘢痕妊娠發生率亦隨之不斷提高。一般來說,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臨床特征多為無痛性陰道出血、藥物流產時不見絨毛或胎盤排出、人流時大量出血、子宮壁異常包塊、HCG居高不降、腹腔內出血,病理學基礎以子宮瘢痕處肌層缺陷及血管增生為主[4]。由于該病癥早期多與其它異位妊娠表現相似,因而臨床常誤診為稽留流產或先兆流產[5],如未得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時甚至可危及女性生命安全,因此,一經臨床確診后需立即行手術治療,以保障女性患者健康及安全。
一直以來,臨床針對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僅行常規清宮術治療,該種手術方式下能夠最大限度上減少子宮損傷,成功吸出已著床在子宮瘢痕處孕囊,經電凝止血以大幅減少患者術中出血情況。但臨床既往實踐證實,由于孕囊血運組織十分豐富[6],一旦患者孕囊組織過大,則手術風險升高,術后并發癥多見、生活質量大多不高,總體來說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單一常規清宮術治療仍有局限。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清宮術前治療。該種手術方式下,于患者清宮術治療前使用明膠海綿進行有效堵塞,將病灶處的血流供應進行迅速且有效的截斷。病灶組織在無血運供應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缺血、缺氧和壞死。另外,明膠海綿自身具可吸收性,即動脈再通后對患者子宮血運情況基本無影響,并于48 h后行常規清宮術治療,明顯降低出血量并徹底清除病灶組織,以此保障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下仍需注意動脈選擇,避開陰道動脈,降低陰道缺血、壞死的可能性。栓塞注入過程中需重視栓塞反流而引發的異位栓塞問題,如遇患者發生子宮動脈痙攣,需通過利多卡因注射解除子宮動脈痙攣后再進行栓塞注入,術后患者需經12 h以上的下肢制動,以此避免出血或血腫的發生。
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血時間、月經恢復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方面,研究組患者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在社會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總分等生活質量評分中,相比對照組患者均更高。可以了解到,與常規清宮術治療相比,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能夠明顯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陰道流血時間、月經恢復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同時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另外,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顯示為15%,相比對照組45%明顯更低,可知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可大幅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本結果與李曉燕[7]的結果類似。
綜上文所述,剖宮產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清宮術前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可切實提升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并發癥少,手術安全性更高,臨床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均較高。
參考文獻
[1]黃曉曉,王丹,陳佳佳.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序貫B超引導下清宮術治療剖宮產后瘢痕妊娠的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7):3.
[2]許可,寧剛.不同栓塞劑對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超聲引導下清宮術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出血量影響[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15(5):7.
[3]李榕華,劉向東,盧春雨,等.超聲引導下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清宮術與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術治療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療效對比[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11):2.
[4]蔣保華,金磊,張莎莎.經子宮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聯合清宮術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效果探討[J].醫藥前沿,2020,10(31):79-80.
[5]趙曉芳,陳瑞浦.清宮術聯合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的效果[J].臨床醫學,2018,38(11):3.
[6]曹麗霞,吳群英.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清宮治療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5):2.
[7]李曉燕.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清宮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