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互聯網干預的延續性護理對白血病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和生活質量影響分析。 方法" 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于本科就診且符合條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奇偶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采用相同的治療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互聯網干預的延續性護理,采用白血病生活質量評估量表(FACT-Leu)、自我護理能力測評表、M. D安德森癥狀評分量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分析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下,自我護理行為和生活質量的情況。結果" 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后,觀察組患者FACT-Leu、自我護理評分、M. D安德森癥狀評分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互聯網干預的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減輕患者不良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相應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延續性護理;白血病;自我護理;生活質量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主要累及血液系統,可出現感染、出血等癥狀,其惡性程度極高,若不行特殊治療,則生存期極短[1~2]。隨著對疾病不斷的深入研究,不同的治療方式大大改善了AL患者生存率,但目前化療仍是最為主要的治療方式[3~5]。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護理方式在白血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于本科就診且符合條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奇偶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教育。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施加互聯網干預的延續性護理。
(1)成立網絡延續性護理小組(一般由責任護士擔任),護士長擔任組長,經治醫師和主治醫師擔任本小組學術顧問,并統一由心理科醫師進行專業的短期培訓。
(2)入院時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在網上建立自己的病歷資料檔案,并引導患者加入本小組微信群,關注視頻號等網絡工具,并介紹具體使用方法。
(3)責任護士管理本小組微信交流群,鼓勵患者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積極的治療經歷,相互鼓勵,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
(4)由責任護士和小組顧問定時或不定時的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由責任護士收集質量較高,針對性較強的問題。
(5)每周2次例會,各小組匯報各組員情況,對有特殊情況患者進行記錄,并匯總患者提出的問題,通過答疑視頻或圖片形式在微信群、公眾號和視頻號分享,力爭簡單有趣。(6)每周至少制作不同主題的知識小視頻1個,介紹白血病相關知識(一般由護士和經治醫師合作,為提高積極性,視頻點贊數高的小組可獲得獎勵)。
1.3 觀察指標
(1)采用FACT-Leu[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共44個項條目,每項條目由0-4計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評表(ESCA)[9]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分越高則自護能力越強。
(3)采用M. D安德森癥狀評分量表中文版第一部分對患者化療后癥狀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疼痛、疲勞、惡心等13個癥狀,以0-10分計分,分值越高,則過去出現癥狀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越重[1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ACT-Leu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評分均較前好轉,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白血病患者體內白細胞異常增殖,機體正常功能被破壞。化療是現階段治療白血病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化療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各種不良反應和應激反應,使患者出現焦慮、疲憊、痛苦等心理狀態,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都較前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但觀察組相較對照組而言,改善程度更具有優勢(P<0.05)。表中可知在情感狀況和社會狀況方面改善最為明顯。與在互聯網干預下的延續性護理能持續不斷地了解患者心理動向,專業的心理咨詢小組動態關注并疏導患者心理狀態有關。此外,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明顯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在自護技能掌握程度和白血病相關知識水平學習程度方面遠遠高于對照組(P<0.01)。互聯網干預下的延續性護理能更加便捷地傳遞知識內容,將護理知識和疾病知識整理成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更方便患者理解,并且長期的信息交流便于督促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從而降低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適心理,減輕身體和心理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互聯網干預的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減輕患者不良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時海榮,肖丁華,劉馮,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合并EB病毒感染1年生存影響因素[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1,31(14):2169-2173.
[2]謝英梅,李洪霞,魏靜,等.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對白血病化療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10):57-59.
[3]黃海婷,龔碧波,王未健,等.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和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1):70-72.
[4]盧明,俞燕娟,李中東,等.基于家庭醫護平臺延續性護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12):1851-1855.
[5]王敏,徐翠,孫靜雅,等.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模式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8,47(11):1039-1042.
[6]黃子杰,曾武.生存質量量表在白血病患者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118-119.
[7]姜男,陳小岑,趙岳.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期間癥狀群的調查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3):3866-3869.
[8]楊艷艷,田興.工娛療法對白血病患者心理彈性、身心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