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全新路線。為解決高校創新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育人質量不高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大數據視域下,分析大數據賦能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情況,了解創新創業教育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積極探索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提升的策略,以期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一、引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黨和國家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國家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現實需要。面對國家全新的發展戰略,我國教育領域逐步加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力度,高校需要以新的發展目標為導向,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利用大數據思維來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范式,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提供指導,也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大數據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聯
(一)大數據技術有著豐富教育功能,可優化教學的質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大數據技術為引領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技術上的保障,也為人才培養指明方向。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大數據技術可發揮以下幾種教育功能:一是大數據可深度挖掘教學資源,向學生精準化的推薦信息內容。由于大學生有著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在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表現出的不同學習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展開個性化的指導。但是由于傳統以課堂為載體,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難以完成教學內容的擴展,難以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更為精準的參考和幫助。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對教育數據展開分析和挖掘,并對部分資源進行可視化的處理,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推送相關資源,更加精準的指導學生創業實踐。二是大數據可構建完整的數據系統,為學生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明確創業方向提供幫助。在學生孵化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中,大數據海量的數據資源,可使學生在數據系統中就可了解創業項目的實施情況,以及項目未來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加創新創業項目實施的有效性。三是大數據具有數據統計功能,可為教師評估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活動提供幫助。由于創新創業有著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對學生項目孵化情況了解,可借助大數據的統計分析工具,根據統計結果精準化的優化創業教育環境,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二)大數據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學生創業創業提供新的渠道
目前,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各大產業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使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科技創新型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目標。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互聯網企業新增眾多的崗位需求。截止到2020年末,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表明大數據逐漸占領著新興科技市場,成為大企業新的技術發展方向。這種產業發展變化,使就業市場中計算機應用層、大數據處理系統、服務器架構等方面,新增眾多的崗位需求。尤其是在儲存器集成、云計算、數據采集等領域,都增加眾多的新興崗位,不但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也是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需要關注的重點。對此,需要高校在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借助大數據了解新興崗位的技術需要,結合自身的能力優勢,創新出全新的孵化項目。并通過創業競賽、實訓活動、實習項目等途徑,在實踐中檢驗項目的可行性,通過具體的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創業市場,明確發展的目標,促進人才培養工作與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
三、大數據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雙創教育應增強人才培養的引領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解決當前就業矛盾,促進學生多層次發展的重要舉措,需要立足于國家大數據戰略,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對國家科技創造的引領能力。而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高校應完善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內容:一是強化學生大數據運營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研究、培訓、指導等工作,使學生明確大數據的技術要點,完成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二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對大數據的應用。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高校只有不斷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大數據發展,才能使學生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可用資源,并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完成創新項目的分析和統計。通過創業實踐效果的提升,來激活學生創新創業活力,保障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二)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雙創教育需提升培養的個性化
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其成長和發展也受到社會的影響,表現出個性化突出的特點。而高校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是培養更多創造性人才,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就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推動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首先,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促進學生能力個性化的發展。在原本理論教學之上,院校需要建立實踐基地和教學場所,并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設計具體的創新創業項目。在創業項目設計到實踐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獨立的參與,并利用智能化的技術來為實踐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實踐的訓練增加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提高學生智能化發展的能力。其次,促進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面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大多數科研成果難以應用于實踐的現狀,高校需要進行多方合作,使更多主體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中,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也促進科研成果在具體創業實踐中的應用。
四、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對策探討
(一)根據大數據應用內容與流程構建基本應用框架,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決策支持
為有效提升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推進人才培養工作,與時俱進革新,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可通過依托大數據技術手段,分析預測未來社會發展趨勢,收集創新創業數據,根據大數據應用內容與流程構建基本應用框架,利用數據為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提供重要知識。有利于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與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革緊密相連。
一方面,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重新調整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和流程。應堅持以激發學生創造力為目的,通過開展與專業教育相對接的創新創業教育,來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就業能力與創業意識。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可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完善通識課程、調整專業課程教育三方面著手展開。第一,優化頂層設計。在具體實施階段,需要充分發揮政府、金融機構、學校與企業等市場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行業、市場與企業用人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借助大數據技術收集相關信息,及時分析和預測當下創新創業前景。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時跟蹤創新創業政策變化、熱點新聞與行業動態,結合分析預測結果明確創新創業未來趨勢,調整相關教育決策,制定出科學、時效的教育決策、人才培養方案與計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重要保障。第二,需要遵循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教育原則,面向不同專業、不同創業意向與不同發展目標的學生,結合各學科專業特點,設置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創業實踐技能、創業學科知識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發展需求自由選擇教學項目。并通過構建以學促做、做學結合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邊學邊做,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研發創新創業項目。
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網絡平臺中搭建創新創業教育框架,將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分為數據支持層、云計算服務層與應用服務系統層。通過完善這三方應用框架,有利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政府政策、市場分析、資金來源、科技前沿、公共服務等支持。并通過運用云計算捕捉創新創業相關數據,將蘊含價值的信息提煉出來,應用與創新創業教育之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數據支持。
(二)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系統,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強大數據支撐
大數據時代下云計算、數據收集與處理等技術平臺應運而生,進一步改變了數據集成、數據收集、儲存、處理與整合等模式。在這一背景下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創新,可通過依托大數據技術,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系統,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第一,應積極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做好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數據收集與管理工作。在具體實踐中,可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深挖互聯網平臺中海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數據,可面向國內外優秀創新創業經驗,進行收集、分類、整合、管理,構建先進性、多樣化、全面性的創新創業、基礎數據庫,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系統搭建提供更多優質的數據支撐和保障。其中,數據收集可包括政府政策、市場需求、教育模式、行業變革以及科技創新總統,將此類有價值的信息數據挖掘提煉出來,納入數據庫當中,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提供數據支撐。第二,利用大數據搭建云平臺,實現對創新創業數據的精細化管理。在具體實踐中,可通過科學運用云計算功能,分析了解當下最為前沿、最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教學模式變化、科研成果轉化、教學技術創新等信息,打破主體接到信息孤島。然后,管理和維護云平臺中收集的創新創業數據,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暢通數據查詢渠道,提供個性化數據服務,使創新創業教育信息數據使用和管理更加透明化。第三,緊密結合當前政策資源、產業變革、科技發展同數據分析,為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系統搭建提出數據參考。然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大學生個性特點、發展目標、專業特點、創新創業需求等具體信息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可將其分為政策資源類、教育類、企業實踐類、為不同主體提供針對性數據服務。
(三)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創新實踐教學形式,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有利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踐行與生活實際,逐漸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能力,并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完全吸收內化,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為真正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應堅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關鍵技術為目標,以實踐教學為導向,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改革,增強實踐教學比重,通過實踐達到預期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應積極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觀。在具體實施階段,需要相關學校明確認識到不能僅靠學生創新成果質量高低、創辦的企業數量多少,以及業績作為評價標準,評價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要協同社會創新創業共同發展,而非脫離社會創新創業獨立生存,需要將當下社會科技前沿、創新創業重點、政策變化等,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當中。以此為前提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保證二者教育需求相一致。
其次,應堅持以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培育要求為導向,積極增設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與分類基礎理論課程,同時還要開設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育課程。并注重將技術方法的實踐培訓納入理論課程體系中,有利于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理論運用、項目開發、決策指揮、團隊溝通等實戰能力。再次,應加強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一方面,相關學校應積極搭建集團委、教務處、就業等部門齊抓共管、協同一體化的實踐管理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提供人力知識。另一方面,除了要搭建必備的創新、創業學院、眾創空間、沙龍等時間教育基地,還可通過借助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設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成果孵化基地與轉化基地,發揮企業資源、人力、經驗優勢,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方案,制定、活動開展、人才評價等各個環節。以此來有效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場所不足、資金不足、指導教師缺乏等問題,為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指導意見。最后,還可通過依托大數據開發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系統,定期組織開展面向社會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相關競賽、社團、俱樂部以及創新、創業、論壇等等,為大學生提供針對性、多樣化的創新創業輔導。大學生均可通過登錄系統平臺,便可根據自身發展需求與學習需要,自主選擇實踐學習項目,開展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技術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集中于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利用新的技術來優化產業資源配置,為創新實踐提供更多的指導和服務。為進一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高校通過建立大數據應用體系,為雙創教育提供決策支撐,并根據具體的發展目標,完整雙創教育頂層設計,不斷優化大數據技術在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提高雙創教育的實施質量,解決高校人才就業和發展的矛盾,并為產業發展和經濟的提質升級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王球琳" " 魏巍" " 哈爾濱學院
參" 考" 文" 獻
[1]唐瑈.大數據時代創新創業教育提升途徑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3):74-75.
[2]陳烈,湯永潔,代顯華,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體三貫通”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理論旨趣與實踐成效[J/OL].教育與教學研究:1-15[2022-06-16].
[3]付彥林,盛義保,賈殿坤.工科院校“六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與探索——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0):42-48.
[4].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試析[C]//.勞動保障研究會議論文集(十二).[出版者不詳],2021:39.
[5].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策略研究[C]//.2022年第二屆創新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文).[出版者不詳],2022:276-277.
[6].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研究[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六).[出版者不詳],202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