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磊 卞小利
【摘 要】在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過程中,學校理應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學校一方面可以以文化人,借助學校文化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另一方面可以聯結家庭和社區,通過教育合力助力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德育;文明禮儀素養;校本探索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25-0013-02
【作者簡介】1.潘磊,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06)校長,高級教師,連云港市港城名師;2.卞小利,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06)教師,高級教師,連云港市港城名師。
講文明守禮儀是學生道德養成的重要體現。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除了要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作用,學校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在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過程中,我校進行了如下積極探索和實踐。
一、以文化人,場域相融促文明禮儀素養生根
場域理論指出,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并悄然發生著變化。對于學校而言,其場域作用的發揮要依靠校園文化。因此,引導學生踐禮養德,應營造校園禮儀文化。
1.在環境文化中提醒兒童守禮儀。
校園是孩子的天地,校園文化應彰顯其無形的禮儀教化功能,讓學生置身校園徜徉、游戲時,目光所及皆是熏陶和正向的價值引領。
校園文化布局決定著一所學校整體的文化走向。學校應把學生學習、活動、生活的區域進行有效劃分,讓不同的文明禮儀在不同的場域中彰顯、扎根。
如“小螺號廣場”是我校重要的活動場域,每天廣場上都會準時吹響運動的號角,號角的響起不僅提醒學生要加強運動、強身健體,也提醒學生要遵守運動禮儀,所以這既是運動的號角,也是遵守運動禮儀的號角。“鹽韻長廊”是學校的學習場域之一,它記錄著學校發展和變化的歷史,學生駐足長廊、學習思考時,長廊中的標志也在無聲地提醒學生踐行游覽之禮、觀賞之禮、言談之禮……
2.在教室文化中引導兒童講禮儀。
文明禮儀素養的發展需要實踐的檢驗,為有效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我校打造了禮儀教室。禮儀教室,顧名思義,是創設學生學禮、講禮、尊禮、用禮良好氛圍的教室;是能夠讓學生講文明、懂禮儀,形成良好品德的教室。在禮儀教室中,學生學習做人、做事,學習與他人及自己共處。學生在這里接受教師的常規管理,也進行著自我管理。
禮儀教室是學生研習文明禮儀的場所。班級中有的學生行為不文明,但他自己可能意識不到,此時同伴可以指出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當出現意見不一致時,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討論,進而達成共識。
禮儀教室是學生踐行文明禮儀的場所。同學之間的交往禮儀、課堂學習禮儀、課間活動禮儀等在反復實踐中能得以不斷調整、完善,進而促進個體自我行為的良性發展。
禮儀教室是評價學生文明禮儀的場所。師生以班級為單位,共同商討適合自己班級的文明禮儀評價標準。基于標準,教師評價、生生互評。這種評價講究即時性,發現問題,立馬指出,當即改正。這種評價也注重持續性,對已經改正的行為會進行持續關注。
二、以德養人,凝心聚力促文明禮儀素養生成
教育需要合力。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培養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需要借助多方教育力量。為此,我校構建了家校社一體化踐禮養德體系,共同推進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培養。
1.微信溝通,指導禮儀學習家校一體化運作。
我校一直注重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學校各年級禮儀實踐的任務。如一年級成長小鹽豆、二年級吹響小螺號、三年級生長小鹽娃、四年級綻放小鹽花、五年級飛翔小海燕、六年級遠航大鹽河。每一個階段,學生都有具體的禮儀養成任務,且任務是連續的,連續性的任務能讓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培養也具有連續性。家長可根據微信推送的階段性任務清單,配合教師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引導并關注孩子的達成情況。此外,各班級也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營造學禮養德的氛圍,普及禮儀知識,講好禮儀故事。班級微信推送“我來學禮儀”系列活動,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文明禮儀學習,感受孩子的變化。
2.社區實踐,外化文明禮儀行為。
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提升除了需要學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外,社區的力量也不可忽視。我校鼓勵學生走出家庭、走出校門,去親近社會、感受社會,在社會中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鹽河小義工”是我校學生組成的一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學校經常組織他們進社區開展實踐活動。學生人小志不小,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爭取每一次都勞有所獲,將內在的文明禮儀素養外化為行為。“鹽河小義工”社區實踐活動,聯結了學校和社會,為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需要多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毋庸置疑,學校肯定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對此,學校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發揮溝通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只有立足學校這一支點,充分發揮學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