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文萃報》星期六下午才到。大體翻看了一下,隨即開始上“老年大學”,這是我喜歡看的版面。
頭條文章是《神秘的九龍池》。湖南有三化:懷化、安化、新化,新化我去過,安化卻沒去過。新化縣城以北的梅山龍宮去過,但再向北在新化、安化交界處的九龍池就無緣一到。按照我的慣例,翻開地圖查看九龍池的位置,卻發現地圖上九龍池的標高為1621,與文章中的“1622米”不一樣。我查看了2011.1版和2013.1版兩種《中國地圖》冊都是1621,隨后我翻查了2000.12版的《湖南省地圖集》,是1622,再查看兩本1987.12和2008.9版的《湖南省地圖冊》,也是1622。
標高相差1米,我認為這不應是差錯。由于科學的進步,高程的測量是日趨準確。最典型的例子是珠穆朗瑪峰的標高,從1902年測量的8882米不斷修正到2020年的8848.86米,九龍池的1621也應屬此范圍。
3月21日黃昏,我得到消息,昆明至廣州的737客機下午二點多在廣西墜毀。地點在梧州市藤縣,我拿出地圖,只想在地圖上弄清楚墜機的地點。在報紙上,我得到的地名是埌南鎮莫埌村。埌字讀lang。2017年9月我在舊書攤上買了本廣西16開的地圖集,但是看了半天并不見“莫埌”。其后得到的一些相關地名也在藤縣內遍尋不見。我忽然想到,是不是這本地圖老了。確實這本地圖集是1966年的,50多年了。我找出年輕了30多歲的1998年廣西32開地圖冊。在這本地圖冊上藤縣的東邊邊緣上有“莫良”,但“莫良”是“莫埌”嗎?我看到莫良附近有個鎮,莫良應屬于此鎮。老圖集是“壤南”,小圖冊上是“埌南”。我又到《中國地名錄》(1983.10版)上查了一下,結果是:壤南(埌南)【桂】rangnan,這就把兩個名字統一起來了。飛機墜機點在莫埌,即32開圖冊中的莫良,這也從側面說明地名標準化任重道遠。
在瀏覽《文萃報》3128期時,發現我喜歡看的“老年大學”版有《古漢大道見證了戰爭的烽火狼煙》。特別是看到文末出自《衡陽日報》時,使我眼前一亮。這篇“故事”更增加了我對這一帶的了解。
這也算是我在家里上“老年大學”的一點體會和收獲吧。(湖南衡陽 趙琳/文)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