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重要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開展古詩詞教學過程,如果教師只是因循守舊,加強對古詩詞注釋以及單個字詞的解釋,會造成學生對古詩詞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豐富課堂,全力借助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當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加強學習效果。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背景下,注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概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包含了很多古詩詞篇章。古詩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寫作文體。開展古詩詞課堂教學應當注重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基于新課改背景要求強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重在培養學生對古詩詞所蘊含的人文情感及思想文化的理解。教師通過創設古詩詞教學環境,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魅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對詩詞以及字詞進行反復地推敲,深刻體會其中的意境與奧妙,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其中的意境美,讓學生能夠個性化表達出來,增強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價值
將古詩詞課堂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充分結合,可以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當中的意境,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比重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古詩詞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思想文化,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時代人文思想,讓學生能夠學習古詩詞作者的優秀品質。
在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中,不乏有描寫祖國山河的文章。將文章與小學語文課堂充分結合能夠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詩詞中的意境,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課堂學習效果。同時,學習古詩詞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個性情感,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并理解古詩詞作者思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借助媒體設備開展小學古詩詞教學
在全球化的熱潮下,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師應當學會借助新型的教學資源及教學工具開展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活動。由于小學生學習以及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師應當兼顧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詩詞教學意境,將學生引入到該意境中,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通過多媒體中的視頻或者音頻等豐富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提高學生對詩詞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回家偶書》這一詩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回鄉偶書》其中的畫面,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針對這一首詩,教師借助多媒體來放映一個小孩子離家出走而兩鬢發白才返回家鄉,遇見了家鄉的兒童,可家鄉的兒童卻不認識他了,笑著詢問:這是從哪里來的客人?這一首詩是表達唐代詩人賀知章自37歲中進士之后遠離家鄉到朝廷做官,而年紀超過八旬才返回家鄉。教師借助多媒體將文章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可以讓學生進入到多媒體創設的情感當中,培養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是一首描寫作者背井離鄉,思念家鄉的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放映這一畫面,通過播放這一畫面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詩歌中的思想情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詩詞想要表達的意境。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詩詞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古詩詞朗讀能力有利于學生掌握詩詞想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針對文章思想情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情感、有意境地進行朗讀,同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在朗讀過程當中有所體悟。從一般的教學步驟來看,進行小學詩詞閱讀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其一,學生在學習詩詞時,應當放聲朗讀,準確記住詩詞當中的文字和字音;其二,學生朗讀過程當中應當把握朗讀的節奏;其三,教師開展古詩詞課堂教學,針對某一字詞或某一句進行解讀,讓學生能夠感悟其中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進行反復朗讀。這樣讓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該文章,培養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山行》這一詩詞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對該詩詞進行放聲朗讀,準確讀出文中的每個字詞的讀音。其次,教師讓學生對該詩詞進行節奏劃分,通過學生劃分的節奏,有感情、抑揚頓挫地進行朗讀。最后,教師對文章中的詩詞進行講解。例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表達的是作者對傍晚楓葉的喜愛,使作者不由自主停下車子,欣賞那被霜打過的楓葉。讓學生帶著這種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的思想感情來進行詩詞閱讀。在最后的朗讀當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對學生朗讀的語速、語感以及思想情感等指導,讓學生一遍又一遍進行反復吟誦,讓學生在反復吟誦的過程當中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立足意境聯想開展小學古詩詞教學
由于古詩詞所蘊含的意境十分豐富,其中所蘊含的意境從古至今,流傳了千年,想要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教師有必要開展聯想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聯想進入到作者所創作的詩詞環境當中,讓學生能夠領悟作者創作的意境。教師開展聯想教學,可以從古詩詞的對比手法、夸張手法以及比喻手法入手,通過研究作者寫作的手法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來進行分析,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空間,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生活所見到、所想到的事物進行有效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描繪的畫面進行重現。
例如,教師在教學《贈汪倫》這一課時,其中有一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這一首詩中,“桃花潭水深千尺”讓學生想象潭水深千尺也不如汪倫出行遠送我的感情。通過開展這一聯想,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深厚情誼,表達作者與汪倫之間情誼的深厚以及與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關注情感體驗開展小學古詩詞教學
在小學的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當具有別開生面的效果。教師應優化課堂設計,注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開展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理解詩詞當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由于小學生還未形成一定的認知能力,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應當合理引導學生開展古詩詞鑒賞活動,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特色。
例如,教師在開展《賦得古原草送別》這一首詩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讓學生能夠領悟作者對故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將這句詩看作是對生命的謳歌,用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詩詞的寫作情景水乳交融,是詩詞的點睛之筆。教師將此與生活相聯系,要求學生對春天的小草進行觀察。教師將生活實例與學生的學習的古詩詞有效的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古詩詞教學當中,應當根據學生成長發展特點,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或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對詩詞所創設的情境進行聯想,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正確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教師應當積極借助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效率。總而言之,開展古詩詞課堂教學,對小學生的情感以及想象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視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翁,貫徹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