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SDGs及旅游競爭力指數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

2022-05-01 15:04:36邵超峰高俊麗趙潤陳思含陳玨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2年2期

邵超峰 高俊麗 趙潤 陳思含 陳玨

摘要 建立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技術體系是科學識別旅游型城市發展問題、定量評估其可持續發展狀況的關鍵舉措。文章基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SDGs)和旅游競爭力指數評估實踐,構建了由3大系統、14個支柱、37個獨立指標和6個綜合指標組成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基于變異系數—熵權法的指標線性加權判斷方法,并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障礙度分析等技術方法建立綜合評價技術體系。以桂林市(國務院第一批批準建設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批準建設的國際旅游勝地)為評價對象,對其2008—2019年連續12年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分析,結果顯示:①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08—2019年綜合得分由26.26分提升至50.10分,其中社會治理系統得分提升34.79分,景觀資源系統得分提升27.41分,經濟動力系統得分提升6.14分,經濟動力不足是制約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的短板。②在14個支柱中經濟開放度和科技創新支柱得分下降、亟需在后續發展規劃中重點關注,景觀資源保護支柱得分未發生明顯變化、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其余11個支柱得分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旅游安全與健康醫療支柱得分提升明顯。③景觀資源、經濟動力及社會治理三系統處于高水平耦合狀態,耦合協調度從2008年的勉強失調型演變為2019年的初級協調發展型,但經濟動力與景觀資源、社會治理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較低,經濟新動能的培育是未來發展的關鍵。④從關聯度上看,與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變化關聯度最高的指標為道路密度、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人均旅游接待人次、空氣質量達標率;從障礙度上看,制約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的關鍵指標是地均星級飯店數量、萬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貿易自由度,上述指標在未來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目標;旅游競爭力指數;旅游型城市;可持續性評價;桂林市

中圖分類號 X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2104(2022)02-0162-15?? DOI:10.12062/cpre.20211117

針對旅游型城市面臨的內部管理及外部競爭的雙重壓力,定量評估、科學識別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和面臨的瓶頸問題,建立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技術體系勢在必行。考慮到城市層面實施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且目前國際上有較為成熟可借鑒的旅游競爭力指數評估實踐,文章建立了基于 SDGs 及旅游競爭力指數的廣泛適用于中國旅游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評價及分析體系,并以桂林市為例進行評價分析,探索中國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技術路徑。

1 文獻綜述

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是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1],其概念及其內涵可被凝練為三個要素的有機統一,即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元素”“質量元素”“公平元素”[2]。可持續發展評價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基礎,是指導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與實施的重要依據[3]。《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普遍適用于聯合國各成員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4],包含17項大目標和169項子目標。SDGs 發布實施以來,國內外學者及機構將之前的研究與SDGs 對接,進一步分析可持續發展的內涵[5],提出“分類、統籌、協作”的全球落實 SDGs 的框架[6],指出中國實施SDGs 面臨的現實困難和努力方向[7]。眾多學者還從不同視角出發,開展了中國國家層面(包含民生改善、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環境質量4個一級指標和53個二級指標[8])、京津冀地區層面[9]、城市層面(從城市包容性、城市安全性、城市便宜度、城市抵御力和城市清潔度5個維度,提出開放的城市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框架[10])、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層面(構建城市發展基礎、發展經驗、重視程度、創新能力、輻射性和可塑性6個相對值指標的評價體系[11])、城鎮化層面(考慮經濟、社會、資源、環境4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12])的 SDGs 本地化探索,并對 SDGs 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監測和評價。上述基于 SDGs 的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是以SDGs 跨機構專家組(IAEG ? SDGs,the Inter ? agency and Expert Group on SDG Indica ? tors)提出的全球監測指標框架[13]為依據,將指標與SDGs 框架或某項 SDG 相對應,并以中國自身發展戰略及中國國情、城市市情為補充,構建符合自身情形的本地化指標框架體系。

在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旅游型城市成為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的重要載體。評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性作為可持續旅游研究的關鍵方向[14],隨著可持續發展評價及戰略實施在城市層面的應用與發展,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性研究成為當前旅游產業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Savage 等[15]認為采取一個整體的觀點有利于衡量城市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Lee等[16]指出要實現長期的可持續性,就必須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提高目的地的可靠性以及提高旅游服務的質量。當前有關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較多,而研究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文獻相對缺乏。王皓[17]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建立中小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李雨軒[18]以麗江市為例,探討了旅游型城市經濟體系脆弱性的根源和內在機理,并提出了實現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尹發秀[19]從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和開發尺度上提出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并就國際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Pérez等[20]構建了一套指標(11個社會指標,14個經濟指標和14個環境指標)來衡量城市旅游業的可持續性。與傳統的靜態評估不同,Blancas等[21]通過目標規劃方法建立了適合旅游型城市的動態評價指標,包含29項社會指標,36項經濟指標和20項環境指標。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隨著旅游型城市間競爭力的增大,旅游型城市競爭力評價的研究應運而生。大多數研究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具有非常強的多維性[22],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探討。該領域的許多研究試圖使用直接對游客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的調查來量化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23-24],或是直接使用來自官方的統計數據對其進行量化,無論信息的來源如何,大多數研究都使用一系列統計技術來量化綜合競爭力指標,這些指標是基于概念的并且由不同維度的多個變量構建的[25-26]。但學術研究中尚未出現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已有的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往往缺乏社會經濟基礎數據,不能真正反映旅游型城市的發展潛力。

目前,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還大都停留在諸如指標體系建立、問題識別等理論研究層面,尚未發現基于SDGs 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定量化評估及實踐。基于此,文章構建了基于SDGs 和旅游競爭力指數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框架,形成了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技術體系,并以中國傳統旅游型城市、以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為主題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桂林市作為評價對象,對桂林市2008—2019年連續12年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分析,探索中國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的技術路徑。

2 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理論及框架

2.1 SDGs 本地化理論

在面向整體對象落實 SDGs 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不同 SDGs重點關注的方面,不同國家、地區及城市之間的能力與需求,不同政策之間的銜接協同[27]。中國高度重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建立國家一級的協調領導機制,在全球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并將 SDGs 目標納入“十三五”和“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國發〔2016〕69號),提出創建10個左右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形成若干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的現實樣板和典型模式[28]。

對各目標的度量和監測是落實 SDGs 的關鍵環節,但是由于統計體系和數據可得性的差異,IAEG?SDGs 提出的全球監測統計指標體系并不能適用于具體城市層面的 SDGs 監測評估,即城市層面需要構建本地化的 SDGs 指標體系,以全面、科學地評估SDGs 的進展,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從而推動實現SDGs。SDGs 本地化的概念已經從地方(即國家以下)一級實施 SDGs 演變為調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指標,以適應當地的背景和環境。本地化應該保證一個城市的優先事項、需求和資源以及確保人是其可持續發展的中心。國內外研究機構也就全球、區域、國家、國家以下等各層級落實 SDGs,并形成眾多研究成果,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城市一級落實SDGs 的必要性及步驟由德國曼海姆市、美國洛杉磯市 SDGs 自愿審查報告[29-30]中的內容進一步改進得來。

2.2 競爭力指數評估實踐

隨著旅游型城市之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需要了解旅游型城市的競爭能力以及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事實上,有大量關于旅游城市競爭力的科學文獻,尤其側重于分析其決定因素[31]。競爭力是一個廣泛的、多維的、復雜的概念,有非常多的定義與分析模型[32],競爭力指數是競爭力評價的有效工具,不同研究機構針對全球層面、城市層面、旅游行業層面建立了各有側重的競爭力指數。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旅游業競爭力報告》中提出的旅游競爭力指數(WEF 2007年以來每兩年定期發布)[33]被公認為管理旅游目的地的有用工具[34],WEF 和中國社科院也分別發布過國家競爭力指數(WEF 1979年以來每年定期發布)[35]及城市競爭力指數(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定期發布)[36-37],以反映經濟體競爭力的差異,不斷擴展了競爭力指數的評價理論基礎和應用對象。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布后,部分學者將競爭力研究成果與SDGs 相結合進行了一些研究,如StenThore等[38]在 WEF 提出的國家競爭力指數的基礎上考慮了 SDGs 的要求,形成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擴大了其標準競爭力指數的計算范圍,以涵蓋人口統計,社會凝聚力和環境管理的特征。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嘗試將競爭力指數與 SDGs 結合以全面評估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2.3 旅游型城市三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般系統論的奠基者貝塔朗菲指出“系統的定義可以確定為處于一定的相互關系中并與環境發生關系的各組成部分(要素)的總體(集合)[39]。”近年來,學者遵循一般系統論,通過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框架構建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TC?S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Tourism Cities)[40-42],部分研究見圖2。

基于可持續發展需求和 SDGs,文章提出的旅游型城市三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模式是以景觀資源為基礎,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以經濟增長為前提,為滿足城市民眾基本需求提供永續的經濟支撐;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模式。其中,景觀資源子系統對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是旅游型城市發展的基礎,經濟動力子系統對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起著支持作用、是旅游型城市發展的前提,社會治理子系統對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起著引領作用、是旅游型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三個子系統之間也有著相互作用關系。具體如圖3所示。

2.4 融合 SDGs及競爭力指數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框架

旅游型城市為旅游功能突出,以旅游為主要功能的城市。根據旅游型城市發展的需求及其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可將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與 SDGs 進行對接,其中涉及景觀資源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 SDG 6、SDG 11、 SDG 15,涉及社會治理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SDG 1、 SDG 3、SDG 6、SDG 9、SDG 10、SDG 11、SDG 12、SDG 16,涉及經濟動力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 SDG 4、SDG 8、 SDG 9、SDG 17。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遵循聯合國提出的5P 理論——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和伙伴關系(Partnership),這5P 也被認為是2015年以后的15年內所有人類和整個地球至關重要的領域行動的核心。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沒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是虛而不實的可持續發展,故本研究除了旅游競爭力指數外,還梳理了現有權威性國家層面競爭力指數及城市層面競爭力指數,并將競爭力指數與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進行對接,以求全方位對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及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

SDGs 為普適性框架但其直接適用于國家層面,對國家以下各層面指導不足,現有競爭力評價不關注發展潛力及發展基礎,但可以反映評價對象的競爭力水平,故文章將二者融合形成文章的評價框架,具體見圖4。

3 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技術體系

3.1 指標體系構建

文章以國際層面 SDGs 本地化指標體系、競爭力指數及旅游型城市發展標準中囊括的指標作為指標集,綜合考慮中國城市層面統計能力及口徑,采用直接剔除、直接保留、指標修訂、指標替換及指標新增的方式對指標集中的指標進行篩選,最終得到適合中國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文章指標體系的構建流程見圖5。

3.1.2 指標的選取

考慮旅游型城市特征、并結合 SDGs 本地化實踐,文章圍繞景觀資源、經濟動力和社會治理3大系統構建了由14個支柱、37個獨立指標和6個綜合指標組成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

部分指標含義及計算方式如下:

(1)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不同級景區的風景資源及旅游基礎設施都有差距,且對游客的吸引程度也不同,故文章使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這一指標顯示景區資源的鑒賞程度,計算公式為“5A 級景區×10分/處+4A 級景區×8分/處+3A 級景區×6分/處+2A 級景區×4分/處+1A 級景區×2分/處”。

(2)水質狀況指數:反映河流水質達標率、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達標率三個指標狀況的綜合指數,由三個指標的平均值進行表示。

(3)城市綠化指數: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兩個指標的綜合指數,打分合成計算;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兩個指標記為A41-1及A41-2。

(4)網絡關注度:利用百度指數平臺,搜索關鍵字“評價城市+旅游攻略”及“評價城市+旅游”使用搜索指數概覽的整體日均值及資訊指數概覽中的日均值的平均值作為旅游型城市的網絡關注度;

(5)游客綜合評價滿意度(%):采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歷年《全年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公布的數據。

(6)外商直接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資(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國際資金往來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我國目前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本指標計算公式為“FDI/GDP×100”。

(7)貿易自由度(%):是衡量地區經濟對外貿易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本指標計算公式為“進出口總額/ GDP×100”。

(8)人均次旅游消費支出(萬元/人次):人均次旅游消費支出的計算公式為“旅游總收入/旅游接待人次”,反映旅游型城市接待的旅游人員的消費能力。

(9)高等教育指數:萬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及地均高等學校數兩個指標的合成指數,打分合成計算;萬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及地均高等學校數兩個指標分別記為 B32-1、B32-2;

(10)公共交通指數: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及公交車出行分擔率兩個指標的合成指數,打分合成計算;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及公交車出行分擔率兩個指標分別記為C15-1及C15-2。

(11)傳染病指數:結核病發生率、瘧疾發生率及乙型肝炎發生率三個指標的合成指數,以每年以上三個指標的平均值表示。

3.2 基于變異系數熵權法的指標線性加權綜合評價技術

3.2.1 指標權重的確定

對所有SDGs 指標數據平均處理,不符合管理學的二八定律[43],吸取學者對旅游競爭力指數權重賦予方法批評的教訓,本研究采取組合權重賦權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客觀賦權法為熵權法,但這種方法沒有考慮指標之間的影響,存在一定程度權重分配不合理的現象,故文章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得到熵權法及變異系數法結合的組合權重[44]。熵權法及變異系數法計算權重的方法已十分成熟,公式及計算流程在其他文獻中已描述得十分詳盡,故文章不再對此贅述。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將熵權法確定的權重w1i和變異系數確定的權重w2i進行耦合,得到組合權重wi:

其中:∑i(m)=1 wi=1,wi>0,F 為最小信息熵模型的目標函數。

依據拉格朗日乘數法,可優化解決上式:

3.2.2 可持續發展水平的計算

(1)指標標準化。為了消除指標量綱及屬性的影響,文章采用指標最優值、最差值改進的離差標準化法(I?Min ?max 法)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文章借鑒 SDSN 發布的 SDGs 指數及指示板報告中所采用的五步決策樹方法[45],經調整后確定所選指標的最優值(Optimal)及最差值(Worst)。

正向指標的I?Min?max 法標準化:

負向指標的I?Min?max 法標準化:

其中:opt(xj)及wor (xj)分別表示第j 個評價對象中指標的最優值及最差值。

(2)線性加權函數法。文章采用線性加權函數法計算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線性加權函數法公式如下:

其中:j 代表各支柱層指標數量、h 代表各系統層支柱數量,k 代表系統層的數量;w 為權重,各層所有權重相加等于1;f(x)為可持續發展水平得分。

3.2.3 可持續發展水平分級標準

目前求得的可持續發展得分區間在[0,1],最終可持續發展水平以百分制的形式展示,故將最終結果乘上100,使其得分區間控制在[0,100],得到最終得分f′(x)。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通過查閱文獻并考慮到中國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現狀,文章根據評價結果將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分級,分級標準如表2所示。

3.3 耦合協調度、灰色關聯度、障礙度組合的結果分析技術

計算綜合發展水平只能反映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各系統間的協調有序發展,綜合發展水平不能反映可持續發展內部系統可能會出現的不協調現象。為更加精確地評價旅游型城市各系統內部的和諧互動情況,文章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模型反映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間的發展協調關系;采用灰色關聯度模型分析與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變化態勢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指標;引入障礙度分析模型對影響旅游型城市的障礙因素進行分析診斷。此節采用耦合協調度、灰色關聯度、障礙度組合的結果分析技術,以求反映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的詳細信息。

3.3.1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模型

(1)耦合度計算。耦合度主要反映系統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強度[46]。

耦合度函數公式:

其中: C耦合度為耦合度,fA( x)、fB( x)、fC (x )分別表示景觀資源系統、經濟動力系統及社會治理系統未百分化后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值。

耦合度評價值劃分等級標準如表3所示。

(2)耦合協調度計算。與耦合度模型相比,耦合協調度可以進一步分析系統或系統內部要素間在作用過程中協同一致的程度[47]。耦合協調度函數表達為:

其中:D為耦合協調度,T為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α、β、γ為待定參數,依據相關研究將待定參數設置為 α=β=γ=0.33。

耦合協調度評價值劃分等級標準如圖4所示。

3.3.2 灰色關聯法分析模型

灰色關聯分析法是根據因素之間變化趨勢的相似性或差異性來衡量因素之間的關聯度。如果兩個因素的同步程度相同,則說明關聯程度較高;反之,關聯度則越低[48]。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計算k 點關聯系數:

其中:xi(k)為比較序列,x0(k)為參考序列,i=1,2,…, n,k 為系列長度,0<ξi(k)≤1,ρ為分辨系數,取值范圍通常為0<ρ<1,一般取0.5。

使用關聯系數的平均值方法,將曲線中的每個點的計算關聯度集中為一個值,將計算的平均值作為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之間的關系度:

其中:Ri是反映每個指標相對重要性的關聯度,ξi(k)是比較序列和參考序列之間的關聯度系數。

3.3.3 障礙度分析模型

為更好確定影響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指標,文章引入指標偏離度、因子貢獻度、障礙度3個指標進行障礙因素的識別診斷[49],用障礙度來表示指標因素對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阻礙程度。

障礙度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Iij代表指標偏離度,即指標與目標之間的差距,一般可直接采用標準化后的指標值與1之間的差距表示,rij代表指標標準化數值;Uj代表因子貢獻度,即單個支柱對總目標的權重,wb、wi分別代表系統層指標權重及系統層下第i項指標的權重;Mij為單項指標的障礙度,NBj為系統層指標障礙度。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途徑:統計年鑒、統計公報等官方發布的統計性文件;桂林市相關政府網站、較權威的統計資料數據庫、發布城市數據的權威性官網和期刊文獻等學術研究成果。對于指標缺失數據根據歷年數據特點采用近幾年數據平均法、指數趨勢外推法、內插法等方法進行擬合補充。

4.1 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評估結果及初步分析

4.1.1 綜合評價結果及初步分析

基于變異系數熵權法的線性加權評價法得出桂林市2008—2019年可持續發展綜合得分及各系統得分,具體結果見表5,可持續發展水平所處等級情況見圖6。可見,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綜合得分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其中,2008—2014年處于緩慢增長階段,2015—2017年處于較快速增長階段,2018—2019年增長回到較為緩慢的水平。4.1.2 各支柱及指標評估結果及初步分析

(1)景觀資源系統各支柱及指標評價結果及初步分析。桂林市2008—2019年景觀資源系統各支柱得分及可持續發展等級變化情況如圖7。

景觀資源豐度、生態環境質量兩個支柱得分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景觀資源保護支柱得分變化不大,游客感知支柱得分變化波動較大。景觀資源系統得分逐年增高與系統內各指標得分增高均有關系,其中:網絡關注度、城市綠化指數、空氣質量達標率、PM2.5濃度、萬人A 級景區數量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等指標對系統得分的貢獻值較大,這與桂林市實施大氣污染專項行動方案、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節能減排、A級景區創建等行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但該系統下萬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這一指標得分較低,游客綜合評價滿意度波動性較大。

(2)經濟動力系統各支柱及指標評價結果及初步分析。桂林市2008—2019年經濟動力系統各支柱得分及可持續發展等級變化情況如圖8。

除經濟開放度及科技創新支柱退步外,其余支柱得分均有所進步,其中旅游經濟支柱得分進步最大。桂林市經濟表現支柱得分進步不大與人均GDP、財政自給率兩個指標得分提升均不大有直接關系,其中2013—2019年桂林市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期,故其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財政自給率得分較低與桂林市長期存在財政收入質量不高、地方可用財力下降等有明顯的關聯。經濟開放度支柱下的實際FDI 占 GDP 的比重及貿易自由度得分兩個指標波動較大,科技創新支柱的科學技術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兩個指標得分都較低,而且近年來未見有上升趨勢,說明雖然桂林市對科學技術水平提升的支出較大,但支持力度還需進一步提升。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3)社會治理系統各支柱及指標評價結果及初步分析。桂林市2008—2019年社會治理系統各支柱得分及可持續發展等級變化情況如圖9。

社會治理系統的五個支柱得分均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其中旅游安全與健康醫療及資源通信整備度支柱得分進步最大。社會治理系統得分進步與桂林市發布《桂林市建設健康城市(2017—2020年)行動方案》有很大的關系,方案提出要圍繞提高健康水平,增強健康服務能力,加大公共衛生投入。

4.2 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評估結果深度分析

4.2.1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分析

桂林市2008—2019年可持續發展各系統耦合度得分變化見圖10,耦合協調度得分變化見圖11。由圖10可見,桂林市2008—2019年三系統間的耦合度總體上處于高水平的耦合發展狀態,但近年來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經濟動力系統和社會治理系統耦合度逐年下降,2017年以后均處于磨合階段;景觀資源系統與社會治理系統一直處于高水平耦合階段,且耦合水平一直較高。由圖11可見,2008—2019年各系統間耦合協調度得分雖均呈現上升趨勢,但僅僅有景觀資源-社會治理系統處于良好協調發展,說明桂林市應采取措施加強經濟動力系統與景觀資源系統、社會治理系統的耦合協調發展水平,增強經濟發展質量,同時增強經濟增長對景觀資源系統及社會治理系統的支持作用。

4.2.2 灰色關聯度分析

本研究將桂林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綜合得分作為母序列,將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指標數據作為子序列,計算子序列及母序列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對桂林市2008—2019年可持續發展綜合水平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得分及排序情況進行整理,將關聯度排名前十的指標出現頻次進行統計(圖12)。

由圖12可知,提高道路交通可達性、增加高級別旅游景區的創建、提高游客接待數量、提高互聯網覆蓋面積及空氣質量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學校數量及高等教育學校招生數量是進一步促進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增強桂林市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旅游企業勞動生產率、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提高當地居民福祉等都可以進一步推動桂林市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4.2.3 障礙度分析

桂林市2008—2019年三系統障礙度得分變化情況見圖13。可見除經濟動力系統外其余系統障礙度得分均呈現下降趨勢,說明經濟動力系統是桂林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

將桂林市2008—2019年可持續發展綜合水平影響因子的障礙度得分及排序情況進行整理,將障礙度排名前十的指標出現頻次進行統計,見圖14。

由圖14可見,桂林市2008—2019年障礙因素變化不大,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這一指標是2008—2016年的主要阻礙因子,但因之后桂林市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視,故其障礙度逐漸減小,目前已不是影響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占GDP 的比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人均旅游接待人次、地均星級飯店數量、貿易自由度、人均次旅游消費支出、地均旅行社數量、科學技術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是長期以來阻礙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桂林市應著力提高這幾個指標的相關表現。

5 主要結論

文章構建了基于 SDGs 和旅游競爭力指數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框架,形成了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技術體系,并以桂林市為對象進行探索應用。主要結論如下。

(1)旅游型城市為旅游功能突出,以旅游為主要功能的城市,旅游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景觀資源系統(主導作用)、經濟動力系統(支持作用)以及社會治理系統(輔助作用)三者發展的可持續性來實現,三者的協調發展與和諧互動是根本。

(2)SDGs 與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是匹配的,具體來說,與景觀資源系統發展相匹配的SDG 為:SDG 6、SDG 11、SDG 15;與社會治理系統發展相匹配的 SDG 為: SDG 1、SDG 3、SDG 6、SDG 9、SDG 10、SDG 11、SDG 12、 SDG 16;與經濟動力系統發展相匹配的 SDG 為: SDG 4、 SDG 8、SDG 9、SDG 17。現有國家層面、城市層面、旅游業層面的競爭力指數在維度、支柱及具體指標層面也與旅游型城市三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很高的適配性。

(3)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水平雖然已經達到中等可持續發展階段,但尚未達到強可持續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三系統中經濟動力系統表現最差。從時間變化趨勢上看,桂林市可持續發展三個系統呈有序發展的態勢,但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不高,主要應增強經濟發展對景觀資源系統、社會治理系統的支持與保障作用,同時也應提高景觀資源保護與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提高社會治理系統對經濟發展的驅動與促進作用。從具體指標上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占GDP 的比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人均旅游接待人次、地均星級飯店數量、貿易自由度、人均次旅游消費支出、地均旅行社數量、科學技術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等指標是長期以來阻礙桂林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

(4)文章的研究貢獻主要為開展了 SDGs 在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本地化應用探索,建立了融合 SDGs 及競爭力指數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框架,補足SDGs 及競爭力評價模型對于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導不足的困境,提出了基于SDGs 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實踐應用表明該技術體系可為旅游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系統識別和差異化管理提供經驗,并為SDGs在其他類型城市方面的本地化應用提供基本思路。

參考文獻

[1]李強.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演變及其內涵[J].生態經濟,2011,27(7):87-90.

[2]牛文元.可持續發展理論內涵的三元素[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4,29(4):410-415.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3]張婧,李強,周淵.陜西省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S2):448-453.

[4]United Nations. SDG Indicators:global indicator framework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targets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 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5:34-45.

[5]KLARIN 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contemporary issues[J]. Zagreb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8,21(1):67-94.

[6]傅伯杰,王帥,張軍澤.“分類-統籌-協作”全球加快實現 SDGs 的路徑[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19(S2):21-22

[7]張軍澤,王帥,趙文武,等.可持續發展目標關系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9,39(22):8327-8337.

[8]朱婧,孫新章,何正. SDGs 框架下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12):9-18.

[9]YANG Z S,YANG H,WANG H. Evaluat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ways: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 Tianjin?Hebei region[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0(61):3-10.

[10]王鵬龍,高峰,黃春林,等.面向SDGs 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進展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8,33(5):784-792.

[11]汪濤,張家明,劉炳勝.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30(12):17-26.

[12]馬延吉,艾小平.基于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吉林省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評價[J].地理科學,2019,39(3):487-495.

[13]The Inter?agency and Expert Group on SDG Indicators. Global in?dicator framework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tar? gets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OL]. New York:IAEG?SDGs,2020-02-01[2021-08-19]. https://unstats. un. org/sdgs/indicators/Global%20Indicator%20Framework%20af? ter%202021%20refinement_Chi.pdf.

[14]TSENG M L,WU K J,LEE C H,et al.Assessing sustainable tour? ism in Vietnam: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95:406-417.

[15]SAVAGE V R,HUANG S,CHANG T C.The Singapore River the?matic zone:sustainable tourism in an urban context[J].Geographi?cal journal,2004,170(3):212-225.

[16]LEE C F,HUANG H I,YEH H R. Developing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sustainable forest recreation tourism? in Taiwan[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0,18(6):811-828.

[17]王皓.中小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65-67.

[18]李雨軒.“環模”目標下麗江城市旅游可持續發展及形象感知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7:15-23.

[19]尹發秀.可持續發展觀指導下的國際旅游城市建設[J].經營管理者,2009(17):358.

[20]P?REZ V,HERN?NDEZ A,GUERRERO F,et al. Sustainability ranking for Cuban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composite indexes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6,129(1):425-444.

[21]BLANCAS F J,LOZANO ? OYOLA M,GONZ?LEZ M,et 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mposite indicators:a dynamic evaluation to manage changes in sustainability[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 ism,2016,24(10):1403-1424.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22]CROUCH G I.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an analysis of determi?nant attribut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1,50(1):27-45.

[23]BORNHORST T,BRENT RITCHIE J R,SHEEHAN L.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success for DMOs & destinations:an empirical ex? amination of stakeholdersperspectives[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5):572-589.

[24]DWYER L,CVELBAR L K,EDWARDS D,et al. Fashioning a destination tourism future:the case of Slovenia[J]. Tourism man?agement,2012,33(2):305-316.

[25]SAINAGHI R,PHILLIPS P,ZAVARRONE 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tourism firms:a content analytical meta?approach[J]. Tourism management,2017,59:36-56.

[26]MENDOLA D,VOLO S. Build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in tourism studies: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tourism destination com ?petitiveness[J].Tourism management,2017,59:541-553.

[27]FU B J,ZHANG J Z,WANG S,et al. Classification?coordination ? collaboration:a systems approach for advan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0,7(5):838-840.

[28]國務院.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R].2016:4-18.

[29]City Department of Mannhei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 SDGs in Mannheim[R]. Mannheim:Government of Mannheim,2019:34-45.

[30]City Department of Los Angel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a local review of progress in 2019[R]. Los Angeles:Government of Los Angeles,2020:48.

[31]PULIDO?FERN?NDEZ J I,RODR?GUEZ?D?AZ B. Reinterpreting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s glob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 [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6,20:131-140.

[32]HONG W C.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easurement for the tourism sector[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9,12(2):105-132.

[33]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 ? port[R].2018:21-29.

[34]CROES R,KUBICKOVA M. From potential to ability to compete: towards a performance ? base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3,2(3):146-154.

[35]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R].2019:17.

[36]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R].2020:28-34.

[37]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R].2021:38-45.

[38]THORE S,TARVERDYAN R.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6,106:108-114.

[39]鄒珊剛,黃雌雄,李建宗,等.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65.

[40]張占昭.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47-48.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41]牛亞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6):44-47.

[42]周麗莎.貴陽市生態旅游城市指標體系評價模型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0,12(6):49-52.

[43]諸大建.在“行星邊界”內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19(7):53-56.

[44]陳紅光,李曉寧,李晨洋.基于變異系數熵權法的水資源系統恢復力評價:以黑龍江省2007—2016年水資源情況為例[J].生態經濟,2021,37(1):179-184.

[45]SDSN,BERTELSMANNS.2018 SDG index and dashboards re? port[R].2018:103.

[46]莊汝龍,宓科娜,初漢增,等.耦合協調視角下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8,31(3):79-86.

[47]舒婷,雷思友.人口-經濟-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9(3):60-63.

[48]高升,趙林,孫會薈,等.基于灰色關聯模型與通徑分析法的海洋可持續發展評價與驅動力分析[J].資源與生態學報(英文版),2020,11(6):570-579.

[49]胡永宏,賀思輝.綜合評價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tourism?oriented cities based on SDGs and competitiveness index: taking Guilin as an example

SHAO Chaofeng1,GAO Junli1,2,ZHAO Run1,CHEN Sihan1,CHEN Jue3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2.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1, China;

3. Guil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ion Center,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technical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tourism-oriented cities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 scientifi?cally identifying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cities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ir sustainability . Based on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ourism-oriented cities, consisting of 3 major systems, 14 pillars, 37 independent indicators, and 6 com? prehensive indicators.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cities sustainability was also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of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by introducing the methods of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grey relational and obstacle degree analysis, etc. Regarding Guilin (a city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 In ? 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a first-batch international tourist attraction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s the object for assessment, this study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its sustainability for 12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08 to 2019.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① Guilin? s sustainability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From 2008 to 2019, its comprehensive score increased from 26.26 to 50.10 points, in which the scores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landscape resources system, and economic power system increased by 34.79, 27.41, and 6.14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score of economic power was the lowest, which was the deficiency that restricted Quilin? s sustainability;② Among the 14 pillars, the scores of economic open? nes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ell, and they deserve concern in subsequent development plans. The scores of the landscape resource protection pillar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scores of the remaining 11 pillars all im? proved, especially the pillars of travel safety and health and medication.③ Landscape resources, economic power, and social gover?nance were in a high-level coupling state.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ved from a barely unbalanced type in 2008 to a 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ype in 2019. However,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nomic power, landscape resourc? es, and social governance was relatively low.④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indicators with the highest relational de ?gree to the changes in Guilin s sustainability were road density,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er capita tourist arriv?als, and air quality compliance r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stacle degree, the key restricting indicator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us ?tainability were the average number of star-rated hotels, the number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 10,000 people, the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s per 10,000 people, and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rade. The above indicators need to be focused on in the future to im? 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Guilin.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ravel a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 tourism ? oriented city;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Guilin city

(責任編輯:于杰)44B9CFC3-8B70-459F-AB7A-C95CFFD4D8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视频综合网| 曰AV在线无码|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高清免费毛片|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日韩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性欧美在线|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四虎综合网|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国产黄色免费看|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jizzjizz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a在线看|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88av在线| 香蕉伊思人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靠逼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www.亚洲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久久中文电影|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a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