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華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長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稱赤霉病、果穗干腐病、玉米穗粒腐病,近幾年在我國發生十分普遍,一般發生率均在10%以下,極個別品種高達20%以上,尤其是在玉米籽粒形成階段,若受到連續陰雨天氣,個別品種能造成約50%的果穗發生穗腐病,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玉米穗腐病為多種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串珠鐮刀菌、青霉菌、曲霉菌等多種霉菌侵染所致。其中串珠鐮刀菌是優勢病原菌。
病菌附著在種子上就會導致種子霉爛,致使種子不能發芽出苗,造成缺苗斷壟;幼苗上發病會使苗纖細、瘦弱,長得緩慢;開花期發病會使玉米頂部腐爛停止生長;抽穗期發病會使玉米沒有花絲授不上粉而不結實,影響產量。收獲后玉米不及時去除苞葉,通風透光不好,水分散失不出去,也會產生霉變,有的果穗呈暗灰色,籽粒褐色干腐;有的籽粒間生有粉紅色至灰白色菌絲,一些發病早的果穗基本全部腐爛,發病果穗的苞葉與果穗粘結在一起,之間長出一層淺紫色至淺粉紅色霉層,嚴重時籽粒腐爛,果穗不易剝離。
調查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在測產行中隨機抽取30個果穗,查看每個果穗發病面積占果穗總面積的百分率,計算所有發病果穗的平均發病率,得出病級,然后按發病級別和發病株數計算每份材料的發病株率;第二種是收獲時,采用目測法調查測產行中所有果穗。逐穗調查霉變(發?。┳蚜U脊肟偭档谋壤?,計算平均籽粒霉變(發病)率。平均籽粒霉變(發?。┞?%為高感。
第一種調查標準:植株癥狀分級、相對應的癥狀描述見下表。

發病株率%=病級×發病株數/30?
第二種調查標準:每個品種平均籽粒霉變(發?。┞什荒艹^2%。
霉變(發?。┞?每穗霉變籽粒/果穗總粒數
玉米收獲后病菌會附著在秸稈、根茬、雜草等上面存活越冬,成為下年發病的初侵染源,有的種子也可帶菌,這些病菌隨著天氣轉暖,溫度、濕度達到發病條件時就會快速生長繁殖,一般在雨水過多濕度超過80%時,溫度達到25℃以上,病菌的子囊孢子就會迅速生長繁殖,借助風力的傳播,飄落在玉米的雌穗上,引起病害,穗腐病常常會和蟲害一起相隨著發生。因為玉米遭受蟲害后,傷口不會馬上愈合,病菌會趁機侵入成為發病的誘因。倘若采收后的果穗在存儲時不能降到安全水之下,含水量偏多,儲藏庫通風透光條件不夠,倉庫內溫度超過儲存的適宜溫度,都會導致那些霉菌的腐生擴散,引起玉米果穗腐爛或發霉。重茬的比倒茬的重,畝株數多的比株數少的重。同一品種在同一年份同一栽培條件下,海拔過高、株距過小,光照不足,氣溫高、地塊涼,田間郁閉度大,土壤含量不均衡、缺素的地塊發病重。品種果穗苞葉緊,長短適中、果穗下垂的輕;籽粒硬、上成快的品種發病輕。收獲及時發病輕,收獲過晚發病重。
現在的種植過程中還沒有特效藥劑預防玉米穗腐病,但品種間抗性有顯著差異,可選用適應當地成熟期的優質緊湊型、抗倒、抗病、豐產性好的玉米品種。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完成以下幾點做法,以降低玉米穗腐病危害。
5.1 農業防治措施
在玉米品種選擇上,盡量選用一些抗病性較強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好的品種生長快、植株健壯、生命力強,對病菌的抵抗力相對較強,自然較少染病。播種前精挑種子,適當晾曬;不要多年種植一種作物,實行輪作倒茬,及時移除田間病株,銷毀或掩埋,減少初侵染源;氣溫適宜時及時播種,按栽培要求保證畝苗數,促進通風透光,促早熟;科學施肥,適當增施鉀肥可顯著提高玉米抗病、抗旱、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優質高產。
5.2 藥劑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種子藥劑處理,減少種子帶菌,防止苗期土傳病害,以利苗齊、苗壯;其次,做好拔節期、孕穗期蟲害防治,可選用氟硅唑、戊唑醇等殺菌劑二種混用,噴施1~2次,噴藥的同時可加入高效持效期長的殺蟲劑預防玉米害蟲,降低病蟲危害,防止病菌侵入,減少穗腐病的發生。
5.3 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增強通風透光,降低發病率。
科學施肥:測土配方,均衡氮、磷、鉀配比施足底肥,適期分期追肥,適當增施鉀肥,保證玉米整個生育期生長需要,提高抗病力?;溉实貐^大部分為中熟品種,最好在6月20日左右追一次肥,施肥量為尿素20~25公斤/畝,同時在穩定氮肥的基礎上增加鉀肥18%,既抗倒又抗病。
及時抗旱排澇:對低洼、降水量多地塊要及時開溝排澇,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發病概率。
人工脫水:對于后期成熟晚、脫水慢的品種可進行人工清除底部老葉、除去上半部分秸稈、站稈扒皮等措施加快水分散失,縮短后期處于高濕多雨和低溫階段的生育日數,減少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