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芮芮
(長江航運總醫院康復醫學科,湖北 武漢 430010)
輕度認知障礙是一種介于正常老化和癡呆之間的認知狀態,被認為是延緩或逆轉認知損害的最佳干預窗口期。輕度認知障礙核心癥狀為認知功能的減退,根據病因或大腦損害部位的不同,可累及記憶、執行功能,以及語言、運用、視空間結構技能。臨床治療輕度認知障礙多以神經保護性治療或康復訓練為主,其中手指保健操訓練可使患者手指充分活動,進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但采用單一訓練方式治療,臨床療效緩慢[1]。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是一種新穎的訓練方式,指通過Tomatis音頻訓練儀處理的音頻刺激患者的大腦區域,并將音樂與運動相結合刺激患者大腦,強調以聲音的節奏激活身體的運動,同時刺激前庭和聽覺系統,其中高音頻 -?運動刺激可使患者大腦興奮性增高,使患者肌肉緊張、注意力集中,進而提高患者聽覺敏銳性;而低音頻 -?運動刺激可使患者舒展緊繃的神經,減低其興奮性,進而促進患者恢復[2]。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在輕度認知障礙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長江航運總醫院收治的80例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齡60~80歲,平均(70.42±4.77)歲;文化程度:小學11例;小學以上29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61~80歲,平均(70.83±4.49)歲;文化程度:小學13例;小學以上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神經病學(第3版)》[3]中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標準者;臨床表現為認知功能減退者;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4]評分<26分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不耐受者;伴有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者;伴有嚴重感知障礙、幻覺、感覺遲鈍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者等。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手指保健操訓練治療,具體實施如下:①訓練前囑患者放松手指,指導患者合起雙手手掌,并進行快速搓動;②用拇指與食指均勻按揉對側手指,起自指根,止至指尖;③指導患者將左手攤平,并使右手呈握拳姿勢,用左手中指快速按揉右手拳頭上的后溪穴;④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按捏右手合谷穴;⑤最后分開伸直五指,使大拇指緩慢彎曲,伸向小拇指,其余四指保持不變,所有訓練均兩手交替進行,10 min/次,1次/d,訓練結束后活動雙手,充分放松。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治療,采用Tomatis音頻訓練儀(法國Tomatis科研機構,型號:SN150103‐0000472)訓練,其包括主機2個(綠色標志的音頻處理主機和紅色標志的無音頻處理主機)、與主機匹配的無線信號發射器2個(無線發射器的信號輻射范圍為半徑30 m圓周范圍)、若干個具有空氣傳導及骨傳導功能的無線耳機,可多人同時進行聽覺訓練,訓練時間為30 min,包括5 min的常規音樂運動訓練部分(音樂類型主要為兒童歌曲和福音音樂,包括指鼻、對指、獨立平衡、手指運動等4個核心精細運動,每個動作4個八拍)以舒緩患者自主神經系統和25 min的高 -?低轉換音頻刺激部分(音樂類型主要為古典音樂,選用40個音樂程序,每個程序8~9個片段,每段時長2~3 min)以激活患者神經皮質相關功能區,高低音頻轉換通過門控系統來支配高 -?低空氣傳導(AC)與骨傳導(BC)通道之間的交替保證音頻從20~16 000 Hz的轉變,其中BC通道和AC通道均包括C1和C2兩部分,骨傳導信號從BC1至BC2的變換為“延遲”轉變速率,空氣傳輸信號從AC1至AC2的變換為“先行”轉變速率。具體實施如下:將患者集中訓練,10人/組,將患者置于無線信號發射器覆蓋的范圍內,打開開關,調整音頻頻率、音調,區分好耳機并確認骨傳導器是否貼近被試顱骨正中,將立體骨傳導高低音頻轉換耳包式耳機置于患者雙耳進行訓練,播放已設定好的程序,對應相應的音頻,指導患者做指鼻、對指、手指運動及獨立平衡等運動訓練,一個動作做4個八拍,30 min/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 ①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5]、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6]評分、MoCA評分、Rivermead行為記憶量表(RBMT‐Ⅱ)[7]評分。治療前后采用ADL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采用MMSE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精神狀態,滿分3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精神狀態越差;采用MoCA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滿分3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差;采用RBMT‐Ⅱ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記憶力,滿分24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記憶力越差。②持續性注意力指數和正確率:治療前后根據國際通用的數字劃銷試驗檢測兩組患者持續性注意力,其中持續性注意力指數=(查閱總字數/查閱時間)×[(正確劃消字數 -?錯誤劃消字數)/應劃字數],指數越高提示患者持續注意力越好;使用E‐prime 2.0程序對選擇性注意力進行測評,程序任務中共包括紅、橙、黃、綠、青、藍、紫、黑8個字并用這8種顏色進行呈現,所呈現的字的顏色和其字義代表的顏色相同(如“黑”以黑色呈現)為一致測試,所呈現的字的顏色和其字義代表的顏色不同(如“黑”字以紅色呈現)為逆向測試,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一致正確率(一致測試正確次數/一致測試總次數×100%)、逆向正確率(逆向測試正確次數/逆向測試總次數×100%)[8]。③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乙酰膽堿(Ach)、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測定血清MDA、NO、Ach、IL‐6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DL、MMSE、MoCA及RBMT- Ⅱ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 ADL、MMSE、MoCA、RBMT‐Ⅱ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ADL、MMSE、MoCA及RBMT- Ⅱ評分比較(±s, 分 )

表1 兩組患者ADL、MMSE、MoCA及RBMT- Ⅱ評分比較(±s, 分 )
注:與治療前比,*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分;MMSE: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RBMT‐Ⅱ:Rivermead行為記憶量表。
?
2.2 持續性注意力指數和正確率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持續性注意力指數、一致正確率、逆向正確率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持續性注意力指數和正確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持續性注意力指數和正確率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
2.3 血清MDA、NO、Ach、IL-6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DA、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血清NO、Ach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DA、NO、Ach、IL-6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DA、NO、Ach、IL-6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Ach:乙酰膽堿;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 例數MDA(nmol/mL) NO(μmol/mL) Ach(nmol/m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8.23±2.11 5.93±2.31* 51.54±4.16 59.89±8.94* 13.42±4.57 15.11±5.14* 36.47±7.08 31.12±5.94*研究組 40 8.54±2.18 3.15±1.04* 51.31±4.04 64.36±9.97* 13.79±4.61 19.75±6.42* 35.97±7.05 24.12±3.37*t值 0.646 6.940 0.251 2.111 0.265 3.794 0.316 6.48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輕度認知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被認為是阿爾茲海默癥的先兆,其病程發展緩慢,常被患者忽視,因而錯過接受調控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生。手指保健操訓練是指通過按揉患者各個手指關節,增強患者手指活動能力,進而改善患者感知、認知功能,但其缺乏完整性與針對性,已無法滿足多數患者的臨床需求[9]。因此,尋求一種積極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法,對緩解患者癥狀,改善預后意義重大。
音樂訓練可以使腦多個功能區共同參與,并通過對這些區域的加工整合,達到促進腦的連接與發展,從而重塑腦在結構和功能上變化的目的。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是指通過Tomatis音頻訓練儀根據大腦活動規律而修改音樂頻率,從而通過不同音調、頻率的音樂來刺激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大腦皮質的訓練方式,借助外界音頻刺激聽覺中樞與大腦皮層相應功能區域,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目的;音樂從門控系統規律地發出后可以實現從20 Hz到16 000 Hz的交替變化,其中高頻運動刺激可使患者大腦皮質興奮,將患者前庭神經與機體各個肌肉相連接,產生一系列運動,進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低頻運動刺激可使患者大腦皮質興奮性降低,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且該訓練方式可刺激患者聽覺神經,使患者注意力集中,進而改善患者注意力、反應能力及記憶力,這種音頻高低雙向轉換促使大腦接收并傳遞緊張 -?放松的反復刺激,不斷使大腦轉變其感知模式,從而達到刺激大腦中央區域的效果,有助于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的恢復[10‐11]。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ADL、MMSE、MoCA、RBMT‐Ⅱ評分,持續性注意力指數、一致正確率、逆向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可改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狀態及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注意力、反應能力及記憶力。
輕度認知障礙發病過程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應激反應、神經功能損傷及炎癥反應,持續氧化應激損傷可引起腦組織退化,增加神經系統性疾病發病風險。自由基作用于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MDA為氧化最終產物,具有細胞毒性,可造成大量活性氧產生,導致神經細胞損傷;NO具有促進血管舒張的作用,其可促進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腦血管舒張而促進患者腦血流供應增加,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血清Ach主要存在于膽堿能神經末梢突觸間隙,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其分泌降低可引起中樞膽堿能通路障礙,提示患者認知功能受損;IL‐6可參與炎癥反應,通過激活小膠質細胞釋放氧自由基、致炎癥細胞因子等毒性物質,造成神經元損傷,從而促進病情的進展。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MDA、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NO、Ach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可降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及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音樂刺激是一種有效刺激和修復腦神經的手段,主要是通過音頻電波沖動刺激大腦神經中樞,使大腦皮層產生保護調節,具有消炎、消腫、鎮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結締組織纖維吸收的作用,可使患者人體內血清IL‐6水平降低,進而緩解患者炎癥反應;且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可使小膠質細胞活性抑制,減少氧自由基及炎癥細胞釋放,進而降低患者血清MDA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減輕氧化應激反應。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訓練過程中,高低頻轉換音頻可由中耳內的耳蝸向大腦的邊緣系統及前額葉皮質傳遞,減少自發的凋亡細胞死亡,增加神經營養因子,改變神經遞質的水平或受體,進而提高患者血清Ach水平進而使過度神經興奮得到抑制,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12]。
綜上,高低音頻 -?運動刺激可改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狀態、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降低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進而提高患者注意力、反應能力及記憶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