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民醫院,山東 東營 257300)
缺血性腦卒中起病較急驟,主要病理特征為局灶性的神經功能缺失,癥見不同嚴重程度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和口眼斜,或伴昏迷、失語等,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多發病及常見病[1]。60%~7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經搶救治療后可恢復神志,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2]。目前,西醫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主要采用超早期溶栓及神經保護藥物治療,但超早期溶栓治療具有嚴格的時間窗限制及出血風險。中醫認為,腦卒中病機特點是氣血瘀滯,脈絡瘀阻。桃核承氣湯為中醫傳統理血劑,具有泄熱逐瘀功效,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均有較好的效果[3-4]。本研究采用桃核承氣湯聯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并分析其對患者認知功能、血清炎癥因子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廣饒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1~83歲,平均(58.19±5.73)歲;體質量35~104 kg,平均(57.26±17.34)kg;基礎疾病:高血壓病28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癥25例,糖尿病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1~83歲,平均(57.43±6.89)歲;體質量35~104 kg,平均(57.34±18.89)kg;基礎疾病:高血壓病29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癥24例,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查號:2019025)。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的診斷標準:急性起病;局灶神經功能缺損(一側面部或肢體無力或麻木,語言障礙等),少數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或體征持續時間不限(當影像學顯示有責任缺血性病灶時),或持續24 h以上(當缺乏影像學責任病灶時);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腦CT/MRI排除腦出血[5]。②中醫診斷符合?中西醫結合腦病診療學?中風痰瘀阻型腦梗死的診斷標準[6]。主癥:口舌斜,半身不遂,舌強語謇或失語,神志昏蒙,肢體麻木。舌脈象:舌紫暗,苔滑膩,脈弦滑。具備主癥兩項以上,急性發病,結合舌、脈、誘因、先兆、年齡等因素可明確診斷。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發病時間<4.5 h;未出現昏迷等嚴重意識障礙;初次發病;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動靜脈畸形、顱內動脈瘤、顱內腫瘤患者;存在出血傾向者;使用其他改善認知功能障礙藥物的患者;近3個月內有腦外傷史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既往有出血性腦梗死和顱內出血病史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2.1 常規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保護腦組織、穩定血壓、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等。
2.2 對照組 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國藥準字S20020034,50 mg/支)靜脈溶栓治療,給藥劑量為0.9 mg/kg,總給藥劑量<50 mg,先靜脈注射10%,再將剩余的90%持續靜脈泵入,在60 min內泵完。共給藥1次。
2.3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桃核承氣湯。方藥組成:桂枝6 g,甘草片6 g,大黃10 g,芒硝6 g,桃仁12 g。隨癥加減:氣虛者,去芒硝,加人參片9 g(另煎);痰盛者,加法半夏9 g;腹脹者,加厚樸9 g。常規水煎2次,取藥汁200 m L,口服或鼻飼給藥,早晚各1次。共給藥2周。
3.1 觀察指標 ①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7]。MoCA量表包括命名評分、視空間評分、注意力評分、構象思維評分、語言評分、定向力評分、記憶力評分,總評分為30分。MoCA評分≥26分表明患者認知功能正常。②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上肢靜脈血3 mL,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一研生物公司。③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紅細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
3.2 療效評定標準 基本治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降低>90%;顯效:45%<NIHSS評分降低≤90%;有效:17%<NIHSS評分降低≤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17%;惡化:NIHSS評分升高。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45/48),高于對照組的52.08(25/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MoCA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oCA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命名評分、視空間評分、注意力評分、構象思維評分、語言評分、定向力評分、記憶力評分及總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命名評分 視空間評分 注意力評分 構象思維評分 語言評分 定向力評分 記憶力評分 總分觀察組 48 治療前 2.12±0.58 2.45±1.07 3.07±0.68 1.07±0.42 1.63±0.59 4.47±1.13 1.68±0.47 18.27±2.38治療后 2.98±0.73△▲ 3.89±1.42△▲ 4.43±1.27△▲ 2.53±0.87△▲ 2.95±1.17△▲ 5.95±1.38△▲ 3.13±0.75△▲ 25.49±3.32△▲對照組 48 治療前 2.13±0.59 2.42±1.13 3.12±0.65 1.09±0.48 1.65±0.57 4.48±1.12 1.69±0.48 18.49±2.36治療后 2.47±0.62△ 3.07±1.34△ 3.79±1.08△ 1.73±0.46△ 2.24±0.61△ 5.14±1.27△ 2.37±0.62△ 22.57±3.43△
(3)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6、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m L,±s)

表3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m 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白細胞介素-6 腫瘤壞死因子-α 白細胞介素-8觀察組 48 治療前 18.31±2.46 29.14±5.28 24.89±2.37治療后 4.36±1.17△▲ 10.26±1.07△▲ 12.36±1.14△▲對照組 48 治療前 18.29±2.74 38.72±4.36 25.63±2.46治療后 9.13±1.25△ 15.13±2.24△ 17.13±1.92△
(4)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紅細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紅細胞比容(%) 全血高切黏度(mPa·s)觀察組 48 治療前 0.64±0.15 5.80±1.34治療后 0.36±0.03△▲ 4.73±0.45△▲對照組 48 治療前 0.62±0.13 5.79±1.33治療后 0.49±0.08△ 5.31±0.69△組別 例數 時間 血漿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觀察組 48 治療前 1.79±0.42 13.29±2.56治療后 1.49±0.12△▲ 9.34±1.19△▲對照組 48 治療前 1.80±0.43 13.27±2.35治療后 1.65±0.27△ 11.13±1.75△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機制復雜,與能量耗竭、興奮性中毒、神經炎癥、神經細胞凋亡、再灌注損傷、氧化應激等有關[8]。西醫治療該病以藥物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治療為主[9]。阿替普酶是臨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常用藥物,研究表明應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時間越早,療效越好、越安全[10]。但由于阿替普酶的治療時間窗狹窄,臨床應用受到限制[11]。
中醫認為,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復雜,與情志、勞累、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病機為機體氣虛血瘀、濁毒內蘊、痰熱腑實等導致肝陽化風,氣血并逆,直沖犯腦[12]。桃核承氣湯具有通腑泄熱、活血祛瘀之功,方中桃仁潤燥滑腸,破血行瘀;大黃涼血解毒,瀉下攻積,逐瘀通經;芒硝清熱瀉火,瀉下軟堅;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散寒止痛,助陽化氣;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和藥性。黃育馳等[13]研究發現,加減桃核承氣湯可以明顯加快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腫吸收速度。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桃仁及其提取物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等作用[14]。大黃有效成分大黃酚可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小鼠的神經功能,增強抗氧化能力[15]。桂枝揮發油在抗炎、抗病毒、抗腫瘤和抗菌等方面具有較好的藥理活性[15]。芒硝的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鈉,具有促進腸蠕動、緩解水腫、抗炎等作用[16]。
本研究圍繞認知功能、血清炎癥細胞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展開。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局部血流量降低,神經功能退化,認知的結構基礎發生改變[17];多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非腦卒中區域供氧和供血相對不足,由于與情緒、智力、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對缺血比較敏感,引發認知障礙等一系列癥狀。炎性反應是造成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且貫穿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發展和轉歸全過程[18]。IL-8可以對免疫效應細胞產生較強烈的趨化效應,促進免疫效應細胞釋放多種生物活性物質[19-20]。IL-6、TNF-α水平升高可增強炎性反應,進而誘發或加重腦卒中[21]。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全血黏稠度升高,血液流動性下降,易造成血栓形成,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命名評分、視空間評分、注意力評分、構象思維評分、語言評分、定向力評分、記憶力評分和總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IL-6、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紅細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桃核承氣湯能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認知功能,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本研究與陳源等[22]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桃核承氣湯聯合注射用阿替普酶能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但本研究未開展長期隨訪研究,后續擬進一步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分析其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