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碩,張 威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失眠是指以入睡困難、睡后易醒、醒后難以再次入睡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疾病,常伴隨心悸、健忘、乏力等癥狀,?黃帝內經?稱其為“不得臥”“目不瞑”。眼針療法是彭靜山教授首創的一種微針療法,通過針刺眼眶周圍穴區防治疾病。“眼絡于腦,通調臟腑”是眼針療法的核心理論[1]。眼部與人體經脈、五臟六腑均有一定的聯系,?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素問·五臟生成?云:“諸脈者,皆屬于目。”通過觀察眼部的絲絡與顏色,可以了解臟腑的情況[2]。彭靜山教授繼承并發揚了明·王肯堂的“八廓應乎八卦”學說,將五輪八廓學說與八卦理論相結合,確立了眼區的“八區十三穴”,豐富了針灸療法的內容。田維柱教授作為彭靜山教授的學生,利用生物全息理論和后天八卦劃分眼睛八區,首次提出了“八區八穴”理論,使眼針操作更加簡便[3]。作為一種特殊微針療法,眼針療法具有取穴少、操作簡單、方便記憶、治療范圍廣、安全可靠等優點。
中醫對失眠的病因論述較多,?難經·四十六難?言:“血氣衰……夜不得寐也。”?醫宗必讀?言:“一曰氣虛……一曰胃不和。”?靈樞·脹論?云:“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靈樞·大惑論?言:“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得瞑矣。”可以發現失眠的病因不外乎虛實兩類。?靈樞·口問?云:“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景岳全書·不寐?言:“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WHO/WPO)?將失眠的病機概括為陰陽氣血失和、臟腑功能失調,以致神明被擾,神不安舍[4]。
2.1 選穴原則 眼針選穴與失眠的辨證分型有關,其中肝郁化火證多為情志內傷,肝郁化火,擾動心神,治宜疏肝瀉火、安神定志,主要取肝區、心區;痰熱內擾證多為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熱上擾,治宜清熱化痰、和中安神,主要取心區、脾區;陰虛火旺證多為腎陰耗傷,水不濟火,或心火內熾,陰虛陽亢,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主要取心區、肝區、腎區;心脾兩虛證多為思慮過度,傷及心脾,或為脾虛生化乏源,營血虧虛,不能上奉于心,治宜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主要取心區、脾區;心虛膽怯證多為氣血虧損、心虛膽怯、心神失養,治宜益氣鎮驚、安神定志,主要取心區、膽區。
2.2 單純眼針治療 劉露陽等[5]運用眼針治療卒中后失眠,眼針組針刺雙側心區、上焦區,體針組針刺印堂、四神聰、安眠等穴位,結果顯示眼針與體針治療卒中后失眠均有效,但眼針在縮短患者入睡時間、改善睡眠障礙等方面均優于體針。徐輝等[6]比較眼針與右佐匹克隆片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眼針治療失眠的總有效率高于右佐匹克隆片,患者睡眠質量更高。劉悅等[7]研究眼針對心腎不交型失眠的臨床療效,對照組口服參芪五味子片,嚴重者予以地西泮片,治療組使用眼針療法,針刺心區、腎區,結果顯示眼針療法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療效顯著。黃興麗等[8]觀察眼針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臨床療效,對照組采用口服地西泮治療,治療組以心區為主穴,心脾兩虛證加脾區,心腎不交證加腎區,心膽氣虛證加肝區、膽區,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29%(58/68),高于對照組的51.51%(34/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眼針治療頑固性失眠療效顯著,優于單純西藥治療。李嗣祺等[9]選取失眠患者40例,針刺腎區、心區,并囑患者調整飲食、作息規律、工作適度,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38/40),表明眼針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療效確切。綜上所述,單純運用眼針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中藥、西藥或體針治療,且對于各種證型的失眠均有滿意療效。
2.3 眼針結合體針治療 體針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陰陽的作用。羅媛媛等[10]研究發現,眼針結合體針治療卒中后失眠的療效顯著,且優于單純體針組。秦海軍等[11]將9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艾司唑侖片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體針(雙側申脈、照海等穴)配合眼針(雙側肝區、心區)治療,結果顯示眼針聯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鄔瑞[12]探究眼針結合體針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療效,發現眼針聯合體針可以延長患者睡眠時間,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患者中醫癥狀。李冬巖[13]發現眼針結合體針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程巖[14]采用眼針(雙側心區、脾區)聯合體針(三陰交、足三里、心俞、脾俞)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結果顯示眼針聯合體針治療的臨床療效更佳。張忠偉[15]選取失眠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單純體針(四神聰、三陰交、神門等)治療,治療組采用眼針(心區、脾區、肝區、腎區)結合腕踝針治療,結果顯示眼針聯合腕踝針在延長失眠患者睡眠時間方面效果顯著。綜上所述,眼針聯合體針治療失眠的療效顯著,可以有效緩解失眠患者痛苦,縮短病程。
2.4 眼針聯合中藥治療 針藥結合療法在治療失眠方面應用廣泛。李青等[16]采用歸脾湯聯合眼針(雙側心區、脾區、上焦區)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效果顯著,能顯著降低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改善失眠中醫證候,療效優于艾司唑侖片。王東旭等[17]發現眼針(心區、肝區、腎區、脾區)聯合百合地黃湯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療效顯著,優于單純中藥治療。胡楠等[18]選取中風后失眠患者60例,對照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聯合保神湯治療,治療組采用眼針(雙側肝區、腎區、心區、脾區)聯合保神湯治療,結果顯示眼針聯合保神湯治療中風后失眠療效確切。張絲微等[19]探究眼針聯合溫膽湯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針藥結合治療失眠的總有效率為96.67%(29/30),高于單純溫膽湯的13.34%(2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崔敬等[20]采用眼針(雙側心區、脾區、腎區)聯合歸脾湯治療原發性失眠,結果顯示針藥結合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中藥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均表明,眼針聯合中藥內服治療失眠療效確切,值得深入研究。
2.5 眼針聯合體針及中藥治療 王翰[21]將74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7例,對照組采用歸脾湯治療,治療組采用眼針聯合體針及歸脾湯治療,結果顯示眼針聯合體針及中藥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的整體睡眠質量和心脾兩虛癥狀改善明顯。程雪[22]將60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體針聯合歸脾湯治療,治療組采用眼針聯合體針及歸脾湯治療,結果顯示眼針聯合體針及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療效優于體針聯合中藥治療。
2.6 眼針聯合埋針治療 李禹瑭[23]將6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四神聰、印堂、安眠、神門等),治療組采用眼針(心區為主穴,配穴隨證加減)埋針治療,在眶外沿皮橫刺,埋針24 h,結果顯示眼針埋針治療不寐的效果優于常規針刺。馬立娜[24]將60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歸脾湯治療,觀察組采用雙側眼針(心穴、脾穴)埋針治療,埋針48 h,結果顯示眼針治療心脾兩虛型不寐效果優于歸脾湯。
綜上所述,眼針治療失眠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可以結合體針、中藥、埋針等多種治療方式以提高臨床療效。現有研究仍有諸多不足:①研究樣本量較少,缺乏系統綜述、數據挖掘類研究;②療效評定方式單一,且主觀性較強,結論的可信度較低;③研究和隨訪時間較短,難以評價遠期療效;④臨床分型不明確,未觀察眼針治療不同類型失眠的療效差異。眼針療法從產生到完善經歷了較長時間,希望臨床研究人員充分發揮眼針療法的特色優勢,在眼針治療失眠領域取得更多高質量成果,大力推廣眼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