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光 王忠厚



2021年金秋九月底,作為“著名作家訪神東”采風創作活動成員,我有幸全程參與了采風創作活動。所到之處,一股股情感的波濤波瀾起伏,在我的靈魂深處激起浪花朵朵。
神東,煤都星光
地處蒙陜晉能源富集區的神東煤炭集團,是國家能源集團神府東勝煤田骨干礦井和山西保德煤礦的生產運營管理者,疆域地理涵蓋晉陜蒙的保德、府谷、伊金霍洛、東勝、杭錦大地。可謂烏金滾滾,地域遼闊。神東煤炭集團總部所在的大柳塔鎮,坐落于陜北神木市北端,是神府東勝煤田腹地中心。
神東,是神東人創造神奇的大手筆。從1984年的開發號角吹響,神東人以朝圣者頂禮膜拜般的虔誠,以拓荒者的奮進姿態勇毅前行,在蒙陜晉連綿起伏重巒疊嶂的黃土高原凄雨冷風中鉆木取火,書寫了大中華能源鏈條上騰飛的神話。
神東,是創新開拓者。在光陰如箭的37年里,神東人以拓荒牛的精神和老黃牛的執著,在蒙陜晉逶迤遼闊的肌體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陸續建成了13個礦井,一腔熱血般紅紅火火暖流如潮的中國夢,從這里相繼起航,行走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注活力、給熱度、送光亮,從年幼的孩童漸趨長大。這些氣勢不凡的礦井,金枝搖翠、玉樹擺枝、飛花綻絮,構成千萬噸礦井群,有的礦井年產甚至超3000萬噸,躍升為世界級超大型煤礦,總產能已翻過了2億噸的橫桿。
就此,一個被稱之為神東的煤企,像一株株蔭蓋北中國的大樹,在蒙陜晉的大地上生根、舒枝、展葉,漸趨長成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從1984年開建至2021年8月底,神東累計生產煤炭32億噸之多,為國家提供了低硫、低磷、低灰、中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化工和冶金用煤,是全球最大的高產、高效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
昔日人煙稀少的大柳塔,在中國這艘煤海漂浮的巨輪上,以足夠的說服力,當仁不讓成為全球最大的現代化綠色新煤都。站在當今世界煤山瀚海中觀望煤炭工業時,需用仰望的姿勢才能看懂神東所處的位置,它肩負著“世界能源看中國,中國能源看神東”的歷史重任,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煤炭穩定供應的火車頭。
神東,是科技的引領者。神東人不僅把科技發揚光大,而且應用得爐火純青、快馬加鞭。神東是在國家超大型煤田發現之后,確立的煤炭開采建設的樣板基地,曾經肩負著國家能源開發戰略轉移的重大使命,現已打造成以千萬噸礦井群為基礎的神東煤炭“部落”。
神東煤炭立足科技最前沿,采用國內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成為當今世界煤炭科技的引領和展示者。2018年3月,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在神東上灣煤礦投入運營,日產煤5.84萬噸。這一登峰造極天文數字的誕生,得益于一臺龐然大物般的超大采煤機,在地下數十米深處的鬼斧神工般的大刀闊斧采煤,僅區區一條吊鏈就達600公斤之重,由128架液壓支架構成,可起吊20噸的重構。8.8米的采高、299.2米寬的工作面,實行智能化電腦控制,半年時間就穩步推進了5255米,在世界煤炭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重器,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追求卓越的神東人,不斷叩問科技創新之路,科技的日新月異讓他們在煤山之巔縱橫捭闔。他們首創了智能綜采模式,所有礦井全部采用智能控制,大大減少了現場人員值守,安全系數也顯著上升。石圪臺薄煤層礦井率先應用先進的等高智能開采設備,實現薄煤層無人智能切割開采;榆家梁礦井建立精確三維地質模型,實現了中厚偏薄煤層透明自主智能采煤;錦界礦井厚煤層采煤,實現了預測機器人智能割煤。
屢創神奇的神東人,敢為人先,在大風大浪中勇立潮頭,建成了國內首個煤炭智能掘進系統,集成5G技術,實行作業快速掘進新模式,實現了掘進作業工序的智能化和少人化,全流程智能“機器人化”作業。作業機器人和巡檢機器人研究攻關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多種類多臺(套)機器人,在煤海深處劈波斬浪,沖鋒陷陣。鉆錨、噴漿等作業類機器人的應用在部分區域實現了無人支護、噴漿作業;管路抓舉、開槽等輔助作業類機器人的應用,使作業人員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工效提升2倍以上;變電所、水泵房、主運輸系統等巡檢類機器人代人巡檢,提升了變電所、水泵房、主運輸系統無人值守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作業面刀割斧鉞舉重若輕。
2021年金秋八月,喜訊傳來,神東與華為兩雙巨手握在了一起,攜手打造超凡脫俗的智能化礦山建設,神東與華為煤礦軍團以聯合創新中心為載體,致力于煤礦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建設的共同實踐,塑造跨行業戰略合作的全新典范。
作為我國煤炭工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有“超級煤礦”之稱的神東,有著先進的工藝流程和完整的行業生態圈,有著豐富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應用場景,有著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和信心決心。而號稱“超級軍團”的華為煤礦軍團,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有著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技術和專利,具有強大的科研和綜合技術實力,擁有行業領先的數字化轉型經驗。華為煤礦軍團以賦能煤炭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為戰略,積極為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推動工業互聯網在煤炭行業釋放巨大的價值潛力。
神東,安全的舉旗者。神東人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職責明晰,人人擔責,齊抓共管,在生產實踐中自主首創了煤礦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神東麾下的13個礦井均為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并被同行廣泛效仿,傳播甚廣,效果極佳。煤炭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這一基于神東的重大成果,被確定為國家行業標準,成為全國能源企業的一個測試標桿。
神東在創造神奇的同時,榮譽也接踵而至,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第三屆中華環境獎、全國質量獎等獎項。累計獲得國家專利121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公司獲評“2018-2019年度煤炭工業安全高效集團(礦區)”,13礦14井均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特級安全高效礦井”榮譽稱號。上灣煤礦“8.8m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獲得了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
神東,綠色豐碑
按理說,煤炭開采歷來是對人類生存的地球的一次開腸豁肚的外科手術,而后造成涉域之內令人心驚肉跳的山崩地裂,給當地生態留下顛覆性的創傷,而神東繞開了固有的開發、治理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橫跨蒙陜晉的神東煤炭集團,由多重地質地貌所構成,既有溝壑縱橫的丘陵帶,也有漫漶逶迤的毛烏素沙地。我作為生活在蒙地西口人的后裔,祖輩流傳下來的惡劣環境深入骨髓,現在聲名在外的神東所覆蓋的范疇內,既是西口路必經地,也是口里原住民最初的家園,他們眼含熱淚,破衣爛衫,腳踩荊棘翻山越嶺,走大漠、涉窮山、過惡水,在干旱少雨、生態環境極為惡劣的窮鄉僻壤,種下的是種子,收獲的是斗米升糠,人們缺吃少喝,大量的人口踏上了道阻路險的西口路,留下了苦難的背影,大柳塔就是其中的一條西口路必經之地。1995年初秋,我曾去延安考察水土世行項目建設,路過神東中心大柳塔鎮時,坐落在烏蘭木倫河與?牛川之間南北狹長地帶的神府礦區,只是一個小山村的模樣,沒有高樓大廈,低矮的房子龜縮在臂彎狀的道路兩側,煤車穿梭,塵土飛揚,路邊小飯館時被湮沒在煤塵中。麻雀的羽毛是黑色的,就連路邊偶爾出現的雞鴨鵝也是披著一抹煤塵。大柳塔哪有什么大柳樹,只有一些零星的小樹,歪頭蔫腦地站立于包(頭)府(谷)公路兩側,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大柳塔西南方向高大的礦井塔佇立在烏蘭木倫河畔,煙囪飄出一股股直沖云霄的熱氣,一座新型的煤都正從蒙陜晉山川溝峁間蒼茫雄起。
而今再次踏進大柳塔,簡直讓人不可思議,昔日大柳塔灰褐色的云天早已蕩然無存,低矮的房屋不見了,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道路潔凈了,街市在不斷擴容,容顏靚麗了。仿佛置身于現代化都市中,新氣象新面貌構成了大柳塔的新景觀,寬闊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怒放、婀娜多姿,一棵棵花木如貴婦人般扭動腰姿,回眸一笑百媚生。我站在城區的一角,抬頭仰望天空湛藍清澈,這哪里是聞名遐邇的煤都,分明是天上人間世外桃源,歷史與現實對照,總是讓人一時半會兒回不過神來。
神東人自從打響了建設中國煤都的核心戰役后,于1985年風卷殘云的早春,在大柳塔鎮的李家畔村揮鍬栽下第一株柳樹后,便開啟了綠色環保的世紀民心工程,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37年悄然而過,神東人在蒙陜晉的荒山禿嶺上,為了打造中國一流礦區的追求與夢想,像老黃牛拖著犁耙,迎著時代的曙光,面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地原生環境脆弱的景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摒棄了傳統的“先開發后治理”的固有做法,實施了“先治理后開發、開發與治理并重”的原則,摸索形成了“三期三圈、五采五治”煤炭企業綠色發展模式,創新了煤炭開采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模式與技術,為探索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了經驗和示范,創建了“生態礦區、綠色礦山、清潔煤炭”為特征的大型煤炭基地,引領和帶動了煤炭產業的綠色發展,解決了脆弱生態環境與大規模煤炭開采相矛盾的世界性難題,開創了“煤采了、地綠了、水清了、天藍了”的世界煤炭開采史上的奇跡。
“三期”,是神東人開發煤田實施的采前大面積風沙與水土流失治理、采中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采后大規模土地復墾與經濟林營造。實際上就是為生態脆弱的礦區上了鎖、加了箍,鏟除了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煤炭開采后的痼疾加重、雪上加霜之狀況。
“三圈”,分為外圍保護圈、周邊常綠圈和中心美化圈,使整個礦區呈現綠色、和諧、協調發展。外圍保護圈是對礦區外圍流動沙地,優化草本為主、草灌結合的林分結構,營造了生態防護林,建成了沙漠綠洲;周邊常綠圈是對礦井周邊裸露高大山地,優化水土保持整地技術,建設了“兩山一灣”周邊常綠林與“兩縱一網”公路綠化,形成了常綠景觀;中心美化圈是對生產生活周邊環境進行的全面改善,真正建成了廠區森林化、小區園林化、道路景觀化。
神東人在礦區治理和開采的協調上,摒棄了陳舊的被動做法,主動出擊,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五采五治”生態環境保護理念。采用“先治后采”“采小治大”“采下治上”“采黑治綠”“采山治域”方略,經過多年矢志不移的篤定前行,成效顯著,立竿見影。松、柏、桃、梨、槐、沙柳、沙棘、玫瑰、丁香等100余種喬灌木紛紛落地生根,綠色掩映山重水復的漫漫亙古荒原,生態治理面積延展到384平方公里,構建起了“山水林田湖”的生態空間結構,大有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意味。
植物群落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從原以油蒿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為以沙棘為主的灌草群落,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空間與地域互補,相融共生,花團錦簇,綠漫無邊。使赤裸或半赤裸丘陵起伏的荒漠上建成了綠洲,隨便撒下一把種子也能生根發芽,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綠色礦山,這是世界煤炭的傳奇和史詩。把麾下的13個礦井按照地貌不同、地質結構差異,找準“病灶”割除“病根”,進行有針對性的對癥下藥分塊切割治理,通盤整治,分成流動沙防治區、荒漠草保護區、農牧田復墾區、濕地湖修復區、礦井水涵養區、采礦山森林區、經濟林營造區等七個區塊進行綜合整治。他們把分片治理工作做到了極致,就像繪制地圖一般,治理方式繪于圖上,實施于實踐中,為礦區大面積土地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神東礦區得到了全方位的修復,做到了外整里治、去渣除塊、通脈活絡的效果。
神東13座煤礦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大柳塔、布爾臺等7個礦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烏蘭木倫等3個礦入選省級綠色礦山,而剩余的3個礦也已完全達標。而在探索整理完成的諸如《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礦區土地復墾的微生物修復技術與應用》等4項技術專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柳塔煤礦建成全國唯一的采煤沉陷區科技示范園,哈拉溝煤礦建成了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氣候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逆轉,風沙天氣明顯減少,降雨量則顯著增加,空氣濕潤了,風沙天氣由原來全年的25天以上,驟減為3~5天。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初期的3%提高到了64%以上。可謂是:原來是風沙千里濁水流,現在是風高天藍變綠洲。“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沉重與驚駭,早已從神東人大刀闊斧的開創中悄然改變。
神東人作為大礦區綠化、整治、修復生態的實踐者,開膛破肚花樣翻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匪夷所思的神奇。
一腳踏進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放眼層林盡染的6萬畝治理區,茶園式的大果沙棘基地,255萬株大果沙棘、90萬株果樹像列隊守衛疆土的將士,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示范基地內山、水、林、田、湖、草互相搭配,和諧共存,生態建設成績凸顯。2018年,獲得了陜西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區”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榮譽稱號,同時獲得了自然資源部“國家級綠色礦山”榮譽稱號。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一灣清澈如鏡的湖水,竟然像孔雀開屏般神奇地向我們鋪展其神采和風韻,似夢似幻地讓任何第一次的走近者目瞪口呆。該基地以哈拉溝煤礦沉陷區生態治理為基礎,從簡單的復墾、栽樹,在“三期三圈”生態治理模式的基礎上,神東人用采煤的智慧拓展思維,不僅產出了高品質的煤,而且還創造了一闕綠色傳奇。有誰能想到,一個挖出煤炭的生態脆弱之地,竟然奇跡般地建造了一個碩大的人工湖。它是把煤田深處的水抽出來,經過蓄積曬水、水源涵養、水質凈化,而形成的一處風景秀麗的人工湖。湖中水波蕩漾,清澈見底,蒲葦叢生,鵝鴨鴻雁浮游,魚兒跳躍,景色美不勝收。人們在3公里長的木棧道上巡游,一眼望不到頭的湖面,秋風乍起,波光瀲滟,這哪里是塞外煤田,分明是江南水鄉,給人一種“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夢幻般的體驗。這就是因煤炭而聞名遐邇的神東,在收獲了真金白銀之后,華麗轉身反哺社會,挑起了描繪祖國綠水藍天的重任,硬生生把一個亙古荒原變成了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山川秀美的人間神話。
而神東上灣生態治理區又是另一種世外桃源般的存在,20.2平方公里的礦區,“三期三圈”生態防治創意盡顯無遺,由近向遠隨著目力所及跌宕起伏。貫穿神東采前、采中、采后全過程,構建了以風沙治理為主的寬幅立體“外圍保護圈”,以水土保持為主的常綠景觀“周邊常綠圈”,以園林建設為主的優美和諧的“中心美化圈”。
在神東布爾臺區域采煤沉陷區,是典型的荒漠沉陷區,涵蓋布爾臺煤礦、寸草塔礦和寸草塔二礦,泱泱219平方公里,是神東礦區最大的集中連片采煤區。神東煤炭集團堅持“三期三圈”生態防治模式,探索出了生態脆弱采煤沉陷區現代能源經濟、生態治理、生態產業的新模式,公司與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在自然條件惡劣與采煤沉陷所形成的環境不利因素下,共建6萬畝生態綜合示范基地、4萬畝生態+50萬千瓦光伏基地。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了96%,地質環境治理率、土地復墾率達到了100%,植被覆蓋率由19%提高到65%,植物種類達到了100余種,新增喬灌木數量達200余萬株,喬灌草形成橫向到邊,縱向高低結合形成層次分明的立體優勢,光伏板下種植了高蛋白飼料桑、沙棘、苜蓿等植物,年產值不斷攀升,實現了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完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共存。自然環境改變了,形成了良性循環,由先前的干旱荒漠草甸地帶,人工建成了綠油油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這就是我們眼中的神東,從生活區到采礦區,在示范引領的基礎上,綠色、生態、安全、環保已經全面開花,結出了碩果。全面實現了生活小區園林化、工業廠區森林化、交通道路景觀化、周邊山地常綠化、水土保持綜合化、排矸復墾農田化、中水灌溉資源化、采區治理效益化、科研示范基地化、鄉村建設美麗化。
一批又一批神東人,把自己人生的夢想寄托在這片曾經荒原般的赤貧土地上,把青春撒在了這方熱土。他們以追尋綠色為己任,頭發白了,歲月老了,大地綠了。
汽車在神東礦區疾馳,在13個礦井分布的波瀾起伏方圓1000多平方公里內,地面之下,機聲隆隆,滾滾烏金;上面則是微風拂面,到處都是重巒疊嶂的綠色屏障,綠風撲面,微塵洗濯,生態神東,心海帆影。我的目光也隨之在遼闊的地域上飛馳,鱗次櫛比的油松、山杏、白楊、柳樹、沙柳、沙棘隨著起伏的高原地貌,從眼簾閃過,被遠遠甩在了身后;而前方依然是綠色蜿蜒,這山那水隨風閃耀向遠方延伸,似無邊綠海,波瀾激蕩,一望無際,不經意間綠漫心尖。而縱橫交錯的道路,像綠色的走廊,快速疾馳的汽車像綠海中的一葉小舟,時而隱沒時而現身,出沒在綠浪聞鶯的幻境中,面對大湖泊、大草原、大光伏天造人設的絕域風光,一對對幸福的神仙眷侶不經意間從我的腦海穿越,我在瞬間進入了追憶的假寐中。
神東,工匠脊梁
神東在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擁有3.2萬多名員工的神東,以“深山出俊鳥,飛澗有沉魚”盎然傲視煤炭群雄,一大批創造或改變煤炭史的史詩般的“牛人”涌現,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三牛精神”,與他們相得益彰,他們創造的奇跡,不僅是神東亮麗的風景線,更是托起神東堅挺的脊梁,澆鑄起神東令人矚目的傳奇大廈。
現任神東救援消防大隊長助理的劉金利,在圈內有“救援一哥”的稱呼,他就是神東“牛人”的典型代表。5年的部隊生涯,練就了一身的技能,他一次次突破了所在部隊通訊架設專業紀錄。1997年從部隊轉業后,劉金利如愿進入了神東這座成就人生的大熔爐,開啟了他救援消防的人生之路,靠著自己在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磨煉的體魄,他在煤田瀚海中劈波斬浪20多個年頭,直接參與或領導近千起救援任務,可以稱得上是“生死一線”上的俠肝義膽。
行內人知道,煤礦現場施救幾乎與部隊作戰大同小異,現場施救盡管沒有短兵相接炮聲隆隆,但也是硝煙彌漫危機四伏,死神隨時有不期而至的可能。只有業務過硬,膽識與智慧過人,才能安全救人。在每次高強度訓練中,別人跑1000米,劉金利跑別人的兩倍,有時一趟七項綜合體能訓練下來眼冒金星、天旋地轉。別人下班回家休息,他再加班加點訓練儀器操作。超負荷的訓練,讓他的技能突飛猛進,精益求精。
2005年,劉金利擔任神東技能競賽救援消防大隊小隊長,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礦山救護技術比武,在如林高手中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由于他工作優異成績突出,被內蒙古總工會和內蒙古團委評為先進個人,并被內蒙古安監局破格晉升為技師。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只要警鈴一響,我們便會迅速奔向現場。”劉金利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而且無怨無悔。2009年2月21日凌晨3時40分,神木縣大柳塔鎮包府公路境內13公里處,發生了一起油罐車嚴重翻車事故。劉金利帶領值班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合力救出兩名隨車人員。但還有一人左大腿卡在車頭下面,救援困難。劉金利和隊員們利用千斤頂、液壓鉗、高壓氣墊等破拆工具打開鐵板,試圖將傷員的左腳拉出,結果受阻。由于長時間的救援無果,遇險人心情復雜急躁不安,神情恍惚,不配合救援。于是,劉金利與在場的交警溝通,調來兩臺吊車,才將傷員成功救出。
2016年1月6日,陜西省神木縣孫家岔鎮劉家峁煤礦發生重大爆炸事故,井下被困11人,且還有隨時爆炸的可能,情況十分危急,急需神東出面緊急馳援。在救援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決定派出經驗豐富的神東救護消防大隊長助理劉金利,帶領小隊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偵察。由于爆炸現場濃煙滾滾,劉金利一行下井行走了1500米后,已經無法繼續深入。技高人膽大的他,冒著生命危險,當機立斷又帶隊向前走了50米左右,偵察取回有效氣體數據后才返回。劉金利升井匯報后,指揮部才決定采取倒轉風流方向的措施開展救援。
2017年4月19日凌晨4時40分,陜西省神木縣大柳塔鎮板定梁塔煤礦井下發生透水事故,當班下井7人,1人安全升井,其余6人被困井下,下落不明。劉金利再一次帶領隊員入井觀察水位、搜尋人員,并及時向地面基地匯報,同時將災區指路器從地面鉆孔放入井下進行呼救,經過77小時晝夜奮戰,6名遇險礦工安全升井。
每一次救援,對遇險者來說是生的希望,對救援人員來說,卻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劉金利為了救出更多涉險的同胞弟兄,多次出生入死。在處理準格爾旗三不拉煤礦火災事故中,劉金利乘坐的救援車不幸翻入涵洞,是沙堆借力才使他免于一難;在處理陜西府谷縣新民鎮小煤礦事故時,差一米就跳入上千度的煉鎂火坑……
為了不讓家人擔憂,每一次參與救援,劉金利都會將手中的電話轉交給隊員,并安頓他們說:“如果是單位的人打來的,你就說在‘事故現場’;如果是家人打來的,你就說‘樓上開會’。”
這就是一個神東人的責任擔當。
23年的不懈努力,劉金利用激情和汗水鑄就成長,天道酬勤,用汗水換來豐碩成果,劉金利在擔任上灣中隊副中隊長兼技術員時,利用業余時間編寫了《應急救援裝備與基本技術操作手冊》一書,并于2009年3月出版。他還組織編寫了《神東救護消防大隊裝備系列教學片拍攝腳本》,并進行了現場指導拍攝,洋洋灑灑64集,還配套了《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礦山救護消防培訓教程》。片子播出后,受到業內一致認可。與此同時,劉金利還獲得了“神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安全先進個人”“十大杰出青年”“勞動模范”“感動神東人物”等榮譽。
有號稱“女俠”風范的顧秀花,是神東女“牛人”的又一代表。按常規思維從事焊接培訓理應是男同志的工作,而神東的顧秀花,巾幗不讓須眉,手持焊槍一干就是30年,干出了人生的輝煌,不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等國家級榮譽10項,巾幗建功標兵、感動中國礦工、百名杰出工匠等省部級及公司級榮譽60余項,堪稱“牛中之牛”。
1987年,20歲的顧秀花剛參加工作,就成為內蒙古烏達礦業公司的一名焊工。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顧秀花用工匠精神認真鉆研業務,把自己練就為公認的焊接技術的“大拿”。自此之后,但凡單位急難險重的焊接任務,都落在了顧秀花的身上,她高超的技術和認真負責的態度,使技藝得到了不斷升華,她焊接的東西成為免檢產品。4年后,顧秀花參加了烏海市舉辦的職工技能大賽,24歲的她一舉奪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隨后又去內蒙古自治區參賽,更是一舉奪魁。
2003年7月,顧秀花跟隨丈夫來到神東這個創造神奇的地方。9月,神華集團舉辦職工技能大賽,神東全廠預選,顧秀花當仁不讓獲得了參賽資格,并在隨后的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當時,設備維修中心有不少外國人,其中也有焊工。顧秀花虛心地向外方服務工程師請教,她的技藝得到了明顯提升。此時,恰逢一個設備大部件需要修復。由于部件開裂較為嚴重,焊接坡口開得非常大,外方服務工程師推薦使用平焊的方法,而顧秀花選擇了比平焊技能要求更高的立焊焊接方法。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顧秀花焊接比外方服務工程師平時使用平焊焊接出來的都平整、漂亮,在外方服務工程師面前展現出了神東焊工的超級水準。
連采機運輸機是連采機主要的磨損部件之一,在修復過程中常常由于磨損嚴重而造成修復難度大、修復效率低、修復不合格率高等現象。顧秀花通過查找資料,制定了特殊的措施方案,編寫了焊接工藝。她嘗試把運輸機部件固定好,然后從中間分段切割,將里面的耐磨板換新,再從外面焊接里面成型。這項修復工藝在神東維修中心被廣為使用,已經完成了多種連采機的前部運輸槽的修復,修復合格率達到100%,每年能節約資金105萬元。
顧秀花對JOY采煤機、連采機及梭車的焊接修復也做了大量的技術改造。特別是連采機限位塊的加固、連采機噴霧塊防撞塊的增加、連采機截割機架起吊環的固定和焊接、梭車牽引電機底座的改造、壓力校直機的改造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和總結,顧秀花親自編著了《JOY綜連采焊接修復技術》一書,將實踐上升為理論,作為員工的技能培訓的大辭典。顧秀花還根據自己多年從事焊接工作的經驗及對危害因素辨識控制的基本知識的學習,總結了焊接、氣割作業時的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預防措施,并編入了《維修中心風險評估》一書中。
艱辛的努力,收獲的不僅是成果,還有豐厚的回報。2012年12月,神東煤炭集團根據顧秀花的工作業績,聘請她為技能大師。
8.8米搖臂,是公司新進的全新設備,因為牽引箱和搖臂連接處漏油,升井后由維修二部負責維修。二部的維修人員想盡各種辦法,但是始終難以排除漏油故障,眼看工期就要到了,他們一籌莫展。為此,他們找到了技能大師顧秀花。沒有想到的是,顧秀花焊接完,還是漏油,讓其他人心灰意冷。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的顧秀花,利用周末時間,和助手從早上一直干到夜深人靜,使出渾身解數,成功解決了難題,不僅為神東破解了大機械修復的密碼,也減少了巨額的維修費用。
2021年早春,神東維修三廠電氣維修車間緊急求助顧秀花。原來維修三廠接到大柳塔煤礦運轉隊委托,修復一臺變頻電機,急需使用。在電氣維修車間工作人員拆卸變頻電機時發現,電機輸出端前端蓋2/3連接處斷裂,庫房沒有現成備件,只能焊接修復。而端蓋材料為鑄鐵,常規焊接難以保證修復后的機體運行質量。為保證礦方設備能夠如期使用,廠里邀請顧秀花來現場指導焊接。通過3天的不斷研究討論和試驗,顧秀花最后使用鑄鐵和合金鋼焊條搭配焊接,成功修復了該設備,解決了廠里的一大難題。
顧秀花入職神東以來,全身心地奮戰在生產第一線,參與技術改造、創新項目達60余項,獲得專利8項,用大師的襟懷和技能,破解了一個又一個設備的焊接難題。
是金子總會發光,而且還是光芒四射。2010年,作為加工件技術員的顧秀花,被廠里委派到車間當班長,讓她的絕技傳承光大。這個班組共有15名職工,且全是女工,大部分人初出茅廬不會焊接。顧秀花就從最基礎的焊接知識開始教,手把手教她們如何焊接,使她們迅速得到了成長。
2012年,聲名在外的顧秀花,又擔負起成立女子維修車間的重任。她帶領60多名女工知難而上,攻克不少難關,在近4年的時間里,為公司節約資金近1.2億元。
2016年1月,顧秀花又轉戰培訓基地。作為大師級的人物,這里是她真正的用武之地,既搞技術攻關,又能使焊接人才遍地開花。5年來,顧秀花共培養焊接人才1500多人次,其中,23人取得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資格證書。
2017年11月,年近50歲的顧秀花參加了全國總工會“一帶一路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技壓群雄,獲得金獎。2020年8月,顧秀花帶隊參加“中國夢·勞動美”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行業職工職業焊工技能大賽又榮膺大獎。她的弟子王飛、紀曉鵬獲得了“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并在各種大賽中斬獲大獎。
這就是神東“牛人”,轉戰在哪里,鮮花和掌聲就在哪里,在平凡中創造偉大,在能源開發的宏大篇章中綻放平凡人的英雄主義情結。他們像一粒粒種子,不問土地肥瘠,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就在哪里開花結果,時刻都閃耀著人生的光華。
責任編輯/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