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笑

繼去年12月發布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后,市面上出現以“小金盾”為噱頭模糊標志含義,與獲得國家審批、質量認證等宣傳用語相掛鉤等問題。為此,3月7日,國家藥監局再發聲:正確認識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
對外宣稱“中國第一批小金盾資質兒童化妝品”“帶有小金盾標志是通過安全檢驗的”等宣傳推廣用語,都是潛在地把“小金盾”和“品質安全”捆綁在一起。
依據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的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請注冊或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必須標注“小金盾”;此前申請注冊或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未按照規定進行標簽標識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產品標簽更新。
由于“小金盾”的管理要求剛剛施行,許多消費者還不清楚其真實含義,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商家借機把“小金盾”作為產品亮點,并把它和品質掛鉤的原因,讓消費者以為只要有“小金盾”這個通行證,就能保障兒童化妝品的質量安全。
標識≠品質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規定,兒童化妝品應當在銷售包裝展示面標注國家藥監局規定的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
“小金盾”是兒童化妝品區別于成人化妝品、消毒產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產品的區別性標志,非兒童化妝品不得標注這個標志。標志整體采用金色、盾牌造型,金色體現了兒童健康活潑、樂觀陽光、積極向上的狀態;盾牌代表了對兒童的守護與關愛,對違法違規產品的抵制,同時又增加了標志的辨識度;盾牌中心是兒童張開雙手的形象設計,強調守護兒童健康成長的堅定決心。
消費者在選購兒童化妝品的時候,認準包裝上標注的“小金盾”,也僅說明這個產品屬于兒童化妝品。至于兒童化妝品的質量安全、成分配比等則是更加嚴格的監管體系,并不能單以標識管理認定產品品質。
國家藥監局再次強調“小金盾”含義,意在表達包括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內的社會各方正在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兒童化妝品的質量安全,為嬰幼兒和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守護與關愛兒童健康成長。
“小金盾”作為一個“區別性”標志,并非品質認證標志,商家不應該夸大、濫用、混淆“小金盾”的實際意義。
商家借機“蹭”官方熱度
近年來,兒童化妝品問題頻出,從“大頭娃娃”事件到不斷曝光違禁添加問題,兒童化妝品安全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為保障兒童用妝安全,國家監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并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而在監管重拳出擊的同時,仍然有部分企業頂風冒險,皆是看中本土兒童化妝品這片亟待開發的藍海市場。
數據顯示,兒童化妝品的國內市場總額在2018年已經達到約197億元人民幣和15%的增長率,到2023年預計可達4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看到市場巨大的增長空間,商家就會抓住一切可以捆綁消費信任的“噱頭”,讓消費者誤以為國家認證標志等同于高品質保障。
由此也能看出,消費者對于監管政策和執行措施存在“時間差”和“認知失調”情況,所以更應該加強化妝品科普知識宣傳,讓終端消費者及時且明確了解相關規定和制度,謹防消費陷阱。
品牌屬性弱,企業“故弄玄虛”
如今,兒童化妝品琳瑯滿目,款式種類繁多。搜索“兒童彩妝”關鍵字,映入眼簾的產品大多雷同——色彩鮮艷、動畫圖案、塑料套盒包裝……
記者在網購平臺上再輸入“兒童護膚品”,則發現大多數產品功效都集中于固定成分,宣傳頁面的賣點也別無新意。
“產品同質化”讓很多企業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行業大詞”或倚重于“官方背書”,“小金盾”濫用問題也從側面說明國產兒童化妝品的品牌屬性相對薄弱,企業期望利用“官方背書”來加強產品競爭力。
在更加獨立、細分的化妝品市場中,兒童品類的完善和發展還有漫漫長路。在國家監管部門對于兒童化妝品的嚴管態度下,化妝品經營者更應該長遠考慮,只有用過硬的產品品質和正規的營銷方式才能保障企業和品牌的優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