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綜述
所謂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連續性文(由句子和段落構成的文本,如小說、散文等)而言的閱讀材料。
在內容上,非連續性文本大多由多種材料組成,除了文字之外,還有數據表格、曲線圖、圖解文字、憑證單、說明書、廣告、地圖、清單、時刻表、目錄、索引等,具有直觀、簡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強、易于比較等特點,生活實用性突出,在現代社會中運用廣泛。
在文體上,非連續性文本不同于議論文、說明文等一般的文章體裁。它強調各種文體的綜合應用,能把連續的線性思維和零散的點狀、碎片思維有機結合起來,讓我們在眾多跳躍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內容。當今時代已進入讀圖時代、媒體時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狀呈現,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這些信息,無疑應成為網絡時代考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的常見題型包括:提取關鍵信息或概括文本內容,探究文本中蘊含的態度、觀點或揭示的問題,提出建議、發表看法或寫出感悟啟示等。
典例呈現
(2021年內蒙古包頭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題。
材料一: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一份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報告。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發生減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30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還在持續上升。
溫室氣體濃度過高會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會令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適合耕作,甚至引起饑荒;二是引起“水循環”變化,如山峰積雪減少,季節性河流徑流發生重大改變;三是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包括營養不良、空氣污染以及瘧疾等熱帶疾病的傳播;四最為嚴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颶風加劇等。
材料二: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莊嚴的目標承諾。我國要實現“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實現溫室氣體的深度減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這兩個方面,【甲】是關鍵,尤其是【乙】。
材料三:
材料四:庫布其沙漠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曾以“無路無電無水無通訊無醫療”的惡劣條件被外界稱作“死亡之?!?。就在這片“死亡之海”,經過33年的生態修復,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綠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為53%,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庫布其沙漠擁有全國I類太陽能資源,太陽輻射強度高,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時數超過3180小時,發展光伏發電條件得天獨厚。據專家測算,吉瓦級光伏治沙基地能夠治理超過10萬畝沙漠,年發電25.5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4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16.1萬噸,二氧化硫約3.9萬噸,氮氧化物約1.9萬噸,粉塵約34.7萬噸。
一方面是植樹種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續推動“森林増匯”;一方面是“光伏治沙減排”,發電制氫,發展低碳能源,持續推動“新能源減排”。庫布其的這種雙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護河、興業等于一體,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
材料五: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據測算,一輛每年在城市里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鹵素燈泡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機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借鑒
1.依據“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表格左列是“材料信息”,右列是“得出的結論”。根據材料一第一段“由于氣候變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發生減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可知,“冰原、冰川減少;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正在變暖”。根據材料一第一段“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30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還在持續上升”和第二段“溫室氣體濃度過高會引起哪些后果呢……”可知,“溫室氣體減排刻不容緩”,原因是“溫室氣體濃度已達歷史最高水平,而且還在持續上升”“溫室氣體濃度過高后果極為嚴重”。
2.依據“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兩處填上恰當的內容。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二是介紹我國要實現“碳中和”的兩個方法,分別是“一方面需要實現溫室氣體的深度減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這兩個哪個是關鍵?結合材料三中的“我國當前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為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農林業吸收碳匯每年約增加8億噸至10億噸,僅相當于排放量的7%左右”可知,通過植樹造林來達到抵消剩余排放量的效果并不理想;結合“未來,隨著新增林地面積潛力減少,主要依靠加強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積量”可知,我國林地面積有限,單純依靠植樹造林抵消剩余排放量并不可行。因此,甲處應當填寫“實現溫室氣體深度減排”,它才是關鍵;而要實現深度減排,就要“減少能源相關的排放量(發展綠色能源)”,這是乙處填寫的內容。
3.“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數據,簡要說明其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說明方法的能力。首先找到有關數據,“庫布其沙漠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曾以‘無路無電無水無通訊無醫療的惡劣條件被外界稱作‘死亡之海”,這里用數據說明了庫布其沙漠面積大,治理難度高;“經過33年的生態修復,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綠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為53%,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通過數據說明治理時間長,突出了治理成果顯著;“年均日照時數超過3180小時,發展光伏發電條件得天獨厚”“據專家測算,吉瓦級光伏治沙基地能夠治理超過10萬畝沙漠,年發電25.5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4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16.1萬噸,二氧化硫約3.9萬噸,氮氧化物約1.9萬噸,粉塵約34.7萬噸”,通過數據說明庫布其沙漠發展光伏發電條件得天獨厚,建設光伏治沙基地大有可為。
4.依據“材料五”,解說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做法,并為此擬寫一條標語。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內容及擬寫標語的能力。題目要求依據“材料五”,解說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做法,首先要找出材料五中與低碳生活相關的內容,“一輛每年在城市里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鹵素燈泡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機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且通過數據看,汽車排放的最多。據此我們可以建議,因為汽車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擬寫標語時要注意突出話題,語言簡潔,具有宣傳和鼓舞性。如:“少開車,多走路,減少污染空氣好”“汽車尾氣漫天,好似戰火硝煙,倡導綠色出行,健康幸福無邊”“綠色出行,你我共行”等。
擬寫宣傳標語的技巧:(1)多用修辭,用比喻、對偶、排比、反復、雙關等修辭手法,可使標語生動形象,增強宣傳效果;(2)注重押韻,讀來上口,易記易誦;(3)力求簡潔,結構簡潔醒目,語言簡練通俗,既給人以視覺的整齊美,又便于記憶,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