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尚知的爸爸那么幽默,每天都能帶給家人快樂;再看我的媽媽,經常朝我大吼,嚇得我一激靈,但久而久之,我慢慢明白了:媽媽的愛就藏在一點一滴的關心里……
室外,明晃晃的陽光映射在玻璃上,泛著熱氣;室內,盡管空調開著,我卻依然感到煩躁不安。
“坐好!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不要這樣拿筆,把腰挺直了,把字寫工整……”媽媽朝正在奮筆疾書的我吼道。
唉,老媽啊,這句話我都能倒背如流了。我頭也不抬:“媽媽,您能不能不要每天說啊,把我的思路都打亂了。再說了,一筆一畫地寫,要寫到猴年馬月啊!”
媽媽“噌”的一下站了起來,“啪”的一聲,手與桌子來了個“親密接觸”。媽媽,不是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嘛!媽媽盯著我的眼睛:“你已經戴上眼鏡了,還這個姿勢,是不是想失明啊?”
是呀,上周才配的眼鏡,醫生反復叮囑要注意寫字姿勢。但此刻認輸豈不有失顏面?
我的目光慢慢地下移,落在桌邊的手機上。有了,“上課時間到了,我要去上課了。”我稍微瞥了一下媽媽,這下您不能窮追猛打了吧!
“自己收拾!”往日都是媽媽收拾,擔心我丟三落四。切,不要“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收拾學習用品,還不是手到擒來。
很快,我整理完畢,坐上車,來到琴行。走進教室,取出學習用具,咦,“指甲”呢?我把書包翻了個底朝天,發現居然還帶錯了書!天哪,老媽的手機赫然躺在書包里。這下打電話也沒用了。
無奈之下,我只能先借用老師的“指甲”。這大“指甲”用著很不順手,撥出的音似乎總有些許雜音。還得和別人共用樂譜……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老師開門一瞧,是我媽媽。媽媽一臉歉意地對老師說:“不好意思,老師,孩子的‘指甲’和書。”媽媽的發梢上還有晶瑩的汗珠,邊說邊喘氣。我仿佛看到媽媽回家后,一看到書就火急火燎的樣子,仿佛看到媽媽飛奔下樓的情形……
“快拿過去啊!”媽媽見我還沒接過去,嗔怪道。此刻媽媽的聲音仿佛一泓清泉,涼涼的,甜甜的,滋潤著我的心;似一縷微風,吹走了纏繞在心頭的烏云。
盡管知道回家后,媽媽定會嘮叨一番,但我卻鬼使神差般地期待那一刻的到來,因為我讀懂了媽媽的愛……
【作者系江蘇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新城校區五·1班學生,指導老師:閭小榮】
作文彈幕
廖尚知:當錢嘉欣“不聽話”時,媽媽氣得火冒三丈;當發現錢嘉欣沒有帶學習用具時,媽媽又心急火燎地把東西送到教室。和所有的媽媽一樣,刀子嘴,豆腐心……
閭老師:母愛就在犯錯后的批評中,就在為我風塵仆仆送東西的途中,就在無盡的操心之中……習作極好地詮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內涵。
編輯說一說
兩篇習作都抓住了人物鮮明的特點展開敘述:《“杠精”爸爸》抓住爸爸“杠”的特點,讓我們看到一個能言善辯、風趣幽默的爸爸形象;而《我讀懂了媽媽的愛……》則像一幅滿含溫情的畫,媽媽“刀子嘴,豆腐心”的特點盡顯筆端。
兩篇習作的不同之處在于:《“杠精”爸爸》著重用語言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而《我讀懂了媽媽的愛……》主要通過媽媽“自己收拾”與“主動送物品”的對比,“我”之前的不以為然與看到媽媽為“我”送學習用品后的感動對比,將媽媽對“我”的愛具體化,打動人心。
(張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