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主要借助口頭表述去表情達意,聽眾主要是用聽覺器官來接受信息。因此,為了使演講更生動、更吸引人,在寫演講稿時,應盡量使用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的語言,以便于演講者“講”得清晰、有激情,保證聽眾“聽”得入迷、有興趣。
要想使演講稿更加生動,可以參考以下兩點:
1.在演講稿開頭加入幽默風趣的語言,既能使演講者講起來生動放松,又能使聽眾聽起來親切愉悅。例如下面演講稿中的片段:
(1)不僅是為哈佛給了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由于連日來一想到要發表這個畢業演說所經受的恐懼和緊張,令我減肥成功。這真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深呼吸幾下,瞇著眼睛看看前面的大紅橫幅,安慰自己正在世界上最大的格蘭芬多學院聚會上。
——JK·羅琳《失敗的好處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2)我看到“莫言博士”這幾個字,心里就忐忑不安,我怎么會變成博士呢?四十年前我從叔叔那里偷過一支博士牌鋼筆,還被父親痛罵一頓。“你還會用鋼筆?鉛筆都用不好。”誰知道過了四十年,博士這兩個字竟然跟我的名字聯系到了一起。
——莫言《在香港公開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
通過這兩個開頭片段,我們可以看到,JK·羅琳和莫言都在演講開始時加入了一些幽默、自我調侃的語言元素,這樣表達會產生一種演講者與聽眾“嘮家常”的感覺,能迅速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輕而易舉地把聽眾帶入演講者創設的情境中。
2.在演講稿中加入一些生動詼諧的俗語、歇后語,有助于演講者營造一種輕松幽默的演講氛圍,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老舍先生在演講時就非常樂于也善于使用俗語和歇后語,這顯然為他的演講增色不少。我們來看下面幾句話:
(1)作為一個文學家,就應該有自己的特點,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在中共中央黨校談文學語言問題》
(2)故事必須有情節,不能像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
——《大眾文藝怎樣寫》
(3)如何采取民間文化遺產的精華,去使新文藝成為結實的土生土長的東西,不再像先前那樣“狗長犄角,充羊(洋)”!
——《在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以上俗語、歇后語來自民間,具有濃厚的口語氣息,有著廣泛的群眾使用基礎。將俗語、歇后語運用在演講稿中,不僅可使演講者更形象地表情達意,而且能活躍現場氛圍,利于聽眾對演講內容的接受。F1379016-03FA-4B09-86C0-2D7E6DE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