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廣大參與者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機遇,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造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p>
最近十幾年,中國先后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得到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奧林匹克大家庭的高度評價和稱贊。奧運會后東道主如何乘勢推進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不僅事關奧林匹克運動和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更對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球和平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冬奧精神是中國兩次舉辦奧運會積累的寶貴財富,積極謀劃、接續奮斗,管理好、運用好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是口號,而是行動。北京冬奧精神源于體育,但絕不限于體育。一方面,這是各行各業都長久受益的文化洗禮和素質教育。另一方面,體育界自身應當跳出競技得失,努力站在更高層次,拓展視角,來認識和領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從觀念、意識上提高中國體育的境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進取和奉獻。
北京冬奧精神是體育精神,又不只是體育精神。中國體育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精神,這是重要的社會貢獻,是中國版的奧林匹克精神。幾十年來,在乒乓球、女排、女足等項目中,都曾創造和總結出具有鮮明特點的精神財富。與此相比,冬奧精神不是一個項目、一支隊伍對場下磨礪、場上拼搏的提煉,它的覆蓋和概括更廣更深,對未來各項事業的指導性更強。
北京冬奧精神所及超出冬季運動的收獲,也超出一次體育盛會的成功,身為運動會主角的運動員感受最直接。弘揚冬奧精神,要在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下努力進取,有所突破。尤其是一些仍處落后,甚至差距越來越大的項目,如何才能在冬奧精神感召下,知重負重,百折不撓,不負時代的使命和重托,全社會關注著這份答卷。
沒有精神支托的競技是狹隘的,沒有精神依靠的行為是盲目的。在中國體育運動、殘疾人事業和社會各項事業新發展的時代,北京冬奧精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