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德
當前,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我國制造業的主攻方向,如何布好局做好企業的升級轉型,已是時不我待。4月7日,浪潮通軟聯合中國企業聯合會智慧企業推進委員會、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主辦的浪潮云ERP行業云端研討會順利舉辦。本次研討會聚焦制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探討如何以數字技術助力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從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經歷了蒸汽機、電力、電氣化等技術主導的不同階段。隨著第三次工業浪潮的興起,制造業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階段,很多制造企業上線了各種信息化系統和軟件,比如OA、ERP、MES、CRM等,琳瑯滿目,給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動力。
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經濟危機威脅不斷,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創。在上述內外因素的影響下,制造業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融合將更加深入,傳統以單點智能化的、邊試邊用的方式逐漸被數據驅動、全面智能化的模式替代,以智造為核心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更加清晰。
智能制造作為“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之一,也是浪潮的主攻方向之一,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表示,加快制造業智能化變革,智能制造是方向,軟件是智能化的載體,工業軟件是基礎。作為工業知識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工業軟件正在向現代數字化產品平臺演進,其深入應用成為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可以說,工業軟件貫穿產品、裝備、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價值鏈,在實現制造企業產品設計協同化、智能裝備自動化、生產過程精益化、經營管理精細化、運維服務精準化方面,充分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工業軟件已經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撐,未來大型工業企業都可能是軟件企業。
在工業軟件、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制造業將迎來嶄新的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將會產生更多變化,形成新的優勢。比如,在戰略視野上實現自主生態系統,形成資源共享、服務轉型的智能化工廠,提供更多智能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等等。可以預測,今后我國制造業會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穩。
浪潮智能制造全面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國內領先的企業應用軟件和SaaS云服務提供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浪潮通軟積極推進智能制造發展.2021年相繼發布浪潮inIoT智能物聯網平臺和智造+系列產品,形成了涵蓋“ERP+MOM+inIoT”整體解決方案,全面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同時聯合東方電氣、中鐵工業等眾多大型企業和生態伙伴共同打造行業標桿,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
ERP作為工業軟件的重要組成,正在突破原有經營管理業務邊界,更加注重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產業協同和模式創新,以云ERP為代表的企業應用軟件成為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運營系統。浪潮云ERP擁有的關鍵自主工業制造與管理軟件體系能夠支撐智能制造工程落地,并以自主完備的ERP、PLM、MES、IoT等工業軟件平臺為底座,加強對大型裝備項目制造、離散行業精益制造、流程行業可持續綠色制造方面的支撐能力,滿足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柔性化生產、服務化延伸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需求,產品涵蓋供應鏈、生產、質量、設備資產、營銷等關鍵智能制造領域,為制造企業提供全面智能制造服務。
據浪潮智能制造產品部總經理徐同明介紹,浪潮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主攻六大方向:一是數字化供應鏈:從“鏈式”變成“網狀”,加強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等商業伙伴間的快速互聯互通,革命性地提升整體供應鏈的執行效率;二是價值驅動的制造服務:通過產品與服務融合、客戶全程參與、網絡化協同生產等方式實現制造價值鏈的價值增值與服務模式變革:三是產品全周期數字主線:集成并驅動以統一模型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工藝、制造和服務為核心的數據流,覆蓋產品全周期與全價值鏈:四是業務流程自動化:幫助企業執行計算機軟件中大量高重復、標準化、規則明確、大批量的常規事務,有效消除重復勞動,優化業務流程,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五是Al+數據邊緣側賦能:挖掘制造過程邊緣側工業大數據潛力,發展以認知視覺、時序大數據分析、工序智能改造等Al+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化升級;六是融合下一代工業物聯網絡:5G物聯,構建實時感知的工業物聯網絡,打造快速響應的人機協同制造模式,實現智能工廠的精益化管理。
正如中鐵工業采用浪潮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在云端依托浪潮數字化平臺與inMOM制造運營系統,集成研發、銷售、生產、供應鏈、質量等關鍵應用,實現研產銷一體化協同:在邊緣端使用浪潮inIoT智能物聯網平臺連接數字化設備、數字化產線等智能設備,實現毫秒級物聯體驗,工廠管理透明化:在終端以應用場景特征為核心,部署移動端、計算機終端、現場高清顯示大屏等終端設備應用,滿足不同業務多場景適配。 踐行自主創新,神州數碼首發多款全自研應用交付系列產品
4月8日,“云起神州,信創通明”神州數碼云科通明湖負載均衡系列產品發布會如期召開。,神州數碼攜手多領域專家及生態伙伴,圍繞數字經濟的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展開深入探討,神州數碼旗下神州云科“云科通明湖”系列多款全自研應用交付產品也首發亮相。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信創中心主任翟艷芬表示,“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進基礎理論、基礎算法、裝備材料等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當前,產業界各方積極行動、加大投入,通過應用牽引帶動技術創新,推動軟硬件技術產品從“可用”向“好用”邁進,在這個過程中,關鍵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要與行業深度融合應用,有效支撐數字化轉型,更好保障網絡和數據安全。
踐行數字中國使命,近年來,神州數碼積極投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建設,在自主創新領域持續發力。財報顯示,2021年神州數碼自主品牌業務實現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127%。而神州數碼多品類的自研信創產品,也已在政企、金融等多個行業落地應用,備受客戶信賴。
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為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已經成為普遍共識,數據的產業化以及產業的數據化都在刺激數據資產成為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尤其與場景端的深度融合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信創產業將與云原生等新技術范式的結合,驅動多技術架構體系的融合發展。云科通明湖負載均衡系列產品是神州數碼在云原生、數字原生領域新的突破和嘗試。
神州數碼集團副總裁吳昊介紹到,一直以來,堅持“本地生產、本土服務、自主研發”,打造云基礎設施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神州云科已成為神州數碼集團自主品牌重要的平臺和承載者之一。今天,隨著云科通明湖系列全自研的負載均衡系列產品的推出,神州云科的自主研發能力及服務能力,也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當前,隨著技術棧的持續迭代,信創產業逐步走入深水區,在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安全設備等領域,國內基礎軟硬件廠商在不斷推動產品性能優化和提升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新的產品形態。應用交付技術作為解決計算和通信技術線路協同問題的關鍵技術,實現應用和網絡的有效協同,保證應用系統能夠被安全、高效、可控地訪問,在整個JT架構中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但在全自研方面,應用交付領域始終面臨難題。
著力解決應用交付領域全自研問題,云科通明湖負載均衡產品正式推出。云科通明湖系列產品經過五年的自主研發和持續打磨,逐步實現了海光、兆芯、飛騰、龍芯、鯤鵬五大硬件平臺適配,支持主流的CPU系統架構,適配麒麟、Loongnix等操作系統,同時今天發布的海光和鯤鵬兩個硬件平臺的應用交付網關系統,已經獲得國家的CCC認證、節能認證、海光認證,以及麒麟操作系統的認證。
眾行方能致遠。在發布會現場,云科通明湖生態聯盟也正式成立。首批共有七家生態伙伴共同參與,涉及產業上下游各方企業。未來,神州數碼將持續在自主創新領域投入,圍繞云原生、數字原生打造更貼合場景和用戶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積極投身信創產業生態的建設和拓展,聯合廣大合作伙伴,同心聚力,為數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