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智
當地時間5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西非國家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訪問時稱:“俄烏命突正在加劇整個非洲的糧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機。”據聯合國估計,受俄烏沖突的影響,今年可能有2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大象打架,草地遭殃。這正是非洲當下的真實處境。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對非洲國家一味施壓脅迫,要求其選邊站隊,罔顧危機帶來給非洲人民帶來的嚴重沖擊,損害了廣大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3月2日,在聯合國大會關于譴責俄羅斯的投票決議上,非洲54個國家中28個投了贊成票,1票反對,另外25個國家棄權或沒有投票。
非洲國家的“沉默”,是對美西、方的無聲抗議。對此,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公開喊話,在俄“入侵”烏的問題上沒有中立立場可言,非洲國家必須認清形勢。美國駐非盟大使杰西卡?拉彭更是直接表態,稱希望非洲對俄羅斯的行為作出“強有力回應”。
包括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不愿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主要有三點考量:第一,華盛頓一方面力推大規模對俄制裁,另一方面卻無視制裁和俄烏沖突給非洲國家帶來的嚴重災難。俄烏沖突后,非洲大陸的基礎食品供應鏈面臨空前危機。俄烏的小麥出口量約占全球小麥出口量的1/4,非洲多國嚴重依賴從俄烏進口糧食,如埃及85%的小麥和73%的葵花籽油依賴從兩國進口。同時,非洲之角地區正遭遇1981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130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另外,根據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發布的報告,近80%的南部非洲國家的小麥及其產品完全依賴進口。隨著全球糧食價格飆升,這可能會加劇非洲地區的社會動蕩。與此同時,美國卻一邊利用俄烏沖突撈取政治經濟紅利,一邊要求非洲國家吞下所有苦果,舍命隨美,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第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干涉利比亞內戰的后果,非洲人民仍記憶猶新。2011年,北約組織動用軍事力量干涉利比亞內戰,造成該地區十余年的動蕩。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利比亞境內的恐怖主義肆虐并迅速向周邊國家擴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馬里、布基納法索等非洲國家頻繁發生軍事政變,與北約干涉造成的地區安全秩序失控密切相關。俄烏沖突以來,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直言,如果北約聽從成員國領導人和官員多年來發出的警告,即北約東擴將加劇而不是降低該地區的不穩定,這場戰爭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非洲國家并對美西方長期以來的雙重標準和政治脅迫深惡痛絕。俄烏沖突以來,在烏的非洲民眾在撤離過程中受到種族歧視和區別對待,非洲多國表示強烈譴責。面對南非記者提問為什么“拜登政府沒有公開譴責烏克蘭和波蘭針對非洲人的種族主義”,美國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莫莉·菲選擇不回答。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西方先是囤積遠超自身需要的疫苗,導致非洲陷入抗疫洼地;后來又將過期疫苗出口到非洲,引發非洲多國憤慨。俄烏沖突之后,美國政府口頭上稱要幫助非洲,但遲遲不見行動。面對聯合國投票結果,美國政府聲稱不會具體分析每一張投票,但在外交實踐中卻極力施壓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要求與俄保持距離。
更進一步講,通過俄烏危機,華盛頓所謂的“從實力地位出發”,服務其政治私利的做法在國際社會越來越不得人心。事實上,以非洲國家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烏克蘭危機上與美國的分歧表明,多數國家并不希望看到華盛頓試圖恢復舊秩序,他們更希望開辟出自己的道路。▲(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人員)
環球時報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