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
4月28日,美國發起“互聯網未來宣言”在線簽署儀式,美國、歐盟成員國、日本、烏克蘭等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簽署方。這一宣言號稱“向所有政府開放”,實際上明確指向中俄;宣言倡導“開放、自由、全球性、可互操作性、可靠和安全”,實際上是要在一體化的互聯網世界以價值觀為標準劃分出不同陣營。
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國政府一直倡導全球網絡治理應該以非政府力量主導的“多利益相關方模式”為核心,而非各國政府。這次宣言則標志著,美國政府要成為全球網絡治理的“龍頭老大”,正式全面背棄“多利益相關方模式”。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和北約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地位,發動了人類進入網絡時代以來第一場全方位、全體系的"數字混合戰”。此前,4月4日,美國國務院宣布成立其第一個網絡空間和數字政策局,其宗旨明確提出:“推進保護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服務于美國利益、促進競爭力和維護民主價值觀。”3月28日,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美國競爭法案》,法案對網絡安全提出關切。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美國政府已經將互聯網作為遏制中國“武器庫”中的優先選項。
然而,事實上美國并沒有真正實現“號令天下”的目的。目前簽署宣言的60個國家和地區網民總數加起來不到8億,只占了全球50億網民的16%。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尼日利亞、日本、俄羅斯、孟加拉國和墨西哥是當今全球網民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其中只有排名第3的美國和排名第7的日本是這份宣言的簽署方,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互聯網大國都沒有參與。如今占據全球網民半壁江山的亞洲國家,除了日本、以色列等個別國家之外,韓國、新加坡等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參加。非洲也只有肯尼亞、尼日爾等個別國家參與。顯然,各國對這份以維護互聯網開放為名的宣言背后的真實意圖都心知肚明。很明顯,這份宣言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為互聯網的開放而戰,而是借助“互聯網開放”的名義為美國而戰,這一行動謀求的不是互聯網利益,而是美國利益。宣言雖然提出反對“網絡主權”,但實際上這是美國政府以國家身份針對全球互聯網發起的一次最大規模直接干預。
美國政府對全球網絡治理的全面轉向,無疑是今天全球互聯網的最大威脅。對中國來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未來中美博弈在網絡空間領域的嚴峻性。我們須提前做好各種預案,做好情勢進一步惡化的應對準備?;ヂ摼W領域的博弈本質上是開放之爭,只有做到更加開放、更加創新,才能形成最好的防御。.中國要做好在數字時代進一步的開放創新,這才能成為我們最大的發展力量。過去我伯的很多制度建設、戰略研究和能力建設,都是著眼于國內的安全問題,未來國際層面的博弈將成為我們的重要戰場。接下來,美國除了強化針對中國的遏制與圍堵,還將瞄準圍繞數字時代的國際規則主導權的爭奪。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國的國際博弈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如何進一步增強在國際層面的各種組織與網絡能力,都將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真正的“互聯網未來宣言”,應該由代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的聯合國機制來推動,這才是維護互聯網開放、促進互聯網發展、確?;ヂ摼W未來的正確方向。中國應該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時代公共外交、國際傳播和產業全球化的步伐。開放既要體現在行動上,更要體現在價值觀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始終堅守各國不分大小、貧富,一律平等的主張,這完全契合互聯網的時代精神。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目前,發展中國家網民數量占據全球的3/4,在未上網的30億人口中,90%以上都來自于亞非拉地區。其中,亞洲是全球互聯網增長的新動能,非洲互聯網也開始爆發式發展。中國首先自己要發展好,同時也要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互聯網先行的戰略舉措,并與歐洲等“多利益相關方”的各個層面強化合作。
背棄互聯網初衷而談互聯網開放,無異于緣木求魚。美國政府將互聯網政治化的歷史性轉向,將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作者是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數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