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偉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和大數據應用在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中逐漸被廣泛運用。科技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了政府行政便民、服務創優,特別是在我們這個人口多、業務量大的國家,信息系統和大數據的應用及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極大地提高了行政運行效率。加強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有利于推動審批制度改革的進行,改善企業對政府的投資環境認知和老百姓的辦事滿意度,是提升對內對外公開透明的重要舉措。踐行科學發展觀,貫徹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地方政府建設成為廉潔高效、服務為民的政府機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建設進程。積極促進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是全力打造低成本投資環境的重要突破口。引進先進的電子政務系統,構建先進的網上審批平臺,可以有效規范政府審批工作程序,避免人情審批,預防腐敗,提高辦事效率,改善營商環境。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對行政審批和各類公共服務事項線上辦、打包辦、簡便辦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辦理現狀
調研發現,我市各行政部門雖建立了獨立的信息系統,但各系統及數據間的協同程度還不高,數據共享效率低,個別部門依然實行手工線下審批,審批流程繁瑣復雜,如果需要中介從中協商溝通,其手續步驟會大量增加,造成全市行政信息化發展程度不均衡,審批嚴謹性、可追溯性不高。雖然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目前也多用于辦公,但此類軟件更偏向于高效信息傳遞,缺乏信息共享性和普適性,即便是運用最多的發布重要工作信息方面,也較容易被大家忽視。另一方面,線下業務辦理的紙質版資料不利于保存,如果在某個環節遺失重要的佐證文件,會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文件歸檔人員對紙質版的文件整理效率也較低,容易出現信息不及時、精確度不高等問題。
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系統開發需求收集不完善,系統實用性較低
2004年實施的《行政許可法》中規定政府堅持精簡、統一的原則,可以調整機關使用相應的行政許可權。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行政效率得到明顯提升,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隨著互聯網逐漸發展壯大,政府部門利用網絡和相關軟件提高了了辦公效率,但對于服務對象而言,線下審批事項較多,審批的手續依然較多,審批的時間長,信息公開不到位,群眾獲取信息難。對于已實現的線上審批類目,申請程序復雜,且服務對象遇到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答,雖然提供了電話咨詢等服務,但電話長時間處于占線狀態,咨詢及投訴的需求難以落實。還有少數部門窗口辦事效率低下,存在不登陸系統,不及時簽收審批等現象。我市行政審批部門已牽頭建設全市統一的”秦皇島市政務服務業務辦理系統“,但系統功能普遍暫不能滿足各單位行政業務辦理需求,且系統各級審批權限目前均由同一登錄用戶完成,未真正實現分級監督授權。
(二)存在手工線下審批形式,審批流程標準化程度較低
我市個別行政部門目前仍存在大量采用手工簽字審批形式的業務,人們習慣依賴手工簽字,認為手工簽字的文件信息最是真實有效的。調查發現,簽字文件中只顯示當前文件內容,很難與之前的相關文件進行銜接,同時管理文件檔案的工作人員流動性強,業務熟練程度不均,文件經過多次間接轉手,一定會存在交接不準確,信息不完整,甚至丟失。手工簽字形式不僅容易產生責任不易辨別的情況,更無法完善記錄整個審批流程依據,且審批業務檔案不易長久保存和調閱。
(三)各部門間系統協同較差,行政服務流程冗余
近年來,全國各地均推行網上審批系統,各級政府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各部門之間都有自己獨立的系統,但各部門信息化系統相對獨立,數據交換共享難以進行。一方面,多數部門協調工作時需要登錄自己的部門系統,之后再次登錄其他部門的系統。這種形式的辦公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無法真實有效的將審批過程透明化,不利于審批監督。數據沒接口、業務沒聯系導致協同性差,辦事人在同一項行政事務上要到多個部門重復提交手續,降低辦事效率。另一方面,我市各單位系統中所記錄的個人信息及業務數據內容雖比較完善,但各單位數據庫信息間數據標準不統一,未形成必要的協同共享,容易導致數據冗余且不準確。部門間的工作側重點不同,數據的分析標準會有所差池,這就導致了各部門在重復交叉事項中的數據多有重復,很多數據不能直接使用。
四、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工作的建議
為切實推進落實政府服務事項線上辦、打包辦,建議如下:
(一)進一步收集全市行政部門業務系統需求,完善統一政務平臺
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對全市各行政單位的業務需求進行詳細搜集,多方實地調研,整理形成切實符合實際的“全市行政許可及備案業務清單”,詳細歸納各項業務流程和所需材料,完善現有“秦皇島市政務服務業務辦理系統”,提升各項系統功能的適用性和實際性,實現全市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業務一網辦,盡快建設全市統一的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在審批事項內容時,統一主體,統一格式,在審批服務系統方面要堅持相同的軟件和模式,切實實現網絡一條龍服務,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對各系統使用單位切實落實分級審批制,分科室分別建立經辦、復核、審批操作員,在提升行政便捷性的同時抓穩風險防控關口。
(二)依法依規逐步推進線上審批,提高行政審批信息化程度
開展全市行政審批事項辦理全流程調研,根據各審批事項的環節難易程度、辦理時限、業務量、有無特殊環節等實際情況進行區分。對于辦理時間短、審批環節簡單的即辦類型高頻審批事項可全面向線上引流,實現全程網辦,進一步推動材料便捷化、業務線上化、檔案電子化,徹底改善手工簽字審批形式,優化各項行政審批業務風險防控手段。建立健全與審批服務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在工作過程中要堅持實施和結果透明的制度以及信息共享制度,確保行政審批工作能夠長期有效開展。對于審批環節較為復雜、審批公示結果內容涉隱私或公示行為對公眾情緒影響較大的審批事項,可按上級規定積極探索合理方式,同時推進貫徹告知承諾制,精簡辦事材料,有條件的單位可分步推動線上審批代替線下審批。加大審批事項公開力度,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模式,推動信息公開查詢。
(三)推動全市行政部門系統間實現協同,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開展全市行政部門數據聯網共享試點工作,制定全市統一的共享數據標準,由市政府牽頭,市行政審批局統籌落實,明確參與數據共享試點工作的部門范圍,基礎關鍵數據以公安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協同提供實時的相關必要業務數據,織成真正的“大數據網”,保證數據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規范信息數據管理,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系統間數據相互推送、抓取,促進各部門間審批協同工作開展,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動實現全市各行政部門審批、備案、服務事項線上辦、打包辦、簡便辦。完善網絡數據庫和信息共享等系統的查詢獲取內容,精簡不必要的網絡流程,在網絡中能夠查詢獲取到的不需要再提交紙質版材料。
五、結語
推動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線上辦、打包辦,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為人民群眾帶來真實的便捷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國務院出臺政策支持后,各級政府在實施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行政服務向線上化、集約化延伸存在瓶頸。對此,本文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建議,推動全市行政部門網絡系統的協同發展,發揮信息化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