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劍峰 張文祥
國家網信辦啟動的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確定10個方面重點任務,更加突出回應網民關切,更加突出對癥下藥,更加突出效果導向。作為網絡空間治理的重要方式,“清朗”專項行動調動多元治理主體,采取多種治理手段,實現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協同,體現了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最新成果。
堅持政治引領
“清朗”專項行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網絡信息內容治理這個關鍵,全面構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確保國家文化安全、政治安全和信息安全。
網絡治理要牢牢把握網絡空間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清朗”專項行動中的“打擊網絡謠言”“規范網絡傳播秩序”“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專項整治行動”等,都體現了網絡治理的政治引領要求。全面清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民生科普等領域的虛假信息,對敏感領域、敏感事件產生的各種信息加強識別,從嚴處置利用時政新聞、社會事件渲染炒作的賬號,堅決處置假冒、仿冒、捏造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組織機構名稱、標識等以假亂真、誤導公眾的賬號。
堅持法治保障
我國目前已形成比較健全的網絡空間治理的法律體系。專門性法律有8部,相關法律21部。尤其是《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構成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的“三駕馬車”。出臺大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等。“清朗”專項行動,就是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在法治框架內進行專項整治,推動實現網絡空間的良法善治。其中,“打擊網絡謠言”“打擊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整治MCN機構信息內容亂象”“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算法綜合治理”“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專項整治行動”等方面都建立健全了規范依據,做到了專項行動的有法可依。
堅持德治教化
德治是適用范圍最廣泛的社會行為調節機制,是網絡空間治理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倫理和行為規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網絡空間出現“泛娛樂化”傾向,消費主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泛濫,造成網絡空間道德秩序混亂,弱化主流道德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清朗”專項行動在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同時,著力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盈網絡空間;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安全干凈的網絡環境,重點清理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礙青少年上網學習的不良信息;發揮網絡道德規范的教育、引導功能,不斷提升網民的道德認知、道德理念、道德情感,促使人們養成文明自律的網絡行為;發揮網民主體作用,著力引導網絡文明自律和自發監督行為,全面清理整頓“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直播和短視頻,整治網絡暴力、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亂象;發揮價值觀機制,引導網民知榮辱、明是非、辨美丑,自覺捍衛網絡道德價值觀;深化網絡誠信建設,抵制營造虛假人氣、虛假流量等行為。
堅持自治規范
“清朗”專項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要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平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現行法律及相關行政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網絡平臺的內容發布審查義務、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通知+刪除”義務等。平臺依照自治權限,制定平臺規則,規范平臺內部行為,本身就是承擔主體責任,助力“清朗”網絡的一種負責任行為。《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也明確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依法對用戶發布的信息進行監督,及時清除有害信息。因此,各平臺應當充分運用平臺規則的契約力、約束力、支配力,自覺履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自律義務,發揮好各類網絡平臺自治監管的積極作用。
對蓬勃發展的網絡直播、短視頻,專項行動要求落實網絡直播平臺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總編輯負責、內容審核、用戶注冊、跟帖評論、應急響應、技術安全、主播管理、舉報受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對違法規違內容主動進行清查、清除;建立直播打賞服務管理制度,對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建立直播帶貨管理制度,依據主播賬號分級規范設定具有營銷資格的賬號級別,依法依規確定推廣商品和服務類別;細化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完善“青少年模式”,采取措施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直播,屏蔽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直播內容。
堅持智治支撐
智慧治理已成為一項時代命題。智慧治理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以智慧技術賦能網絡治理,就是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推動網絡治理科學化、智能化和精準化。《“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治理方式,建立和完善數字技術應用審查機制和監管法律體系,開展技術算法規制、標準制定、安全評估審查、倫理論證等工作,明確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應用法律主體及相關責任。
“清朗”專項行動要求根據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活動。《規定》要求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堅持主流價值導向,促進算法應用向上向善;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傳播不良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傳播違法信息;落實算法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算法機制機理審核、科技倫理審查、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維護用戶的算法知情權、算法選擇權;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主體提供服務的,要依法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應當加強算法推薦服務版面頁面生態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預和用戶自主選擇機制,在首頁首屏、熱搜、精選、榜單類、彈窗等重點環節積極呈現符合主流價值導向的信息。
(作者分別系網絡空間治理與數字經濟法治(長三角)研究基地研究員、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法學院副教授;網絡空間治理與數字經濟法治(長三角)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浙江大學教授)